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输注药物致不良反应40例原因分析

殷铭;郭玮

关键词:静脉输注, 药物致, 不良反应, 应用过程, 医疗护理质量, 质量的优劣, 治疗疾病, 危及生命, 双重作用, 生命安全, 身心健康, 临床意义, 常用药物, 副作用, 诊断, 休克, 武器, 疗效, 患者, 病人
摘要:药物是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其质量的优劣、疗效的高低、副作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由于药物的双重作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部分病人发生不良反应(ADR),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对常用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观察与防范,有着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云南白药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40例疗效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以往治疗腹型(腹痛,便血)过敏性紫癜同一般皮肤紫癜一样.近几年来,我院儿科病房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在以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云南白药,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朱晓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会

    小儿股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操作技能,常用于5岁以下的儿童.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根据我十几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娄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结核的治疗

    肺结核的治疗包括化学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对症治疗等.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本文重点讨论化学药物治疗.

    作者:王安利;刘亚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氧氟沙星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

    氧氟沙星(氟嗪酸Ofloxacin)为氟喹诺酮类药物.1981年由日本第一制造公司首先合成,商品名Tarivid.氧氟沙星由于喹酮环上附有恶嗪环,故其水溶性比其他喹诺酮类药物高10倍以上.由于有氟原子,对菌体膜的通透性增加.N-甲氧哌嗪环则使其脂溶性增强,抗厌氧菌和需氧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大为提高.

    作者:胡金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左心衰时吗啡的应用

    来信:我是一名乡医,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成功抢救急性左心衰的病例,吗啡确实是一种特效药,但是听说应用吗啡时应该注意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我以前处理过一个急性左心衰病人皮下注射吗啡后导致呼吸越来越差,直到用纳洛酮来解救.后来在应用吗啡时心里都没有底,我的问题是:(1)部分病人急性左心衰是由于肺部感染诱发的,这时常规抗感染,强心,利尿,扩张外周血管无效时是否可用吗啡?会不会导致呼吸抑制?(2)虽理论上说呼吸抑制的病人不能用吗啡,但是在临床上怎么知道这个病人已经处在呼吸抑制状态或者是呼吸抑制边缘(这时候做血气分析不现实)?(3)通常大家对急性左心衰病人应用吗啡前要考虑到那些问题,比如适应证及禁忌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纳络酮治疗重度CO中毒32例疗效观察

    一氧化碳(CO)中毒,又称煤气中毒,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重度中毒患者长时间处于深昏迷状态,并发症多,易发生迟发性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自1998年至2004年,我院在传统治疗方法上,加用纳络酮救治重度一氧化碳中毒32例,与以往未使用纳络酮的32例做对照,报道如下:

    作者:叶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草药治疗缺乳80例临床分析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特别是剖宫产产妇发病率更高,西医无治疗药物,为临床一难题.缺乳给母婴带来很大痛苦.我们计划生育服务站对2003年5月~2005年5月份来就诊的80例缺乳患者给予中草药治疗,现将结果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岳增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药灌肠及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恰当或不彻底而逐步形成的,临床常因盆腔疼痛而就诊,病情反复或时有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情况,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辩证施治理论,运用中药现代药理,采取中药灌肠和药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的康复训练

    脑梗塞所致运动性失语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常见临床症状,其语言康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自2004年5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对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的32例患者进行了疗程为20天的语言康复训练(训练组),并选择条件相当来进行训练的30例患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训练组患者语言功能较对照组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梅俊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左氧氟沙星诱发痛风1例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65岁,退休干部,主因右下踝部红肿伴剧烈疼痛6小时于2005年4月20日8时收入院.患者于发病前1周因间断咳嗽,不发热,近3天口服左氧氟沙星0.2 tid,于6小时前睡眠中,忽然感到右下踝关节处剧烈疾痛难忍,辗转不安.口服阿斯匹林0.5无效而就诊,既往无外伤史,无糖尿病及其它阳性病史,无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史.查体:体温36.5,呼吸18次/分,心率80次/分,血压140/80 mHg,神清合作,咽部无充血,耳轮及全身皮肤关节未发现痛风石,甲状腺不大,两肺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右踝部以关节为中心明显红肿热,关节处明显压痛,近日来饮食及二便正常,血常规:白细胞7.3×10/L尿ph6.5,酮体阴性,尿糖、尿蛋白阴性,血尿素氮11.2mmol/L,肌酐103mmol/L,尿酸512mmol/L,X光检查:患处关节无异常.诊断:急性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即刻给予秋水仙碱0.5mgq3h,po,服药两次后关节疼痛立即消失,同时低蛋白饮食,补充液体,病人尿量增加,红肿消退,复查血尿酸为322mmol/L.1周后遂痊愈出院,1月后复查血尿酸正常.

    作者:薛迎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约1/2~1/3的肺结核病人有咯血[1].其临床表现是咯血、血痰或痰中带血,常常会引起病人恐慌等心理反应,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的治疗,如不及时地加以心理引导,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能较好地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肺结核咯血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作者:魏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口腔溃疡的药物治疗

    口腔溃疡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口腔溃疡粘膜疾病,目前没有特殊的治疗药物,临床治疗主要是局部治疗.笔者参阅近2年的有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启迪;肖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原因分析

    自磺胺药和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到目前已60多年.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多种细菌性感染得到有效地治疗和控制,但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则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增多和细菌耐药等问题,例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其中有些耐性菌感染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作者:崔琪;解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临床输液反应诱发原因分析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是医源性不良反应.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较多,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又使其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为能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院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情况,对输液反应的诱发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聂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贫血的预防

    妊娠贫血比较常见,WHO资料表明50%以上孕妇合并贫血,国内资料也显示,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在30%以上.妊娠贫血对母婴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危及母婴生命.我们通过对200例孕20周~37周的孕妇孕期有效的干预,降低了其发生率.现将有关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于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弱视的防治体会

    视力是判断眼科疾病的重要依据.诊断弱视是以双眼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致矫正视0.8或双眼视力的差异2行者列为弱视.弱视是由于视觉系统发育异常,进入眼内的视觉刺激不同所造成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视力低下的一种眼病.然而儿童5岁前是视觉发育的重要阶段.正确认识此阶段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直接关系到弱视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判断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张月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减少脐部包扎时间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供养线,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结扎,使新生儿腹腔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道被堵塞,所剩下的1厘米左右脐带残端,在正常情况下于出生后7~10天自行脱落,脱落的早晚因不同的结扎方法而略有差别,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而发生新生儿脐炎,进而细菌可侵入腹壁、进入血液,成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原因之一.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出生时断脐消毒不严而感染,更常见的是脐带残端未脱落前被污染而发生感染.

    作者:王蕊;鲁春菊;张广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误诊28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症状典型的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误诊亦非罕见.本病发病急、病情重,若延误诊治轻则增加患者的痛苦,重则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1997年6月~2004年6月误诊的28例患者加以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对策.

    作者:杨桂英;吴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预防接种的反应处理

    预防接种后由于机体受疫苗的刺激,可能出现某些正常反应,故在预防接种前应主动问病史,体检,并询问过敏史和免疫功能史.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结核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为常见症状.咳嗽、咯痰严重程度因肺结核的类型、病情进展程度不同而异.痰的颜色、性质取决于是否合并感染和感染的菌群有关.除合并胸膜炎外,胸痛不普遍.较多的患者仅感胸背部不适或轻微隐痛.但胸部病灶位于肺的边缘或侵及胸膜、胸壁、肋骨时则疼痛明显.重症肺结核或合尘肺的患者常可有呼吸困难.

    作者:王永亮;李树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