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人迎穴对改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效应观察﹡

李云飞;马朝阳

关键词:人迎穴, 颈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 TCD评估, 供血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对于脑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于针刺前后分别进行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前后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针刺前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改善有较明显的效果。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50例

    目的:探析参芪血府逐瘀汤合西药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参芪血府逐瘀汤治疗,一剂/天,早晚各服用一次,连续服用一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改变情况以及病情好转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达96.0%,优胜于对照组(76.0%),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远远优胜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意义( P<0.05)。结论参芪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具有卓越成效,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中医疗法。

    作者:张根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2月—2015年4月8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成治疗I组和治疗II组。治疗I组患者给予西医方法治疗,治疗II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血清补体C3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II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治疗I组(P<0.05)。治疗II组IgA、C3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I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治疗I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李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针药联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痛经安汤、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痛经安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疼痛症状积分、痛经伴随症状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能产生协同作用,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穴诱发中风患者下肢 Bechterev 反射的电生理学效应﹡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技术研究点按穴位法、常规方法诱发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Bechterev屈曲反射的电生理学效应。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的患者,每个患者先后随机用点穴方法及常规方法诱发患侧下肢Bechterev屈曲反射,同时使用表面肌电图检测,分析和探讨患侧下肢电生理学效应。结果点穴方法和常规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电生理学效应比较: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积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胫前肌-腓肠肌协同收缩率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点穴手法比常规手法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Bechterev屈曲反射的肌肉收缩效应;两种手法诱发Bechterev屈曲反射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胫前肌-腓肠肌的协同收缩影响无明显差别。

    作者:廖燕锬;刘凤彬;林茜;杨珊莉;邱丽芳;陈岚榕;蔡素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身体质量指数等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分类,所有患者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清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 IMT)。结果痰湿质、湿热质的患者吸烟多见,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阴虚质、痰湿质患者糖尿病发病多见,与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BMI以痰湿质及湿热质患者较高,与平和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患者的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与平和质、特禀质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湿热质患者的总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气虚质、气郁质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痰湿质、血瘀质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与阳虚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显著(P<0.01);血瘀质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与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明显( P<0.01);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患者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平和质、特禀质、气郁质相比明显增厚( 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分类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明妍;李启燕;徐静;张燕;高孝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药联合308 nm 准分子光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克银合剂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308nm准分子光对40例稳定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进行每周2次,长6周的照射治疗。初始剂量为3倍的MED。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口服克银合剂30ml/次,3次/日,共6周。患者在治疗2、4、6周时根据皮损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的PASI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共32例完成了本次试验,平均照射次数为9.15次(5~12次),7例患者(21.88%) PASI评分减少≥90%;16例患者(50.0%) PASI评分减少60%~89%;9例患者(28.12%) PASI评分减少≤59%。治疗6周的平均PASI评分为(1.56±0.42)分,较治疗前(4.28±1.33)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308nm准分子光联合克银合剂治疗稳定期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中药联合治疗有利于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朱红柳;羊剑秋;高以红;高洁;李静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三仁汤在小儿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三仁汤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创立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由杏仁、薏苡仁、白豆蔻仁、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效。原方主要为湿温病而设,“湿”乃脾土所生,与脾胃系统疾病联系密切。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小儿脾胃病,如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小儿腹泻病、肠系膜淋巴结炎、细菌性痢疾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张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眩晕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91例眩晕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中医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眩晕病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噪声性耳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56例可疑噪声性耳聋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56例可疑噪声性耳聋患者实施中医体质判定。结果9类体质中,特禀质37例(占66.07%),平和质14例(25%),其它体质5例(占8.9%)。结论在可疑噪声性耳聋患者中,特禀质体质占到了大多数,说明噪声性耳聋与特禀体质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吴延涛;封彦蕾;刘锦凤;梁月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合巨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 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可提高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国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15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占34%;显效12例,占27%;有效10例,占23%;无效7例,占16%;总有效率84%。对照组,治愈11例,占25%;显效9例,占21%;有效10例,占23%;无效14例,占32%;总有效率6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王飞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李广文主任医师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治特色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 AChR)抗体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纯西医治疗常出现耐药、无效或病情复发加重及胆碱能危象等,为临床难治疾病。李广文主任医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编著了《重症肌无力中医实践录》一书,确立了中西医,尤其是中医治疗本病的思路和方法。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证”范畴,但须辨证论治。确立了“健脾益气”为中医治疗的根本大法。并在治疗中“方对、药对”并用增强疗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激素减停过程中注意育阴潜阳,提高疗效,预防病情的反复。

