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鼾症手术的护理体会

张丽娟

关键词:儿童鼾症, 手术, 腺样体肥大, 扁桃体切除, 淋巴组织增生, 气道阻塞, 摘除术, 治疗, 病因
摘要:儿童鼾症常见的病因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儿童淋巴样组织增生可引起气道阻塞.80%的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是因为这些淋巴组织增生所致.我科2005.1~2006.7共收治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儿童鼾症40例,均实施了扁桃体切除及腺样体摘除术,以治疗儿童鼾症,取得良好效果.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半数以上社会公众对糖尿病一无所知,即使是糖尿病患者本人仍有50%~80%对糖尿病也不甚了解.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其内容包括如下.

    作者:王玉霞;张宏;许书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噪音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措施

    所谓噪音是指不悦耳、不需要、紧张而有害的声音.手术室是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及抢救的重要场所,环境要求较高:清洁、无菌、肃静,但手术室的噪音却往往被忽视,这些噪音的产生对病人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功能都有影响,常见的是使病人血压增高、心率增快,使心理恐惧更加严重,既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又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的恢复,下面就噪音对手术病人的影响及护理措施加以论述.

    作者:刘秀芹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血尿

    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仅有极少量红细胞存在.若取新鲜尿液10ml,离心沉淀(1800 r/min,5 min)后涂片镜检,每高倍视野超过3个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个;或12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50万个,则可认为是血尿(hematuria).血尿时如尿色无变化,仅显微镜下见到红细胞者,称为显微镜血尿.当每1升尿液中含有1ml血液时,可呈红色或洗肉水样,甚至含有血凝块,此时称肉眼血尿.当尿呈明显酸性时,肉眼血尿可呈酱油色.

    作者:尚清秀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65例小儿高热惊厥健康教育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FC)是指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惊厥[1].惊厥多发生在体温骤升的24小时内,一般体温在38~38.5℃以上,患儿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双眼凝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和四肢强直、痉挛或抽搐,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频率减慢或呼吸暂停,同时伴有大小便失禁[2].FC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多见于6个月~3岁儿童,发病率为3%~4%,复发率为20%~30%[3].

    作者:崔秋霞;张亚云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完善管理制度抵制医药商业贿赂

    近年来,反商业贿赂成为治理医药行业腐败的重点.这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行业行动,涉及医药制度改革,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医疗单位作为药品供应的终环节,在反商业贿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包利苹;刘洋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与自我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以持续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与肿瘤.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据调查,年龄在40岁以上者患病率高达30%~40%.

    作者:孔宪菊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12家幼儿园卫生保健现状调查

    幼儿园是由妇幼保健与教育机构分属两个不同系统的下属机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重教轻保,为了解我院所管辖的12个幼儿园卫生保健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对策,我们于2006年3月对辖区内的12个幼儿园卫生保健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陈缓爱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常见急性中毒的药物救治

    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而产生中毒的全身性疾病称中毒,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叫毒物.中毒的种类极为繁多,但从引起中毒的物质来看,中毒不外乎两大类,化学性中毒和生物性中毒.人一旦中毒后,应该如何及时救治?何种药物何种方法是有效的解救方案?本文就上述问题按中毒的两大类进行逐一地探讨,以供医务工作者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救治的参考.

    作者:胡茂德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儿童鼾症手术的护理体会

    儿童鼾症常见的病因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儿童淋巴样组织增生可引起气道阻塞.80%的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是因为这些淋巴组织增生所致.我科2005.1~2006.7共收治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儿童鼾症40例,均实施了扁桃体切除及腺样体摘除术,以治疗儿童鼾症,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脑血管偏瘫患者的家庭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脑血管病的致残率高,而且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导致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甚至卧床不起.通过住院治疗度过危险期后,由于各方面因素,患者一般都回家康复,而家属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影响患者的愈后.因此在出院前对家属进行家庭护理知识等方面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池雪琴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常见肾膀胱病证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复习[1-4],结合个人实践与体会,将常见肾膀胱病证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概述如下.

    作者:王光辉;袁伟;王琦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153例分析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先后通报了清开灵、双黄连、葛根素、穿琥宁、参麦、鱼腥草、莲必治等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对葛根素注射剂的说明书作了修订.这些中药注射剂广泛用于临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甚至使病人死亡.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四种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周丹莹;纪绿波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湿润烧伤膏在三期褥疮中的应用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1].为了减轻褥疮带来的痛苦,提高治愈率,增加舒适感.我科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溃疡期褥疮,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燕东兰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哮喘与呼吸道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引起哮喘病急性发作的机制相当复杂.包括吸入刺激物、吸入过敏源、呼吸道病毒及支原体、衣源体感染.其中气道炎症的加重和鼻病毒(RV)是导致急性发作的核心机制.病毒引起的TH1细胞型免疫反应可通过协助TH2而加重哮喘病人的气道炎症,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在某些条件下可发生表型转化,生成TH2型细胞因子,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也被认为可能与抗病毒免疫有关.因此呼吸道病毒感染除了加重哮喘外,还可能是哮喘型慢性气道重塑原因之一.

    作者:王玉琴;刘香;黄彦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预防接种有学问

    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肌体,使机体获得对疾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防止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预防接种是免疫预防工作中基础、普通的一项技术操作,作为一名预防接种门诊的护理人员,每天要做大量的预防接种工作,包括儿童基础免疫一类疫苗的接种(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二类疫苗的接种(二类疫苗是指有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作者:高玉英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皮肤压疮病人的防治

    压疮是骨隆突软组织受压时间过长引起的损伤,是临床上一直困扰护理工作者的难题.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传统护理方法是用50%酒精环形按摩,烤灯照射,效果并不明显.我科对100例病人使用小儿痱子粉外用进行压疮护理,在压疮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现简述如下:

    作者:宋庆玲;杨慧;韩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引起无菌性脓肿1例报告

    莱州市程郭镇发生1例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DPT)引起无菌性脓肿病例.经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亮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社区护理风险管理初探

    随着人口老人化、疾病谱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卫生资源分配的调整,以及群众卫生需求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将是今后医疗卫生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故而社区护理活动同样也存在风险[1].

    作者:陈缓爱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阑尾残株炎1例

    患者,女,43岁,因持续性右下腹痛伴有发热,恶心1天入院.入院查体:T 37.6℃,P 82次/分,R19次/分,BP 130/80 mmHg.一般情况可,皮肤粘膜无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麦氏点以长约7厘米切口瘢痕(15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腹肌不紧,麦氏点压痛伴反跳疼.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1.2×109/L,N 80%,RBC 4.2×1012/L,Hb 120 g/L,plT 180×109/L,尿HCG(-),腹部X线透视及妇科B超均无异常.

    作者:张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醒脑静、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接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8例,分别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独应用醒脑静,单独应用纳络酮以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彩琴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