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erbB-2、p-Akt蛋白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效果的关系研究

黄慧云;黄兵

关键词:新辅助化学治疗, 乳腺癌, C-erbB-2, P-AKT, 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摘要:目的 探讨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疗效与C-erbB-2、p-Akt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67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rbB-2、p-Akt蛋白的表达以及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分析C-erbB-2、p-Akt蛋白表达与AI间的关系.结果 化疗前的C-erbB-2、p-Akt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绝经、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C-erbB-2、p-Ak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转移性患者(P<0.05).CEF方案和TF方案间化疗有效率及A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患者C-erbB-2、p-Akt蛋白表达情况与术后肿瘤细胞凋亡指标AI值均有明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化疗前若患者C-erbB-2、p-Akt蛋白呈现高表达,极有可能会降低乳腺癌患者对药物敏感性,对有效发挥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缔组织病并肺间质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并肺间质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唐山工人医院诊断结缔组织病并肺间质病变的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依从性好坏受认知程度、经济状况和担心药物副作用等3方面影响.依从性好的定期门诊复查,遵医嘱坚持服药;依从性差的未遵医嘱服药,而自行停药或自行间断服药.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患者认知程度好组与认知程度差组之间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状况好组与经济状况差组之间比较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担心药物副作用二组间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担心药物毒副作用、经济状况等因素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主要因素,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作者:石哲群;王志敏;许文静;冯静;冯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照病理分期分为S0、S1、S2、S3、S4期五组)共94例,正常对照组30例,常规超声扫查后,连接心电电极,存储肝左叶至少3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启动自带VVI软件测量同一直线上距离膈肌1、2、3cm处肝组织舒张期运动大速度(Vmax),大应变(Smax)及大应变率(SRmax).结合病理结果对其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对照组肝左叶舒张期Vmax、Smax及SRmax随着距膈肌距离的增加均逐渐减小;S1期与S2期二组之间SRmax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2、S3、S4期各组之间Vmax、Smax、SRmax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程度加重而减小.通过ROC曲线分析,肝左叶SR3max取值为0.789 s-1时,诊断S2期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77.8%;SR3max取值为0.600s-1时,诊断S3期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6.5%;S1max取值为4.806%时,诊断早期肝硬化(S4期)的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73.9%.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定量诊断肝纤维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临床上一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安全可靠的检测手段.

    作者:马晓鸣;张树华;李晶;马琳;孙萌;刘洋;阚艳敏;刘水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创优护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优护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急诊科室实施创优护理,2013年以前实施常规性护理,实施前后随机抽取急诊患者120例及32名急诊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创优护理实施前后急诊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未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护理服务态度的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急诊投诉率及护患纠纷事件显著下降,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优护理能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急诊科室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尹海星;宋孝红;吴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中药大黄制剂预防老年急性肾损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中药大黄制剂对重症肺炎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2-2014年入住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观察组A(Ⅰ组):给予抗感染、各脏器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同时给予中药大黄制剂保留灌肠.观察组B(Ⅱ组):给予抗感染、各脏器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大黄制剂保留灌肠.对照组(Ⅲ组):给予常规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不给予参麦及大黄制剂.观察三组入科时、24h、72h、5~7d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情况及发生MODS、急性肾损伤及病死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入科时三组血肌酐、尿素氮及胱抑素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科24h三组血肌酐、尿素氮及胱抑素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科72h三组血肌酐、胱抑素-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高于Ⅰ组、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科5~7d三组血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高于Ⅰ组、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科5~7d三组血清胱抑素-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高于Ⅰ组、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KI发生率Ⅲ组较Ⅰ组、Ⅲ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中药大黄制剂组及单纯大黄制剂组肌酐、尿素氮及胱抑素-C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KI发生率有所下降,应用参麦注射液组下降更显著,提示参麦注射液联合中药大黄制剂对预防急性肾损伤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何聪;王显雷;申丽旻;王志刚;赵鹤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

