学术投稿

自制组织芯片研究FHIT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燕子;王小平;曾祥毅;邹细红;李秋莲;彭迁;杜日昌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FHIT,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摘要: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 small - cell carCinoma,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0例正常肺组织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HIT基因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00% (33/60),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5.00% (17/20),FHIT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性别、组织类型、肺癌淋巴结转移、吸烟等有关(P<0.05).结论 FHI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FHIT基因可能是烟草致癌的分子靶.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锦溪镇3500名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锦溪镇7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为锦溪镇开展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3500名受检者根据规定项目进行体检,结果用Excel2003表格输入.结果 3500名中体检项目全部正常者390名,占11.14%;其余检出一至数项异常阳性病征者3 110名,占88.86%.阳性检出率较高的排序为高血脂、高血压、贫血、尿隐血阳性、心电图异常、高尿酸、高血糖、白细胞减少、尿蛋白阳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结论 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对慢性病危害性的认识,提倡科学生活方式,对维护老年人健康、降低社会成本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心理支持对家庭病床患者家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治疗对家庭病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上海市共和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例家庭病床的家属,从心理内在能量的培育和外部力量的支持这两方面展开心理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分别测定入床时、4周、8周得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两组入床时SCL -90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其它(饮食和睡眠)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常模;观察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其它(饮食和睡眠)的因子得分在3个不同的时间点(人床时、4周和8周),数值逐渐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观察组在强迫和其它(饮食和睡眠)的因子得分已低于常模,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上已明显低于刚入组时.结论 家庭病床家属心理健康水平差,对家庭病床家属实施心理支持治疗能减轻不良心理反应.

    作者:陈平;马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自拟丁夏止吐膏的研制及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丁夏止吐膏治疗化疗呕吐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中药处方(半夏、公丁香、吴茱萸、生姜取汁或干姜等)制成贴脐膏药,命名为“丁夏止吐膏”.设计3个止吐方案,A方案单用丁夏止吐膏,B方案丁夏止吐膏配合格拉司琼,C方案单用格拉司琼.按照不同化疗周期应用止吐方案的顺序,分为ABC、CAB、BCA 3组,每组30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疗效.结果 3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A方案83.33%,B方案97.78%,C方案84.44%.总有效率:B方案与A、C方案比较,有较显著差异P<0.05;A、C两方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效率A方案明显低于B、C两方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单用丁夏止吐膏治疗化疗呕吐有一定疗效,与格拉司琼合用能显著提高格拉司琼控制化疗呕吐的疗效.本药价格便宜,性价比高,制作简便,未发现毒副作用,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耿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苯丙酮尿症患儿家长的焦虑状态分析及预防干预措施

    目的 了解苯丙酮尿症患儿家长焦虑产生情况,为患儿家长提供良好的心理干预以应对疾病.方法 发放焦虑情况调查问卷及焦虑量表.结果 患儿家长焦虑平均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 患儿家长的焦虑心理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减轻焦虑程度.

    作者:马保海;张兰香;郭辉;李传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以呕吐和腹泻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通过报道1例以呕吐、腹泻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临床医生在临床诊治中,对于年龄较大和有既往史的患者要考虑到常见病、多发病,但不能忽视少见病和特殊病例.

    作者:胡胜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IBS)的疗效.方法 选取8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铵口服治疗,两组的治疗时间与评价标准相同,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8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53.49%,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7.91%,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总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勇;朱孔宝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对2008年9-12月在三二○一医院住院的胆囊切除术患者发放焦虑自评量表及调查问卷105份,回收并将所得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术患者自评量表(SAS)[1]平均得分(47.38±8.74)分,高于中国常模(37.23±12.58)分;患者的住院天数、次数、家属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患者住院费用来源、支持系统、知识程度、对手术相关问题的理解是影响患者焦虑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作者:张燕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鲜芦荟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便秘1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鲜芦荟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便秘的效果.方法 16例患儿均采取用鲜芦荟外敷加推拿疗法治疗.结果 经鲜芦荟联合推拿疗法治疗16例小儿便秘者,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鲜芦荟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便秘即经济实惠又安全有效,对患儿几乎没有伤害,家属容易接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磊;刘洪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自制组织芯片研究FHIT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 small - cell carCinoma,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0例正常肺组织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HIT基因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00% (33/60),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5.00% (17/20),FHIT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性别、组织类型、肺癌淋巴结转移、吸烟等有关(P<0.05).结论 FHI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FHIT基因可能是烟草致癌的分子靶.

