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李雪;亓红伟;韩玲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度房室传导阻滞, 急性下壁心梗, 肥厚型心肌病, 资料与方法, 心脏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 临床资料, 护理体会, 房颤, 措施, 病窦, 报告
摘要:心脏起搏器已成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有效措施,2003年10月~2005年12月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8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20~80岁,病窦综合征49例,急性下壁心梗并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0例,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肥厚型心肌病房颤1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我科自2001年1月~2005年6月对13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和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后,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3例,男79例,女54例;年龄19~81岁,平均62岁;股骨头缺血坏死38例,股骨颈头新鲜骨折63例,陈旧性股骨头骨折15例,髋关节病9例,类风湿关节炎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住院天数15~26天,平均19.2天.

    作者:赵昕;何琳;赵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核素心血池显像观察雌激素对更年期心肌缺血近期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服用小剂量的雌激素对更年期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核素心血池显像具有能早期、可靠、无创性反映心肌供血及心功能特点的这一检查方法,予43例更年期出现心肌缺血的女患者服用尼尔雌醇1mg/半月,一年后观察服药前后核素心血池显像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服用雌激素后核素心血池显象参数较服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LVEF%、PFR/S P值<0.01.有非常显著差异,服药后局灶性相位延迟消失,室壁运动由服前减弱、顺应性差改善为大致正常.结论女性更年期时,早期单独服用小剂量的尼尔雌醇,对缓解更年期症状、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血管疾病是有益的,近期效果明显.

    作者:刘燕;李清;彭勇;肖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为缓解孕妇扩宫时的痛苦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早孕妇女在不紧张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采用异丙酚联合枸橼酸芬太尼静脉麻醉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奎玲;王庆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6例

    自2001年10月以来,笔者运用时四针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0~50岁,平均40岁,病程3个月~2年.左侧10例,右侧23例,双侧3例.有26例患者在行本法治疗前曾行其它治疗.

    作者:赵建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液疗法中各类药物输液速度的认知与总结

    在社区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是治疗上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但因为输液速度、输注量不恰当,而引起的输液反应和病人不适时有发生.护理人员在按照医嘱用药时,应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调节输液速度,还要查阅药品说明书与教科书,核对具体药物给出的剂量配伍与输液速度.笔者在查阅了有关文献及说明书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将临床输液时注意事项和各类药物的输液滴速总结如下:

    作者:张崔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外阴脂肪瘤丝线结扎自行脱落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许爱平,女,37岁,于3年前发现左侧外阴有一肿物,约黄豆粒大小,无疼痛、红肿等不适,未做任何处理,近半年来生长迅速,引起行走不适,于2002年9月16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外阴赘生物.全身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查血、尿常规、凝血系统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左侧外阴大阴唇外1厘米处见一囊性赘生物约5cm×3cm×3cm大小,质软,表面光滑,囊性有波动感,未触及包块,颜色与周围皮肤无异,无红肿,蒂窄细长,约2cm×1.5cm×1cm.活检病理报告:脂肪瘤.治疗:给予4号丝线环行结扎蒂根(紧贴皮肤处)2周,口服罗旋霉素抗感染治疗.1周后蒂根萎缩约4/5,萎缩面呈现灰白色,无活动性出血,赘生物颜色呈灰暗色,同法再进行环扎,3天后,赘生物自行脱落,创面呈灰白色,无出血,1周后自行愈合.未再复发.

    作者: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近年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缺血性肠炎的诊断病例越来越多,但临床上相对比较少见,临床医师对这种病症早期易误诊,病情变化较快,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本文将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月确诊的25例I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白艳红;王善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门诊儿童输液室的护患关系

    门诊儿童输液室常常发生纠纷,容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投诉,而这些纠纷都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减少护患冲突的发生.

    作者:薛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采取对策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由于目前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尚存在一些已知或未知的病毒不能检测出来;临床输血存在输血指征过宽,输血免疫学副作用等,致使临床输血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作者:于元莉;魏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中护理配合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近年来新的椎管内麻醉方法.它结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具有起效快、麻醉用药量少、术后头痛少、循环呼吸并发症少、病人感觉舒适等优点,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病人的下肢、会阴、直肠及下腹部的手术.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过程中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工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彭玉荣;牛玉洁;周晓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例慢性中度铅中毒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铅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因从事个体加工蓄电池人员的增加,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呈上升趋势.1 一般资料患者高某,男,36岁,因腹部绞痛,伴腹胀20天,加重3天,入院.患者从事蓄电池加工16年,加工电瓶、化铅、焊电极板、接铅烟尘,操作室面积30m2,开窗通风,个人防护差,仅戴一般棉线手套,专业工龄16年.