    目的 研究讨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为医务人员采取合理的医护措施提供建议.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1月,从该院传染科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中随机选取42例患者采用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1个月后改为每2d注射一次;选取42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以作为对照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6个月后对比患者的HBeAg阴转率、血清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根据观察组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HBeAg阴转率分别为64.3%和19.0%,HBV DNA阴转率为59.5%和23.8%,ALT复常率为69.0%和26.2%,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都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且观察组比对照组的要多.结论 应用观察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病情采取密切的观察,进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邓艳;严志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对裸鼠移植瘤肿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裸鼠胃癌模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 用裸鼠皮下胃癌SGC7901细胞注射法建立移植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将模型鼠分为对照组、SAMC低剂量组、SAMC高剂量组、5-FU组,每组6只.干预处理21d后观察各组肿瘤大小并计算每组肿瘤的瘤重、抑制率、肿瘤微血管密度及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AMC低剂量组、SAMC高剂量组、5-FU组移植肿瘤重量明显降低,抑瘤率分别为29.89%、51.85%和53.17%;微血管密度SAMC低剂量组、SAMC高剂量组、5-FU组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1.78±7.49)%、(7.82±5.19)%、(7.91±4.37)%VS (16.21±8.52)%;凋亡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升高,SAMC低剂量组、SAMC高剂量组、5-FU组分别为(11.82±1.60)%、(14.93±1.68)%和(15.92±1.72)% VS (4.36±1.5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VEGF表达量SAMC低剂量组、SAMC高剂量组、5-FU组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平均光密度值(IOD)分别为11 240±1150、7 535±856、7 820±650 VS 18 500±1 522.结论 SAMC可明显抑制裸鼠原位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作者:闫金银;韩龙才;李宁;蔡海峰;李青科;张景华;胡万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并发症66例临床分析及防治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P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术中、术后采取更为有效护理措施以减少其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行痔上黏膜环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在院期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分析导致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并发症中,以术后出血发生率为高57.58%,术后疼痛为24.24%,尿潴留为18.18%,吻合口感染为1.52%.同时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存在术前焦虑及术前抑郁、围术期不当饮食及术后未康复锻炼均为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保持肛周清洁是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PP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护理中应注意对以上危险因素的预防.

    作者:李雪;马洪菊;王文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知识宣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知识宣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与神经外科、康复科、神经内科、药剂科、心理科合作,对该院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史的患者进行广泛的健康宣教和技能培训.收集接受系统宣教的患者中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9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只做一般入院教育和即时教育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70例).对二组患者的就诊时间、症状严重程度(NIHSS评分)、入院前用药依从性、住院天数、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治疗转归(mRS评分)、医疗 投诉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就诊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入院前用药依从性好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症状严重程度、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治疗转归、医疗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的宣教,加强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助于建立合理生活方式,增加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达到降低卒中复发的目的.

    作者:杜聪颖;沈文伟;孙丽娜;翟志永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影响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因素分析

    目的 考察并分析影响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5月-2014年4月在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患者431例,术后发生尿道狭窄者27例.结果 TURP术后尿道狭窄与术后尿路感染、术前反复使用抗生素、病程、导尿管滞留时间、术前尿道存在炎症、手术时间较长和术中输血较多有关(P<0.05),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和切除的前列腺容积无关(P>0.05).结论 术前需要完善各项检查,控制感染和炎症,充分了解患者的表现,术中需要操作仔细,切除前列腺组织同时避免尿道的损伤,术后需加强导尿无菌操作和合理置管,预防尿道感染,从各个层面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

    作者:王鹏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降低小儿输液风险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在降低小儿输液风险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渗出标准实施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比较实施前后静脉渗出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 实施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后Ⅲ级及以上渗出率为0.9%,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2%,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的3.5%降至实施后的0.5%,患儿家长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5.9%上升至实施后的99.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标准符合小儿生长发育特点,有利于减少静脉输液渗出,降低输液风险,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予;韩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芒针针刺配合西药克龄蒙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芒针针刺配合西药克龄蒙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院妇产科2004年6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96例卵巢早衰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二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芒针针刺穴位配合西药克龄蒙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克龄蒙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二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在子宫内膜厚度、阴道清洁度比较区分明显(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芒针针刺配合西药克龄蒙治疗卵巢早衰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作者:董彩英;姜学霞;李秀梅;张秀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部位及冠状动脉左主干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的特点,探讨TCD检测LMCA对VCI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52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进行TCD检测.结果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与左基底节、右基底节、左丘脑、右丘脑、右小脑、脑干、右枕叶、右侧大脑半球、右放射冠、中脑梗死,脱髓鞘、脑萎缩、脑软化有关,且与L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后VCI与脑梗死部位,脱髓鞘,脑萎缩,脑软化有关,且与LMCA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