    作者:张燕子;王小平;曾祥毅;邹细红;李秋莲;彭迁;杜日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再出血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目的 总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的治疗经验,通过方法改进,减少再出血的发生,进一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水平.方法 将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使用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观察组69例,使用改良步骤和改良工具,放置硅胶管,分别对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外引流治疗,并对患者的进步率、显著进步率、治愈率、死亡率和再出血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和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骤和工具的改良能减少再出血几率是发生,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微创.

    作者:亓立国;丰育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精细化管理在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中的应用

    青州市连续实施新农合制度8年来,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加大新农合基金管理的力度,落实责任追究,确保了基金的安全运行.

    作者:程英华;邓永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河南省医疗费用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河南省医疗费用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重复测量x2分析对河南省门诊与住院费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5-2006年医院门诊次均药品费用、次均检查费用有所下降,住院次均住院费用、住院床日平均费用均呈上升趋势,住院次均药品费用逐年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行医疗服务政策抑制了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作者:杜进林;罗皓;修良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一起因接触溴氰菊酯杀虫剂所致的一过性接触性皮炎的调查分析

    目的 报告一起因皮肤接触溴氰菊酯引起的群体反应事件,总结事件的调查、处置经验,提高防范和应对类似事件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总结整个事件的调查情况.结果 23例患者经补液、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此为因皮肤接触溴氰菊酯引起的一过性接触性皮炎事件.溴氰菊酯毒性虽小,仍需提防因通风不良、在环境中残留所致的中毒.一旦出现因皮肤接触引起的类似事件,需及时清洗皮肤、适当应用滴眼液,或静滴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针剂,以消除症状.对于群体反应事件,心理疏导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梁丽仪;陈文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在术前、术中、术后实施心理支持、心理调控和心理指导教育,控制负面因素,使患者保持佳的身心状态,顺利度过围术期.结果 95%以上的患者解除了心理负担,以轻松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后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治疗,99%的患者如期痊愈出院.结论 CHD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能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患者的心理难题,调整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之处于佳身心状态平稳度过围术期.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3岁患儿静脉穿刺部位自主选择的探讨

    目的 探讨适合2~3岁患儿静脉穿刺的部位,防止中途脱针、漏针的发生,大限度减轻患儿的损伤,降低护患纠纷.方法 总结2009年12月-2010年12月4 728例2~3岁患儿静脉穿刺经验,针对患儿及家长心理接受能力和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小儿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达100%,中途无脱针、漏针.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7%,失败62例,其中患儿固定不当,中途脱针、漏针48例,占77%,穿刺固定不当11例占18%,技术不到位3例占5%.结论 采用由患儿及患儿家长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后,其满意度达到100%,有力地配合了药物治疗,减轻了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杜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要点及急诊急救.方法 对32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者26例,占81.3%;死亡者6例,占18.7%.结论 以昏迷为主要表现的急诊内科疾病病因复杂多样,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完善的辅助检查有助于及时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对症抢救,提高诊治率.

    作者:高明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坎地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治疗组服用坎地沙坦.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治疗组3例.结论 坎地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小,耐受性、依从性好,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可保护靶器官并防治相关的伴发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健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山东省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初探

    山东省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起步较晚,期间经历了单机应用、部门级局域网、完整医院信息系统到远程医疗信息平台的四步发展.目前,山东省乡镇卫生院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以概括为:设施基本完备、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应用范围较窄、潜力巨大.为了保持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的协调性和连续性,还需完善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和政策体系、深化信息化发展领域的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投融资政策、加快制订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推进法制化建设及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

    作者:郭大伟;高德海;衣玲;李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析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血常规检验工作,总结白细胞分类计数的重要性及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结果 白细胞分类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参考使用,白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感染与类白血病反应.结论 白细胞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临床诊疗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0月100例结核性胸膜炎伴发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胸腔穿刺抽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胸水吸收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治疗3月后胸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胸水包裹、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气胸).结果 胸水吸收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缩短,治疗后第3月胸膜厚度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单、易操作、创伤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