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王玉霞;张宏;许书风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国际糖尿病联盟, 健康指导, 资料表, 公众, 调查
摘要: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半数以上社会公众对糖尿病一无所知,即使是糖尿病患者本人仍有50%~80%对糖尿病也不甚了解.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其内容包括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鼾症手术的护理体会

    儿童鼾症常见的病因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儿童淋巴样组织增生可引起气道阻塞.80%的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是因为这些淋巴组织增生所致.我科2005.1~2006.7共收治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儿童鼾症40例,均实施了扁桃体切除及腺样体摘除术,以治疗儿童鼾症,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脑血管偏瘫患者的家庭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脑血管病的致残率高,而且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导致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甚至卧床不起.通过住院治疗度过危险期后,由于各方面因素,患者一般都回家康复,而家属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影响患者的愈后.因此在出院前对家属进行家庭护理知识等方面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池雪琴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云南白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及其临床新用途

    云南白药是我国伤科著名成药,具有活血消肿,止血止痛功效,主治刀伤、创伤等出血及跌打诸症.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临床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又发现其不少新用途.本文简要综述其药理作用及其临床新用途.

    作者:陈西勇;阴琳琳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叶酸治疗婴幼儿难治性腹泻79例疗效观察

    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叶酸治疗婴幼儿难治性腹泻,并与多酶片进行比较,观察其效果,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家骏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常见急性中毒的药物救治

    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而产生中毒的全身性疾病称中毒,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叫毒物.中毒的种类极为繁多,但从引起中毒的物质来看,中毒不外乎两大类,化学性中毒和生物性中毒.人一旦中毒后,应该如何及时救治?何种药物何种方法是有效的解救方案?本文就上述问题按中毒的两大类进行逐一地探讨,以供医务工作者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救治的参考.

    作者:胡茂德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外伤性胆道出血2例分析

    我们遇到2例肝外伤引起的胆道出血,现分别加以介绍.例1:男,30岁.因车祸入院诊断肝破裂,急症手术,见肝右前叶--粉碎性裂伤,给予大网膜填塞固定止血.术后第8天出现腹痛,向肩背部放射,约半小时后好转,其后出现黑便,量不清,未引起注意,未作特殊处理,其后5天又出现腹痛,患者面色苍白,血压10.664/7.998 KPa,腹胀,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诊断为肝破裂修补术后再出血,急症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血液及血凝块约1000 ml,全部肠道内充满血液,肝原破裂处虽有大网膜覆盖,但仍有血液不断流出,考虑肝破裂出血经第一次手术用大网膜填塞后,肝内形成血肿,破溃,积血流人胆道和腹腔.

    作者:李友鄂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多尿

    多尿(polyuria)是指每日尿量超过3L(亦有认为超过2.5L者),或每分钟超过2ml而言.

    作者:刘令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醒脑静、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接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8例,分别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独应用醒脑静,单独应用纳络酮以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彩琴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自拟愈疝汤治疗疝气38例

    疝气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为农村医院主要病种之一,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向腹股沟部注射明矾等硬化剂或中药治疗,以上方法,既痛苦、又无明显疗效,我们经几年临床试验,自拟愈疝汤治疗疝气3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肖冬;林艳霞;李福修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老年性腰椎退行性改变的X线诊断及临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增加,老龄人口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一步加重,老年人自身的保健意识也在增加.老年人颈、肩、腰、腿病变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老年性腰退行性病变在影像科日常工作中很常见.本文对62例老年性腰退行性病变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老年人腰退行性病变的X线表现诊断分类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麦军;董捍东;关国定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半数以上社会公众对糖尿病一无所知,即使是糖尿病患者本人仍有50%~80%对糖尿病也不甚了解.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其内容包括如下.

    作者:王玉霞;张宏;许书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一起水源性肠炎暴发流行的调查与分析

    2005年6月12日至7月9日,靖边县某中学发生了一起肠炎流行,经县疾控中心人员浒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检验结果.确定为因供水系统污染引起的肠炎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薛兴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皮肤压疮病人的防治

    压疮是骨隆突软组织受压时间过长引起的损伤,是临床上一直困扰护理工作者的难题.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传统护理方法是用50%酒精环形按摩,烤灯照射,效果并不明显.我科对100例病人使用小儿痱子粉外用进行压疮护理,在压疮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现简述如下:

    作者:宋庆玲;杨慧;韩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65例小儿高热惊厥健康教育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FC)是指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惊厥[1].惊厥多发生在体温骤升的24小时内,一般体温在38~38.5℃以上,患儿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双眼凝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和四肢强直、痉挛或抽搐,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频率减慢或呼吸暂停,同时伴有大小便失禁[2].FC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多见于6个月~3岁儿童,发病率为3%~4%,复发率为20%~30%[3].

    作者:崔秋霞;张亚云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重度烧伤病人的救治

    重度烧伤病人的救治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易并发休克、感染、MODS等,愈合后易发生功能障碍、面部变形等,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队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重度以上烧伤病人189例,死亡21例,报告如下.

    作者:臧旭日;邹小婷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警惕小儿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双硫醒样反应或戒酒硫样反应,实质是乙醛中毒反应.某些药物能抑制肝脏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氧化分解,导致乙醛在体内的蓄积,引起乙醛中毒反应.近年来成人应用某些药物期间饮酒发生该反应的报告已很多,但小儿发生此反应的病例报道少见,现就我院2000~2006年6年间先后出现的16例由于药物治疗期间医疗酒精使用不当、使用含乙醇或使机体产生乙醇的药物、食用含乙醇食物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报告如下,提醒临床予以重视.

    作者:王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下乳汤防治产后出血缺乳90例分析

    缺乳指产后泌乳甚少或乳汁全无的一种现象,产后出血致缺乳者常见,影响母婴健康及母乳喂养工作的开展.本人自拟下乳汤于产后早期服用防治产后出血缺乳,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江波;刘福岭;张文英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预防接种有学问

    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肌体,使机体获得对疾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防止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预防接种是免疫预防工作中基础、普通的一项技术操作,作为一名预防接种门诊的护理人员,每天要做大量的预防接种工作,包括儿童基础免疫一类疫苗的接种(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二类疫苗的接种(二类疫苗是指有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作者:高玉英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治

    高热惊厥为小儿时期引起惊厥常见的原因,是小儿特有的神经系统急症.小儿惊厥之所以常见,是由于婴幼儿的大脑皮质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皮质的抑制功能差,兴奋容易扩散,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惊厥,另外小儿血脑屏障功能差,各种毒素容易透入脑组织,再加上引起惊厥的一些疾病,如产伤、脑发育畸形及遗传家族史.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四大主要因素有关.

    作者:颜景红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血尿

    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仅有极少量红细胞存在.若取新鲜尿液10ml,离心沉淀(1800 r/min,5 min)后涂片镜检,每高倍视野超过3个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个;或12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50万个,则可认为是血尿(hematuria).血尿时如尿色无变化,仅显微镜下见到红细胞者,称为显微镜血尿.当每1升尿液中含有1ml血液时,可呈红色或洗肉水样,甚至含有血凝块,此时称肉眼血尿.当尿呈明显酸性时,肉眼血尿可呈酱油色.

    作者:尚清秀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