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跃;孙梅;吕军;陆耀良;雷杰;李琦;林尚立;周志俊;傅华;马安宁;武娜娜;姜立文;郝模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我国(大陆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防治站所的经费保障现况,为明确其定性定位、并建立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0年我国28省1047家各级专业防治站所的经费来源情况、机构基本支出状况等。结果:(1)现阶段,我国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兼顾公益性治疗的专业站所机构占多数(占70.4%);(2)2010年全国各级专业站所获得的经常性经费投入占机构基本支出的比例仅为32.4%,距政府全额保障差距较大;(3)机构总收入中服务收入所占比例为57.3%,对服务收入的依赖性仍然较强。结论:我国专业防治站所的经常性维持经费保障机制仍未健全,存在“以治养防”,影响了公共职能的落实,因此,亟需完善和理顺机构的运行补偿机制。
作者:曾伟;李程跃;王颖;于竞进;于明珠;张瑜;姜庆五;陈文;陈英耀;张亮;刘鹏程;李晓姣;郝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收集培养对象入选2005年启动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学科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时的基线数据和完成项目时的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方法分析评估项目效果。结果显示,培养对象在学位、职称和行政职务上都得到显著提高,一支德才兼备、业务过硬、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青年人才队伍正在形成,在公共卫生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祖平;陈勇;吴维群;梅建;卢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对大量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侯筱蓉;邓小梅;赵文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防治站所进行合理定位与定性的基础上,理顺其运行补偿机制:(1)对于整个机构的人员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等应由政府全额保障;(2)对于公共卫生服务实行项目管理,财政全额保障;(3)对于公益性治疗服务实行“总额预付+按病人按年度付费”,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探索建立病人自付、医保、政府财政三方共同支付的埋单机制,从而保障专业站所公共服务的提供,使机构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得以体现,保障全民享有公共卫生保健服务。
作者:李程跃;孙梅;吕军;陆耀良;雷杰;李琦;林尚立;周志俊;傅华;马安宁;武娜娜;姜立文;郝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和卫生资源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国家学术类科技期刊。杂志开设“医改纵论”、“医院管理”、“医疗保险”、“公共卫生”、“社区农村”等栏目,适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广大管理人员、卫技人员、医学院校师生等人员阅读,也欢迎上述相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踊跃赐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分析了异地医疗服务模式的概念和服务的主要内容,对异地医疗服务模式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总结了异地医疗服务中的主要问题,为促进异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提供有益的探索。
作者:徐俊;崔文彬;王霏;王晔;龚庐;罗方方;于广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介绍韩国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于医保报销决策的经验,从而为我国开展类似探索提供借鉴。方法:文献综述。结果:韩国是亚洲第一个将规范的药物经济学证据应用于医保报销决策的国家,也是目前亚洲唯一一个强制执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国家。韩国医保报销政策改革对于缓解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于医保报销决策是合理配置稀缺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手段,韩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研究和实践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总结其经验和问题对我国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有重要借鉴意义。
作者:吴博生;耿劲松;黄媛;陈英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州(市)疾控机构业务工作指导的一些做法,为其它省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方法:以云南省多年来实际工作等为依据,列举并分析开展基层业务指导的程序、方法等。结果:从法规依据、活动设计、前期准备、现场工作、整改追踪、结果讨论等几个方面,介绍基层业务指导的组织、准备、内容、产出等,加以归纳、总结。结论:开展对州(市)疾控机构业务指导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以高效、务实为目标,提高针对性,坚持每年突出几个主题、连续多年不间断开展、循序渐进、保持活动连续性。
作者:胡培;杨军;赵世文;查舜;段智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上海市闵行区以信息化为依托,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流程,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并通过有效共享辖区内的医疗资源,构建医院社区联动的服务机制,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同时闵行区以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为契机,坚持“卫、教、研、管”为一体的协调发展战略,保障了闵行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杜学礼;张华;蒋小华;鲍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针对跨省异地就医实时结算的支付模式难以界定的现状,分析了处理跨省异地医保实时医保结算时必须解决的3项关键问题,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为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医保实时结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课题的实施对于推动跨省卫生协同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杨佳泓;何萍;王霏;王晔;罗方方;于广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上海市宜川地区小学生近视眼流行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小学生近视现状的可行性建议,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0—11月期间对宜川地区所有小学生进行视力普查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小学生近视率,并对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终对宜川3038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应答率为99.31%。