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性腰椎退行性改变的X线诊断及临床意义

郭麦军;董捍东;关国定

关键词:老年性, 腰椎退行性, 退行性病变, 老年人, 线表现, 人口老龄化, 诊断分类, 生活水平, 平均寿命, 临床意义, 老龄人口, 保健意识, 影像科, 小康型, 发生率, 人民, 经济, 过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增加,老龄人口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一步加重,老年人自身的保健意识也在增加.老年人颈、肩、腰、腿病变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老年性腰退行性病变在影像科日常工作中很常见.本文对62例老年性腰退行性病变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老年人腰退行性病变的X线表现诊断分类及临床意义.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压疮病人的防治

    压疮是骨隆突软组织受压时间过长引起的损伤,是临床上一直困扰护理工作者的难题.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传统护理方法是用50%酒精环形按摩,烤灯照射,效果并不明显.我科对100例病人使用小儿痱子粉外用进行压疮护理,在压疮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现简述如下:

    作者:宋庆玲;杨慧;韩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脑血管偏瘫患者的家庭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脑血管病的致残率高,而且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导致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甚至卧床不起.通过住院治疗度过危险期后,由于各方面因素,患者一般都回家康复,而家属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影响患者的愈后.因此在出院前对家属进行家庭护理知识等方面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池雪琴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与自我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以持续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与肿瘤.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据调查,年龄在40岁以上者患病率高达30%~40%.

    作者:孔宪菊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预防接种有学问

    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肌体,使机体获得对疾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防止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预防接种是免疫预防工作中基础、普通的一项技术操作,作为一名预防接种门诊的护理人员,每天要做大量的预防接种工作,包括儿童基础免疫一类疫苗的接种(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二类疫苗的接种(二类疫苗是指有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作者:高玉英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儿童鼾症手术的护理体会

    儿童鼾症常见的病因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儿童淋巴样组织增生可引起气道阻塞.80%的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是因为这些淋巴组织增生所致.我科2005.1~2006.7共收治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儿童鼾症40例,均实施了扁桃体切除及腺样体摘除术,以治疗儿童鼾症,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微波治疗子宫颈炎296例疗效观察

    慢性子宫颈炎,尤其是Ⅱ°以上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颈腺体囊肿是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提高妇女生活质量,预防子宫颈癌有着重要意义.我院利用微波治疗子宫颈炎296例,收到显著疗效,现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宋德红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重度烧伤病人的救治

    重度烧伤病人的救治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易并发休克、感染、MODS等,愈合后易发生功能障碍、面部变形等,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队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重度以上烧伤病人189例,死亡21例,报告如下.

    作者:臧旭日;邹小婷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农村妇女更年期的保健

    更年期指的是中年进入老年的一个过渡时期.女性的更年期常常是月经逐渐停止的时期,又称为绝经期.一般说来,多数妇女能够较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但也有少部分妇女在更年期心理与生理变化较大,甚至影响身心健康.由于更年期脑垂体与卵巢间内分泌平衡失调,神经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使更年期心理也发生一些变化.

    作者:侯书玲;宫巧芝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甲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

    患者徐某某,男性,28岁,系德清县武康镇电力分公司的职工(汽车驾驶员).

    作者:徐洪昌;黄亦雄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妊娠高血压的预防及饮食原则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本病发生于20周以后,多见于初产妇,多胎妊娠和羊水过多或者贫血的孕妇以及原有糖尿病、慢性肾炎或高血压的孕妇.妊高症的发生与遗传、营养状态、营养摄取量等因素均有关系,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与某些营养素的不足和过多,以及运动量过少均有关系.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是孕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郝存梅;赵小红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外伤性胆道出血2例分析

    我们遇到2例肝外伤引起的胆道出血,现分别加以介绍.例1:男,30岁.因车祸入院诊断肝破裂,急症手术,见肝右前叶--粉碎性裂伤,给予大网膜填塞固定止血.术后第8天出现腹痛,向肩背部放射,约半小时后好转,其后出现黑便,量不清,未引起注意,未作特殊处理,其后5天又出现腹痛,患者面色苍白,血压10.664/7.998 KPa,腹胀,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诊断为肝破裂修补术后再出血,急症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血液及血凝块约1000 ml,全部肠道内充满血液,肝原破裂处虽有大网膜覆盖,但仍有血液不断流出,考虑肝破裂出血经第一次手术用大网膜填塞后,肝内形成血肿,破溃,积血流人胆道和腹腔.

    作者:李友鄂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8例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可萨奇病毒(B组和A组)、埃可病毒等病毒侵犯心肌所致,可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或变性,重者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单纯用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自2004年1月开始运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方法,以加味生脉散配合能量合剂治疗的2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警惕小儿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双硫醒样反应或戒酒硫样反应,实质是乙醛中毒反应.某些药物能抑制肝脏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氧化分解,导致乙醛在体内的蓄积,引起乙醛中毒反应.近年来成人应用某些药物期间饮酒发生该反应的报告已很多,但小儿发生此反应的病例报道少见,现就我院2000~2006年6年间先后出现的16例由于药物治疗期间医疗酒精使用不当、使用含乙醇或使机体产生乙醇的药物、食用含乙醇食物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报告如下,提醒临床予以重视.

    作者:王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肺损害10例报告

    皮肌炎(DM)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肌肉和血管,以皮肤红斑、水肿伴肌肉软弱及炎性改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如仅有肌肉病变而无皮肤损害者又称多发性肌炎(PM)[1].PM、DM可累及肺组织,引起间质性疾病或肺炎[2].我们遇到10例,现报告如下,旨在引起同道的重视,以期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钱煜东;王光杰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社区护理风险管理初探

    随着人口老人化、疾病谱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卫生资源分配的调整,以及群众卫生需求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将是今后医疗卫生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故而社区护理活动同样也存在风险[1].

    作者:陈缓爱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半数以上社会公众对糖尿病一无所知,即使是糖尿病患者本人仍有50%~80%对糖尿病也不甚了解.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其内容包括如下.

    作者:王玉霞;张宏;许书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引起无菌性脓肿1例报告

    莱州市程郭镇发生1例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DPT)引起无菌性脓肿病例.经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亮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阑尾残株炎1例

    患者,女,43岁,因持续性右下腹痛伴有发热,恶心1天入院.入院查体:T 37.6℃,P 82次/分,R19次/分,BP 130/80 mmHg.一般情况可,皮肤粘膜无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麦氏点以长约7厘米切口瘢痕(15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腹肌不紧,麦氏点压痛伴反跳疼.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1.2×109/L,N 80%,RBC 4.2×1012/L,Hb 120 g/L,plT 180×109/L,尿HCG(-),腹部X线透视及妇科B超均无异常.

    作者:张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多尿

    多尿(polyuria)是指每日尿量超过3L(亦有认为超过2.5L者),或每分钟超过2ml而言.

    作者:刘令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20例气道高反应性官兵的预防治疗

    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指在吸入少量刺激物或变应原后,正常人的气道并不发生收缩反应;而有些人的气道则可发生异常过度收缩反应,引起气道官腔狭窄和气道阻力的明显增加,而出现胸闷、憋气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我科自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6月1日对20例气道高反应性官兵进行科学指导,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金梅;陈媛媛;柴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