    作者:李爱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规范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的保障

    2004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被评为创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通过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活动,带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面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更系统、更标准地全面展开.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通过基层各级医务人员的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建立起适合群众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但是社区卫生服务对我国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有诸多方面不健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因各种原因,在实施规章制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管理迫在眉睫,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作者:黄晓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析病案的重要性

    病案是保存患者诊治经过的真实资料,是患者住院治疗经过的原始,直接体现,是一种具有高度可靠的科学性的永久记录.病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疾病的临床诊治、护理等主要记录,还是临床科研、教学的重要原始资料,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有关的决策依据,为医疗保险、病退、劳保等支付医疗费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在预防保健、环境保护、职业病的防治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当涉及医疗纠纷时,病案又是帮助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病案的重要性,现从以下几大方面分述.

    作者:雷桂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进行诱导分化治疗具有完全缓解(CR)率高,不促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无明显骨髓抑制,副作用少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应用两药联合治疗初发APL,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朝阳;杨如玉;段丽娟;李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血管性痴呆防治与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人痴呆发病率逐年增加.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和阿耳茨海默病(Alzheimers dementia,AD)都是老年人发生痴呆常见的病因,两者可以单独存在有时亦可并存,或先后发生.除此之外,脑血管病还常可使AD加重.因此,脑血管性痴呆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庄新云;冉令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袋热敷法治疗足跟痛101例

    自2002年以来,我室采用中药袋热敷法治疗足跟痛10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01例均来自门诊和住院患者,男37例,女64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54岁;病程短7d,长4a.单足痛73例,双足痛28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站立行走时,足跟痛不能着地,活动片刻可缓解,行走过多仍疼痛,重者行走困难;足跟痛部位以跖面内侧多见,全部病例拍X光足跟部侧位片,其中跟骨骨刺增生80例,跟骨骺炎9例,跟骨骨节滑囊炎8例,其它4例.

    作者:姜忠华;张维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下肢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下肢骨干骨折术后导致膝关节僵硬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下肢骨干骨折手术治疗731例,术后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分为三期进行护理.结果本组371例有18例发生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46%,关节僵硬主要发生在股骨下段骨干骨折术后的病人,尤其是没有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结论下肢骨干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僵硬与预防有关,术后早期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

    作者:张秀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T检查在脑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CT检查在脑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确诊的脑结核的CT表现.结果单纯脑膜受累者22例(52.4%,22/42),单纯脑实质受累者11例,脑膜脑实质同时受累者15例,脑膜受累的CT表现为鞍上池受累16例(38.1%,16/42),侧裂池14例(33.3%,14/42),四叠体池16例(38.1%,16/42),环池13例(30.9%,13/42).CT表现:平扫显示上述脑池变窄,结构模糊甚至消失,密度增高.增强扫描表现为上述脑池呈斑片状、结节状,或均匀性铸形强化.脑实质受累的CT表现为脑结核瘤13例(30.9%,13/42).结核性脑脓肿10例(23.8%,10/42).结论 CT检查能为脑结核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变类型提供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作者:王克善;徐建伟;尹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LPC法在测定清火栀麦胶囊中桅子苷含量的探讨

    目的建立清火栀麦胶囊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LPC法,YMC-PackODS-A(250mm×4.6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进样量在0.2~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6% RSD=0.64%,n=5.结论该方法精度高,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清火栀麦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密市中小学生结核感染监测报告

    结核病是由于受结核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中肺结核占各器官结核病的80%~90%[1]又是结核病传染流行的基础.截止1882年前的数千年人类历史中,结核病在世界各地的流行是极为严重的[2],1993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告:结核病是全球性一个突出问题,处于紧急状态,全人类1/3已感染结核菌.全世界每年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它是引起成人死亡主要的传染病[3].时至今日,古老的结核病仍然是我国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病人数列世界第二位[4],结核病已成为青年死亡的头号杀手,[5]控制任务非常艰巨.因此,搞好各类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为防治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预防控制结核病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为此,我们于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结核菌素试验,对辖区内64422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我市有史以来大范围结核菌感染监测,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秉隆;李成国;崔晓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