研究对象中,共检出视力不良者1568人,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1.9%,近视人数983人,近视率为32.3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睡眠时间和用眼习惯与罹患近视有关,“年龄”(P<0.01)、“用眼距离不足”(P<0.05)、“用眼过度低头”(P<0.01)是近视的危险因素,而“睡眠时间”(P<0.01)是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宜川地区小学生近视呈高流行态势,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生近视发生。
作者:李望;姚欣人;王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借鉴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分析并明确了我国专业站所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公益性治疗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理应属于政府提供的范畴。针对不同性质的服务,政府应采取不同的补偿方式和策略,对专业站所进行分类指导与管理:(1)仅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推荐定为公益一类机构或并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公益性治疗为辅的机构,推荐定为公益一类机构;(3)以提供公益性治疗为主、公共卫生服务为辅的机构,推荐定为公益一类机构,可视具体情况调整为公益二类。专业站所的定位明确有利于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完善。
作者:刘鹏程;苌凤水;励晓红;汪华;何晓军;马家奇;汤善建;屈卫东;梁鸿;尹爱田;曾伟;李萍萍;郝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总结分析传统岗前培训方式经验,结合当前医疗工作背景情况,探索一套可行、有效、与时俱进的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旨在使新职工能及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能切实提高医院人才的综合素质。
作者:吴文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就老年护理这一改革的重点领域进行论述,提出我国改革的一些成效,总结国内外的有关经验,分析我国当前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参考。
作者:胡爱群;石珩;张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估信息电子智能化管理对血液透析日常工作的影响。方法:利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评估血透信息电子智能化管理系统对血液透析工作效率的影响;采用满意度调查普查医患双方对该管理系统的满意度和适应性。结果:与常规管理组相比,电子化管理组的透析处方下达和确认时间明显减少,生命体征监测时间明显缩短。医患双方对于该系统的满意度达到91.5%和100%。结论:血透信息电子智能化管理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医患双方满意度良好。
作者:李屾森;李海明;尤莉;黄碧红;袁立;顾勇;郝传明;黄虹;吕军;邵建华;陈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化管理,评价其对患者血压控制及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93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实施社会化管理(医生、患者、家属三者共同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的慢病管理。12个月后对血压控制效果、生活方式以及患者心理情况进行测评。结果: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参加健康教育的频率更高,饮食控制、规律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社会化管理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提高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家强;宋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前期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某区区属公立医院财政补偿的原则、机制和方案,并指出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方案应符合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要求,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应加强对公立专科医院学科建设的投入。
作者:顾建钧;张惠安;孙昕;王兰钧;薛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医疗机构卫生行政审批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完善审批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以确保医疗机构行政审批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并探索医疗机构行政审批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医疗市场健康发展。
作者:励益;曹晓红;方圆;李力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第六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10月16—18日召开。本次会议基本信息如下。
作者:第六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提高医院综合性病房楼电梯运量的方法。方法:对某院综合性病房楼的电梯运行采用电梯时控系统,分层、分时停靠,通过智能化平台比较改造前后的运行效果。结果:采用电梯时控系统分层、分时停靠后,电梯平均每天的开关门次数减少11.7%,运行次数增加18.3%,平均等候时间缩短25.3%,电梯载客量提高17.6%。结论:电梯时控系统分层、分时停靠是提高综合性病房楼运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俊;焦昌安;王振荣;王倩;宣泓;王家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