    作者:周兴莲;李广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析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78例经中医临床诊断为脾胃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辅助调理,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84.2%( P<0.05,χ2=-13.61)。随访对照组复发5例,研究组1例,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χ2=-15.32)。结论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内科脾胃气虚证有对症效果,复发率低,价格低廉,可作为中医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

    作者:温廷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正交试验优选强心颗粒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我院制剂强心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丹酚酸B含量及干膏率为试验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强心颗粒提取工艺。结果强心颗粒佳提取工艺为8倍水,煎煮1小时,提取2次。结论该研究为强心颗粒剂型改革和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徐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几种常用中药及其伪劣现象经验鉴别方法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防风、柴胡、五味子、龙胆、白及、天麻等六种常用中药的经验鉴别及其常见伪劣现象经验鉴别方法;在鉴别过程中采用眼观、鼻闻、手摸、口尝、水试等简便的鉴定方法,鉴别它们的外观性状;应用经验鉴别术语,找到各自独特的鉴别特征;通过正品和伪劣现象不同点比较,找出鉴别差异点;综合分析,达到鉴别中药速度快,定性准确的目的。

    作者:肖保国;王志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穴位埋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3例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患者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的方法。埋线主穴为肾俞穴、次髎穴、夹脊穴、足三里、阿是穴,其中夹脊穴为平刺透穴埋线的操作方法。结果33例中,显效21例,占63.64%;有效10例,占30.30%;无效2例,占6.06%。总有效率93.94%。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显著,安全方便,避免了患者的诸多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涛;张海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慢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中医体质分型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CPGN)和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了解两组疾病中医体质分布的规律性与差异性。方法将80例CPGN和62例LN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分布情况。并进一步细化临床分型为肾病综合征组、非肾病综合征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体质分布存在的差异。结果 CPGN 组与 LN 组均以虚性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主(>50%),但CPGN患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20%);LN患者体质类型以阴虚质为主(>2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表现为非肾病综合征CPGN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26.82%),而LN组主要是阴虚质(26.8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CPGN痰湿质比例明显高于 LN组,LN组湿热质比例明显高于CPGN,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差异性。

    作者:严晓华;金一顺;黄昉萌;吴梦甜;张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保元汤合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保元汤合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连市中医医院心病科病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治疗三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衰临床症状,6分钟步行试验,血BNP指标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内径大小。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显示: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并且治疗组血BNP值明显下降,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较前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上升,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内径明显下降,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元汤合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衰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尹小星;周慧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金樱子对疲劳大鼠免疫细胞共刺激信号通路及免疫平衡作用的研究﹡

    共刺激分子是认识和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有效靶点。中医理论证明金樱子可以补血易精,减轻或缓解疲劳,本研究运用中医、中药理论探讨金樱子在预防疲劳方面的作用,金樱子以调节机体功能为主而非对抗,这种调节效应具有双向性和整体性。本研究以疲劳大鼠为模型,金樱子作为干预手段,结果发现金樱子可以矫正过度运动导致的免疫失衡,通过提高INF-γ的表达,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这一过程可能与金樱子上调B7-1的表达有关。

    作者:苏利强;曾志强;邹业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清开灵与双黄连治疗病毒性感冒的 EA 分析

    目的:分析清开灵颗粒与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的成本效果比,为临床经济、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的患者76例,将其分为清开灵颗粒治疗组与双黄连口服液对照组,运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4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在临床缓解患者症状所需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等治疗有效性评价方面清开灵颗粒明显优于双黄连口服液。在治疗成本上清开灵颗粒略低。结论通过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法分析得出清开灵颗粒是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田丽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