    作者:张文秋;王巍;王艳;宋敬华;张万壮;吴玉芳;何晓娟;刘云东;杨素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进行治疗,分析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二组患者在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禁食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组患者住院费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膀胱壁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抗返流效果明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胜;孟元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取卵术的麻醉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经阴道无痛取卵中分别采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 61例拟行经阴道取卵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托咪酯组30例,丙泊酚组31例,分别监护并记录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2min(T2)、手术结束时(T3)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变化情况,并比较二组患者的瑞芬太尼总剂量、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比较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60min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在T2、T3时刻,依托咪酯组的MAP、HR检测值显著的高于丙泊酚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在各个时刻的SpO2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的麻醉起效时间(60.6±10.2)s显著低于丙泊酚组(69.4±11.4)s,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的意识恢复时间(6.5±2.4)min显著高于丙泊酚组(5.2±1.8)min,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取卵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麻醉效果优为70%高于丙泊酚组的45.16%,依托咪酯组的麻醉效果分布显著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的VAS评分(2.36±1.54)分显著低于丙泊酚组的(3.27±1.58)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无痛取卵中分别采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手术中MAP、HR波动性更小,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但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略长.

    作者:杨鸿源;郭燕;郑育娟;白耀武;钱金洪;李桂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鸦胆子油乳对肺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诱导人肺鳞癌细胞株SK-MES-1的凋亡作用和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培养人肺鳞癌细胞株SK-MES-1,用不同浓度的鸦胆子油乳处理SK-MES-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SK-MES-1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 鸦胆子油乳抑制SK-MES-1细胞增殖和诱导SK-MES-1细胞的凋亡作用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鸦胆子油乳处理后的SK-MES-1细胞G0~G1期百分比明显增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结论 鸦胆子油乳在体外能够抑制人肺鳞癌细胞株SK-MES-1的增殖,诱导其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具有显著的量效及时效关系.

    作者:李义慧;王晓红;郑国红;肖磊;王建功;胡万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分析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该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干预方法分为二组,设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对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联合安全隐患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观察二组的安全问题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安全问题发生率分别为4.76%和19.5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12.12±3.15)d和(15.89±5.13)d,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24%和80.4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积极的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陈惜珠;郭桂莲;华琴;张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小儿哮喘持续状态中针对性护理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小儿哮喘持续状态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哮喘持续状态小儿患儿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增用针对性护理.出院时比较二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仅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能力、症状、疾病影响及总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鸣音消失时间、哮喘持续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合度、心理舒适度、疼痛及平均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小儿哮喘持续状态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改善.

    作者:贾小蓉;肖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涂装车间苯系物危害防治关键点研究

    目的 本次研究在已有的模糊评判法上结合层次分析法进一步对苯系物接触的风险因素评价进行探索.方法 结合某机械制造企业涂装车间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危害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判准则,从选址与整体布局、生产工艺、苯系物接触防护设施、工人职业病知识知晓率、辅助用室、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多维度体现该涂装厂的工作状况和风险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的权重,通过现场采集的数据,结合因素权重,进行矩阵计算,确定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结果 本次研究得出苯系物接触防护设施和生产工艺风险等级分别为第一等级和第三等级,其风险度较高.结论 苯系物接触防护设施和生产工艺的风险度高,显示此环节为苯系物危害防治关键控制点所在,因此要重点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进和优化.

    作者:王磊;刘博义;李标;关维俊;张艳淑;沈福海;闫立成;金玉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NRP-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神经纤毛蛋白-2(Neuropilin-2,NR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15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相对正常组织NRP-2的表达.分析NRP-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评估NRP-2是否可以作为评判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结果 ①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比率70.4%(107/152),高于相对正常组织7.9%(12/152),(P<0.05).②NRP-2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P<0.05)有关.③NRP-2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差于低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期27个月VS50个月,P<0.05).④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NRP-2的表达水平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①NRP-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作用,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②NRP-2高水平表达提示预后不良.③NRP-2有望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少君;徐卫国;苗娜;王宇鹏;吉广斌;杨鑫;齐艳涛;孟德峰;方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eation,IVM)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8~12周龄的CD-1(R)雌鼠,取卵前48h腹腔注射HMG.取卵日处死小鼠,开腹取卵巢,于卵巢表面穿刺获得GV期卵母细胞.将所得的卵母细胞随机分成三组:A组保留颗粒细胞,B组为混合培养组,将一半的卵母细胞脱去颗粒形成裸卵与另一半的颗粒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eplexes,COCs)共同培养,本组只观察DOs部分,C组全部脱去颗粒细胞.将各组卵母细胞置于含FSH(75IU/L)和HCG(150 IU/L)的G1中培养24h后,对成熟卵行单精子显微注射.观察各组间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及受精后胚胎发育情况.结果 ①三组间成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略高.②A、B组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且A组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单独对DOs体外成熟,后期发育不佳.②DOs与COCs共培养效果较好.

    作者:郭剑;高俊玲;李桂荣;韩冠军;方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