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虹;赵玉慧;佟艾玲
桩冠修复牙齿缺损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一些牙体组织严重缺损的残根残冠,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龈切术等治疗后,常采用桩一核一冠完成修复.本文对近三年修复的125颗前牙缺损,利用铸造桩核和螺纹钉树脂核修复,随访两年,比较两种桩核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
作者:乌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临床观察发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由于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可导致死亡,针对发病机制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治疗.我们自2003年1月~2007年2月共诊治了1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除1例因反跳呼吸衰竭死亡,其它全部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友;耿蕾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在编护士已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院分批招聘了59名合同制护士,成为临床护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同制护士的融入虽然有效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但是,聘用护士的素质决定了医院护理队伍的素质,探索如何提高聘用护士综合素质的能力,是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的一个课题,结合工作实践,试就新形势下医院聘用护士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探讨如下.
作者:李海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的择期手术病人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154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77例,对照组77例,测定两组患者术前睡眠、入室时血压、心率、和情绪变化.结果 干预组多数患者安静入睡,入手术室后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情绪稳定.结论 心理干预可缓解病人术前焦虑、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作者:刘慧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分析16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16例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的10例接受再血管化治疗,存活11例,死亡5例,存活率为68.8%.结论 IABP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了生存率,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张小丽;汪凡;李金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高频电刀进行前庭大腺囊肿与脓肿造口术与传统造口法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高频电刀造口术组(试验组)20例;传统造口术组(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试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短(P<0.01),手术时间短(P<0.01),术中出血少(P<0.01),无需缝合,术后复发率低(P<0.01),局部无瘢痕形成,性交痛发生率低,并保留腺体功能.结论 高频电刀造口法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操作简单、快速,术中出血少,术后愈合好,复发率低,无瘢痕形成,不影响患者性生活,经济、有效,易于接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怀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腹腔镜胆切囊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创伤小、痛苦轻,对病人全身及腹腔局部干拢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芳平;刘国文;张良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改良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 aryngoplast,upp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疗效,探讨OSAS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1例OSAS病人进行了改良的UPPP治疗,进行了全过程的观测及术后随访.结果 术后出现1例暂时性的腭咽关闭不全,1例短时间的呼吸障碍,3例上呼吸道阻塞;术后当晚所有患者症状缓解,2周后基本痊愈11例,无效0例,6月后显效8例,无效3例.结论 改良的UPPP为治疗OSAS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具体的手术适应证有待研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尹中普;孙晓;尹昕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已不只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更应重视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护理,注重病人术中的舒适感和满意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些高难度、长时间的手术越来越多,由于手术中不能变换体位,若体位不能合理安置,将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损伤臂丛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或影响病人呼吸及血液循环,给病人造成损伤和痛苦.
作者:李敬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2006年8月15日,临沂市罗庄区某单位食堂发生一起集体性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玲;赵荣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慢性传输型便秘(STC)是指由于胃肠道传输能力减弱而致的便秘.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腹胀、肠鸣音减弱、便意缺乏、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久蹲难下等症状.
作者:陈书娈;张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应用大剂量纳络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治疗组37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用大剂量纳络酮治疗,而对照组33例应用常规剂量纳络酮治疗.对比观察清醒时间及酒后症状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清醒时间及酒后症状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大剂量纳络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梅建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派丽奥软膏对急性牙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54例急性牙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派丽奥试验组和碘甘油对照组,对比观察多项临床指标以评定综合疗效.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症状,试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派丽奥软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牙周脓肿的局部用药.
作者:洪席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胫骨高位球形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等检查评估,测量下肢站立位力线,确定截骨部位,采用球形胫骨高位截骨,用外固定器固定截骨断端,同时用骨圆针在股骨髁部钻孔减压,矫正维持下肢力线,随访结果参考窦宝信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优25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2.1%.结论 采用胫骨高位球形截骨,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术创伤小,矫正角度易掌握,矫正确切,截骨部位愈合好,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玉民;刘铁战;张苏斌;武东升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且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1].我们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8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茂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众所周知,心功能不全病人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且并发症严重,尽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腹部瘢痕小等优点,但据大宗病例文献报告,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仍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情况差,年龄大,不但有胆囊疾病,而且支气管扩张合并心功能不全,更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故加强对复杂高危胆囊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极为重要.
作者:霍虹;赵玉慧;佟艾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丹香液与锡类散联合西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疗效和治疗前后免疫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1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以中药、西药和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每晚1次,14天为1疗程.结果 中西药联合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症状缓解起始时间和对IgG、C3的调节功能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 中西药联合灌肠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是治疗UC较好的方法.
作者:翟建国;路江海;刘金松;李粉格;王庆周;李爱然;王林现;常文青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鲁南地区城镇小学生龋齿患病规律和特点,指导学生龋病防治.方法 采用<全国学生龋病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方案>,随机抽取驻城4所小学491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龋齿患病率及龋均分别为66.88%(3286/4914)、2.51(12335/4914).其中恒牙龋患病率及龋均分别为为12.71%、0.20;乳牙龋患率及龋均分别为62.80%、2.30.②男生恒牙龋患率及龋均分别为11.78%、0.19,乳牙龋患率及龋均分别为65.78%、2.39;女生恒牙龋患率及龋均分别为13.69%、0.22,乳牙龋患率及龋均分别为59.51%、2.20.③恒、乳牙龋齿充填率分别为3.23%(32/991)、2.93%(332/11325).结论 鲁南地区城镇小学生龋齿患病低于全国及全省水平;乳牙龋患率女生略高于男生;龋齿充填率均较低.
作者:秦玲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为了解石嘴山市惠农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石嘴山市惠农区社区中随机抽取四个居委会,以WHOQOL-BREF量表对该居委会1345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男性577人占42.9%,女性768人占57.1%;年龄大的为93岁,年龄小的为60岁,平均年龄69.69岁,年龄中位数为68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54.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3.7%;48.1%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居于前三位的慢性病是: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结论 由于受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有负性情绪,主要有孤独感、衰老感和自卑感,必须通过改善心理、生理、生活状况等,才能使老年人度过高质量的老年期.
作者:丁国萍;马俊花;沈朝晖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杜冷丁(哌替啶)具有镇痛、镇静、镇咳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各种剧烈疼痛如创伤、烧伤、烫伤、术后疼痛等[1].其过敏反应少见报道.2006年11月19日我院成功抢救1例注射杜冷丁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将抢救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武晓华;潘勤;刘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