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兴东
创伤是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急性损伤,为外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1].它不仅是一种躯体应激,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应激,可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并由此引起一系列心理行为改变,这些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影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康复及其生存质量.护士不仅负有治病救伤的责任,而且也担负着向病人宣传防病、治病知识,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的使命,笔者认为创伤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朱翠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我科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42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其中并发脑膜炎20例,胰腺炎9例,睾丸炎13例.现将我们护理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彭凤菊;崔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结核菌耐药性的增加,我国结核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调表明0~14岁儿童结核感染率为9.0%,儿童肺外结核病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1998年10月年2004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肺外结核病18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芳;姚常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婴幼儿时期极易患急性球菌性口炎,治疗不当可因发热、饮食少等而诱发脱水、酸中毒[1].为此,我们自1999年元月~2003年12月共收治10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徐培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否比单用川芎嗪注射液疗效更好.方法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30ml,川芎嗪注射液160mg+5%GS 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用川芎嗪注射液,剂量、用法疗程同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63.3%,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率34.6%,总有效率65.4%,两组显效率和总有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治疗组显效66.7%,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显效率34.6%,总有效率为42.3%,两组显效率和总有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两药联用无论临床疗效还是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均优于单用川芎嗪注射液.
作者:李晓峰;张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是消化内科较常见的一种危重病症,过去病死率高达40%~70%,近些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降至12%左右.过去急性重症胰腺炎多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多提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应进行积极的内科综合治疗.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兴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预防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方法.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预防性治疗组60例,开展系统性预防肩关节脱位的治疗,对照组40例,按常规治疗,病程均<1个月.预防治疗方法:①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肢体位置;②指导其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结果两组治疗2个月后进行比较,预防性治疗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为20%,对照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为75%.结论脑卒中早期采取正确措施能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并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决定作用.
作者:邵和;刘志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针对病人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手术的病人,不仅要受到疾病本身的刺激,还要受到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加上病人对疾病的焦虑和手术的畏惧,既加重了上述不良反应,又削弱了病人的抵抗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直接影响手术的愈后.因此健康教育在手术前准备、手术后的护理
作者:李晓芸;秦贞英;崔广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一般保肝治疗;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肝、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肝纤维指标用血常规和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但治疗组的血清HA、PCⅢ、CIV、LN浓度显著下降;HBV-DNA和HBeAg阳转率较对照组高(P<0.01).治疗组除部分患者肌注部位疼痛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作者:周夺;武金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外科手术后和骨折患者需要在床上大小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便器为普通的便盆,大小便时需陪人抬起患者臀部放入,这对于活动受限的患者很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作了一种简易便器,深受患者和家属的欢迎.
作者:王永红;李静;刘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者再次行外科综合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10例为吻合口复发,均为远切缘距肿瘤<3cm,9例盆腔淋巴结复发者中,8例未行盆腔淋巴结的彻底规范清扫,另外7例局部复发者在手术中未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全部病人均实施了手术治疗,部分病人除手术外,又实施了放疗、化疗,效果满意.结论局部复发的原因与首次手术远端肠管切除不足、淋巴结清扫不彻底、未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等有关.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复发者应实施外科综合治疗.
作者:王桂兴;姜玲;刘金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严重程度、预后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之间的一组冠脉综合征.处理不及时恰当,极易发展为心肌梗塞.UAP的治疗目的是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UAP治疗进展作一论述.
作者:李崇岭;王海安;颜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就医观念的提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在县级医院,该病仍属常见病、高发病,尤其在秋冬季节流感暴发期间,肺心病患者住院人数急剧增加.我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简述如下.
作者:张希华;范庆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病.腹泻后机体会引起脱水、酸中毒、低钾.脱水多数为等张脱水,少数营养不良,腹泻严重,食水量多,病程长者为低张脱水.酸中毒多数是由于尿量少、进食少、有机酸增加所致的阴离子间隙增加性酸中毒,少数是由于补钠少、血氯高所致的阴离子间隙正常性酸中毒.在补液前,由于酸中毒、细胞内钾到血液,因此血钾不低.而补液后,尿量增多,一部分钾由尿排出,一部分钾进入细胞内,因此血钾显著下降.
作者:赵庆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是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及肿瘤供血的情况,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DSA技术在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radiography)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腹部血管DSA造影作为腹腔脏器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诊断的正确与否,并影响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作者对2000年5月至2004年8月所完成的917例腹腔脏器DSA造影进行分析研究,现对影响腹部DSA影像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做如下探讨.
作者:王琳;赵鑫;肖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癔症是由于心理因素、内心冲突、强烈的情感体验、暗示和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临床疾病.儿童癔症的表现常与成人有所不同,多以运动、感觉障碍或躯体症状为主,称为癔症转换型.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8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院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胎儿宫内窘迫与新生儿颅内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50例有宫内窘迫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天内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450例中检出颅内损伤112例(24.89%);低出生体重儿较正常体重儿、过期产儿较足月产儿的颅内损伤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巨大儿较正常体重儿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重度窒息者28例全部有颅内损伤;有颅内损伤的新生儿宫内窘迫持续时间为(81.73±43.37)分,无颅内损伤的新生儿宫内窘迫持续时间为(50.06±29.36)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巨大儿,有宫内窘迫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尤其宫内窘迫持续时间长者,易发生颅内损伤.
作者:张新芳;高思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冠心病、心绞痛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自2000年6月~2003年6月,我们在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治疗冠心病稳定劳累型心绞痛7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凤英;朱学莲;李广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脊柱侧弯是躯体前后位时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弯向侧方形成一个弧度,胸廓肋骨也随之变形的一种病理性姿势,好发于青春期,病程长,发病率1.06%[1],如不加以治疗,会随年龄的增大加剧,严重者可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因脊柱压迫而出现瘫痪现象,应用支架疗法辅以体操疗法和电刺激疗法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矫正脊柱侧弯有明显的成效,现将非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凤荣;刘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急慢性肝衰竭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是全球性难题,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肝移植和肝细胞移植.原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佳选择,但由于供体器官紧缺,许多病人在等待肝移植时死亡,同时移植后并发症如免疫排斥反应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应用.肝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肝病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肝细胞在体外不能大量繁殖且传代后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而难以推广应用.相比之下,肝脏干细胞具有长时间持续增生的能力,能在体外扩增达到临床所需的细胞数量,且移植后在体内也能增生.可以肯定,肝脏干细胞移植在肝病及与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爱华;赵海滨;刘金峰;卢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