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养阴散结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30例

王永超;丁立佼;林庆娟

关键词: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中医药疗法, 益气养阴散结汤
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散结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和西药治疗上加用益气养阴散结汤,对照组仅给予基础和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月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以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方面,尽管治疗组FT4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1),但可能系误差所致,无临床意义;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益气养阴散结方可显著改善甲亢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减少治疗期间肝功能损害,值得推广.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灸法治疗肺肾气虚型慢阻肺临床观察

    目的 对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采用益肺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气虚型)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即选取中医益肺灸法与西医的常规治疗方法相结合;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通过对两组患者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等相关指标的观察,分析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状况是否好转以及好转的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的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预计值、相应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气分析方面的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差异具有极大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COPD肺肾气虚型患者采用益肺灸法联合传统的西医治疗,相比单用西医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更有效果,说明益肺灸法对COPD患者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能缩短病人病痛的时间,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此法应该在临床中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韩书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光明中医》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肉苁蓉的药理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肉苁蓉药理作用.方法 收集近几年国内外对肉苁蓉药理作用的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肉苁蓉有润肠通便、保肝、抗骨质疏松、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等作用.结论 肉苁蓉药理作用广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方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陈瑞芳教授岭南养生膏方处方思路

    陈瑞芳教授为岭南治未病专家,其根据岭南人群体质特点,善于运用膏方调整体质,养生保健.现通过分析陈瑞芳教授协定养生膏方的药物组成特点,总结其岭南养生膏方的处方思路为:阴阳互求,脾肾为中;体质为本,兼顾旧疾;扶正祛邪,动静结合等.岭南地区过去少有用膏方者,现岭南膏方流行,希望以此文与同仁互勉交流.

    作者:常少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风毒伤络型)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风毒伤络型的疗效.方法 选取小儿过敏性紫癜风毒伤络型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服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14日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为9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风毒伤络型疗效良好,对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等症状均有治疗效果.

    作者:宫文;钱美加;崔庆科;谢天龙;冯晓纯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针刺四缝穴配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小儿厌食症

    目的 探讨针刺四缝穴配合口服凝结芽孢杆菌制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小儿厌食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8例.研究组患儿给予针刺四缝穴治疗,配合口服凝结芽孢杆菌片剂,治疗组口服妈咪爱散剂治疗,2个治疗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四缝穴配合口服凝结芽孢杆菌制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小儿厌食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柏蕾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针刺结合中药药浴治疗DPN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和探讨针刺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使用基本的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治疗组辅助以针刺结合药浴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以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2个疗程后观察病人在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状况、评分测定及空腹血糖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效.结论 针刺疗法结合药浴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其治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单独使用营养神经药物.

    作者:牟希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伴有负性情绪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伴有负性情绪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与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相比,观察组患者较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伴有负性情绪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刘福奇主任医师应用疼痛三两三方加减治疗肩手综合征验案举隅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症状明显,病情复杂,是治疗的难点,临床常以激素或非甾体类镇痛药、针灸或康复物理疗法等治疗.通过观察刘福奇主任医师应用疼痛三两三方加减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总结组方及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肩手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磊;刘福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逍遥散化裁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32例

    目的 观察逍遥散化裁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逍遥散化裁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逍遥散化裁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作者:黄墩煌;吴耀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刘文峰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

    目的 总结刘文峰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这一疑难杂症的中医药论治经验,提炼出刘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撰文共享于同道.方法 归纳总结刘教授对本病病位特点、病因病机、论治经验、临床用药等的认识.结果 刘教授认为三叉神经的病位在三阳经筋,病因病机或为感受外邪;或为肝气不舒,郁而化火,火邪伤于阳明;或为内热外寒,脉络痹阻;或为正气内亏,营卫不和.刘教授结合病机,发皇古义,中西共参,拟定了荣面痛宁汤,治疗三叉神经痛良效.结论 刘文峰教授运用荣面痛宁汤治疗三叉神经痛良效,值得借鉴.

    作者:雷立涛;王德惠;刘文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新伤汤及活血祛瘀散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新伤汤及活血祛瘀散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内服及双柏散外敷,观察组采用新伤汤内服及活血祛瘀散外敷,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评分、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伤汤及活血祛瘀散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

    作者:韩中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和医派杨建宇教授临床诊疗糖尿病学验点滴

    中医中和理论是传统中医学的精华,甚至也有人将中医定义为中和医学.中和医学的临床作用及地位也越来越高.中和医派应运而生,中和医派的思想可能会在糖尿病的诊疗方面提供难能可贵的经验,对于糖尿病的诊疗更具指导意义和学术启迪.

    作者:穆俊平;魏素丽;严雪梅;杨晓洁;杨建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活血益气降糖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0例

    目的 探析活血益气降糖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抓阄的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所在科室6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实验样本确定为30例,西药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的基础上服用活血益气降糖汤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血脂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西药组,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P<0.05;相对于西药组,中药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的改善情况较好,P<0.05;相对于西药组,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活血益气降糖汤治疗,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红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Hp阳性慢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确诊的15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区别随机分为结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20天,结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配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20天,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4周后进行13C尿素呼吸试验,根据其实验结果,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疗程结束后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78.57%,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78例患者转阴,转阴率高达97.50%,对照组59例患者Hp转阴,转阴率为84.2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Hp转阴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黄初劭;李丽珍;赖伟;杨沛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多媒体与PBL教学模式用于中医外科临床见习中的效果

    目的 多媒体与PBL教学模式用于中医外科临床见习中的效果.方法 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中医外科临床见习生中,选择90名并分作甲乙两组,每组45名.甲组运用传统见习带教模式,乙组实施多媒体结合PBL教学,对比两组见习效果.结果 两组见习生通过不同方法带教学习后,乙组45名学生闭卷考试成绩均分高达(98.8±1.0)分,见习效果满意度评分高达(98.0±1.0)分,均显著高于甲组的(83.8±1.3)分和(84.3±2.0)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带教模式比较,采取多媒体与PBL教学模式展开中医外科临床见习效果更佳,运用价值更高.

    作者:陈冬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健脾益肾法治疗泄泻的临床运用

    脾主水液运化,肾主津,泄泻的发生与脾肾密切相关,脾肾同病是泄泻常见的病因病机,健脾益肾法包括健脾益肾气、健脾温肾和健脾滋阴.健脾益肾法具有中医理论基础,在泄泻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广泛,分别用于治疗慢性腹泻、糖尿病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现探讨健脾益肾的中医理论基础,概述其临床运用,强调健脾益肾法治疗泄泻疗效显著.

    作者:吴予;姚志华;庄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14例慢性胃炎患者,回顾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相关情况.结果 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脾虚气滞型,在不同体质中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了解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基础上,对患者体质进行干预可更好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金烨;陆洁;陈郁;陆程洁;梅兰娟;张士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肠胃舒缓汤结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肠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和中西医结合在急性肠胃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急性肠胃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肠胃舒缓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2周后发热、呕吐、腹泻及腹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7.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肠胃炎患者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基础上联合肠胃舒缓汤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积极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神经、运动及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SDS评分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458、3.1078,均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NIHSS、FMA及MBI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466、24.1542、25.5964,均P<0.01).结论 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积极开展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安廷叶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