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红;储军;谢玉蓉
目的:分析清开灵颗粒与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的成本效果比,为临床经济、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的患者76例,将其分为清开灵颗粒治疗组与双黄连口服液对照组,运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4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在临床缓解患者症状所需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等治疗有效性评价方面清开灵颗粒明显优于双黄连口服液。在治疗成本上清开灵颗粒略低。结论通过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法分析得出清开灵颗粒是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田丽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优选我院制剂强心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丹酚酸B含量及干膏率为试验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强心颗粒提取工艺。结果强心颗粒佳提取工艺为8倍水,煎煮1小时,提取2次。结论该研究为强心颗粒剂型改革和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徐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CPGN)和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了解两组疾病中医体质分布的规律性与差异性。方法将80例CPGN和62例LN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分布情况。并进一步细化临床分型为肾病综合征组、非肾病综合征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体质分布存在的差异。结果 CPGN 组与 LN 组均以虚性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主(>50%),但CPGN患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20%);LN患者体质类型以阴虚质为主(>2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表现为非肾病综合征CPGN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26.82%),而LN组主要是阴虚质(26.8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CPGN痰湿质比例明显高于 LN组,LN组湿热质比例明显高于CPGN,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差异性。
作者:严晓华;金一顺;黄昉萌;吴梦甜;张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对于脑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于针刺前后分别进行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前后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针刺前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改善有较明显的效果。
作者:李云飞;马朝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针灸(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acupuncture , ESWA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 , 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针灸(经络穴位+痛点)治疗组40例,冲击波(痛点)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冲击波针灸治疗方法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肾俞、委中、环跳、关元、血海、梁丘、膝阳关、膝眼、阳陵泉及阿是穴;对照组采用冲击波刺激痛点阿是穴;均隔2日治疗1次,共治疗5次。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膝关节的疼痛症状改善情况,通过Lysholm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膝的疼痛和活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2周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12周随访,治疗组的VAS评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KOA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临床应用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新国;李建伟;郑世江;张景春;黄建军;刘小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半夏泻心汤的证治机理,治法用方特点以及临床加减运用。方法通过查阅原文古籍以及相关文献,并结合梅国强教授在临床上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简单阐述。结果发现半夏泻心汤的病机多宗于寒热互结于心下,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治法上采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攻补兼施之法。结论在明确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用方特点的前提下,抓其主证并结合实际进行酌情加减,可治疗多种脾胃疾病,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讨。
作者:曹秋实;张智华;柳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药穴位贴敷是一种“内病外治”疗法,其理论基础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妇科“三九”暖宫贴属于妇科外治法的一种,是将配制好的中药经过特殊炮制,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该疗法具有简单易操作、方便廉价的特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作者:郭亚婷;朱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耳穴贴压缓解阑尾炎术后伤口疼痛及腹胀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在本院外科进行阑尾炎手术并使用耳穴贴压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80例。 A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为主的细节护理,B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36h、72h伤口疼痛程度,术后排气时间,出院时对护理满意度及耳穴贴压的依从性。结果 A组患者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其中术后12h至术后72h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疼痛时间和程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平均时间显著小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护理非常满意人数显著多于B组,不满意人数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总依从性比较无显著差异,但A组患者完全依从人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于缓解阑尾炎术后伤口疼痛及腹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以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为主的细节护理可以明显的提升患者对耳穴贴压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玉环;王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保元汤合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连市中医医院心病科病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治疗三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衰临床症状,6分钟步行试验,血BNP指标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内径大小。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显示: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并且治疗组血BNP值明显下降,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较前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上升,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内径明显下降,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元汤合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衰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尹小星;周慧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由于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呈现着不断发展的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人口老龄化情况更加严峻化。老龄化导致老年人数量增大,但是老年人因为自身抵抗力以及行动不便等原因而出现的病痛越来越多,对于大多数老年患者来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老年生活质量。老年股骨颈骨折属于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笔者主要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希望能够为改善该病症的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作者:刘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汤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较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NIHSS评分分别为(9.2±5.0)分、(9.6±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4.8)分、(13.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卒中疗效明确,能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关战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身体质量指数等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分类,所有患者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清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 IMT)。结果痰湿质、湿热质的患者吸烟多见,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阴虚质、痰湿质患者糖尿病发病多见,与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BMI以痰湿质及湿热质患者较高,与平和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患者的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与平和质、特禀质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湿热质患者的总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气虚质、气郁质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痰湿质、血瘀质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与阳虚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显著(P<0.01);血瘀质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与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明显( P<0.01);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患者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平和质、特禀质、气郁质相比明显增厚( 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分类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明妍;李启燕;徐静;张燕;高孝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清开灵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清开灵片1 g,3次/d,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对照组38例:单一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两组均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1次/d。连用1周为一疗程,未愈者再用1疗程。同时观察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治愈时间(7~12) d,平均8d,对照组治疗时间均>12d。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开灵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能缩短疗程,不良反应小,可进一步增强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明翠;邱慧娟;王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传统疗法牵引配合中频电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起效及消失时间、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起效及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P<0.01。以上数据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明显差异。结论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晔;王瑞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通过表证、里证、表里证三证分期法,对桂枝汤及其加减方进行探讨分析。表证以风寒表虚证为主;里证以太阴病及内伤杂病为主;表里证遵“虚人伤寒建其中,实人伤寒发其汗”之原则,表里分治。不管表证或里证,桂枝汤及其加减方均是通过补益中焦脾胃,以达到解肌和营卫,化气调阴阳之目的。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主要治疗虚证,通过加减亦可用于表实证,或水饮里实证的治疗。治疗范围之广,是仲景其它方剂所无法比拟的。
作者:王金成;王亚丽;刘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工作坊( workshop )教学模式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工作坊形式组织《金匮要略》教学,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新知识,提高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能力与知识的融合。以工作坊形式组织《金匮要略》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中医思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张皞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56例可疑噪声性耳聋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56例可疑噪声性耳聋患者实施中医体质判定。结果9类体质中,特禀质37例(占66.07%),平和质14例(25%),其它体质5例(占8.9%)。结论在可疑噪声性耳聋患者中,特禀质体质占到了大多数,说明噪声性耳聋与特禀体质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吴延涛;封彦蕾;刘锦凤;梁月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探讨降低复发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适时切开引流及抗炎治疗,适时行乳腺坏死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抗炎及巩固治疗。结果达到Ⅰ期愈合患者54例,随访6个月未复发;复发者5例,经过中药去腐生肌换药治疗后愈合,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选择正确手术时机能够降低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后复发率,中西医结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是必要的。
作者:崔石鑫;曾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微课在《金匮要略》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二年级两个班级,其中一班采用传统教学授课,另一班采用微课授课,课堂结束后以笔试考核形式比较两班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传统授课班学生成绩优良率为52.83%,微课授课班为70%。结论采用微课授课,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作者:李梦华;马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合巨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 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可提高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国栋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