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手术联合人工周期药物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观察

屈静岚;王春真;唐焕新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憩室, 引导出血, 妇科手术
摘要:目的 观察人工周期药物治疗和经阴道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PCSD)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宫腔镜确诊的PCS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周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发现PCSD消失.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00,P<0.05).结论 与口服药物的方法治疗PCSD相比,经阴道手术治疗的方法具有高效、微创和有助于再次妊娠等优势,治疗效果好.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纵隔肿瘤术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纵隔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及应对方式,探讨纵隔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Jalowiec的应对量表(JCS)对84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SCL-90总分为143.26±39.25,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评分,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焦虑、强迫和抑郁;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均分呈正相关.结论 纵隔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应对方式有关,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越多,心理健康状况就好,积极的应对方式可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郎红娟;张晶;齐海妮;同黎;张俊叶;商江丽;唐芳守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近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究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近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8例股骨头置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33例,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二组患者术后近期认知功能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苏醒时间为(29.17±7.52) min,拔管时间为(29.55±7.70)min,应答时间为(30.23±8.21)min;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30.29±7.94) min,拔管时间为(32.61± 8.05)min,应答时间为(32.89±8.76) min.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MMSE在术前30min的得分为(28.81±1.33)分,术后6h为(26.32±1.49)分,术后12h为(24.84±1.73)分,术后24h为(27.63±1.51)分;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MMSE在术前30min的得分为(29.32±1.45)分,术后6h为(25.17±1.51)分,术后12h为(23.99±1.57)分,术后24h为(26.22±1.35)分.术后6h和术后12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11.43%和8.57%,对照组分别为24.24%和15.1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较全身麻醉的方式可以减少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近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的影响,对老年患者更为安全和有效.

    作者:王荣国;田守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非布司他对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轻中度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非布司他治疗组及别嘌呤醇治疗组各20例,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记录症状和体征.结果 非布司他及别嘌呤醇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下降,非布司他组疗效优于别嘌呤醇组(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非布司他对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朱巧红;毕光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质量追溯系统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质量追溯系统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质量追溯系统软件的配合与数据的采集,结合二维条形码技术,实现对消毒供应室的信息化管理,对比分析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的消毒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质量追溯系统后院感知识知晓率、标准预防执行率、手卫生执行率较实施前面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质量追溯系统后锐器伤发生率为2.78%,低于实施前的19.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质量追溯系统后废弃物分类处理、器械清洗效果、检查和包装管理、消毒灭菌效果、工作质量满意度等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质量追溯系统后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追溯系统提高了记录正确性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无菌物品的安全性.对工作人员起到了督促作用,规范了消毒供应室管理流程,节约了管理成本.

    作者:何秀兰;张新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Elf5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lf5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49例卵巢上皮性癌、19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31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4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lf5mRNA的表达,并分析Elf5mRNA与卵巢上皮性癌组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Elf5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4%、36.8%)及表达水平(分别为0.28±0.04、0.52±0.08)均显著低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67.7%、72.5%和0.85±0.07、0.86±0.06,P<0.05);且Elf5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Elf5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钱卫卫;闫洪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丁基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工作记忆及皮质区Notch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基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工作记忆和皮质区Notch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组、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参照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HE染色观察各脑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otch1的表达;八臂迷宫法和Morris水迷宫测试动物工作记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后皮质区神经元死亡数量、Notch1水平增加;八臂迷宫测试的动物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增多、水迷宫测试的穿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组中大鼠脑缺血后海马区神经元死亡数量降低、Notch1水平增加;八臂迷宫测试的动物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减少、水迷宫测试的穿台次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变化在高剂量丁基苯酞组为显著(P<0.05).结论 丁基苯酞可增加Notch1的表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工作记忆能力.

    作者:郝晶;成杰;邵通;窦娜;赵雅宁;李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食管溃疡患者的临床内镜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溃疡患者的临床内镜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5年4月在该院诊治的老年性食管溃疡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病因组(115例),恶性病因组(48例),不明原因17例.对比分析良恶性病因组患者食管溃疡内镜特征.结果 180例老年食管溃疡患者中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占78.89%;病因主要以反流性食管炎为主,占25.0%;首发症状主要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37.22%;老年食管溃疡患者性别在良性病因组和恶性病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病因组相比较,恶性病因组患者内镜特征主要为溃疡直径≥2.5cm,深溃疡、不规则形溃疡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位置、溃疡数目等在良性病因组和恶性病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食管溃疡好发于老年男性,病因主要以反流性食管炎为主,首发症状主要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恶性病因患者内镜特征主要为溃疡直径≥2.5cm,深溃疡、不规则形溃疡为主.良性病因溃疡患者内镜特征主要为溃疡直径小而浅,以长条形、圆形、类圆形为主.

    作者:赵聪亚;乔京贵;陈继龙;张有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VEGF和GAP-43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推荐剂量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VEGF和GAP-43的影响.方法 将125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5)、模型组(n=25)、参芎化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40,360,480mg/kg).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取24,48,72,168,336 h 5个时间点.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GAP-43的表达.平衡木法测定行为学评分.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形态明显受损,细胞密度减少明显,行为学评分升高,VEGF、GAP-43表达升高(P<0.05);和模型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干预各组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加,行为学评分降低,VEGF先升高后降低,GAP-43升高明显(P<0.05),以高剂量组为显著(P<0.05).结论 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中高剂量为显著,其机制可能和促进VEGF、GAP-43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卫红;黄海玲;安朝旺;邵通;张晓松;李建民;赵亚宁;吴双;范亚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及分子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8月来该院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共70例,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信息,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分别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在进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浆内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程度明显,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ChildB级与C级患者的研究过程中,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后,Child B患者和Child C患者的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到9个月后两者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病毒药物不仅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还能够降低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降低).

    作者:胡江;方乐;马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结核病患者全基因组甲基化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血浆中全基因组甲基化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DL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接受抗结核化疗6个月内发生ADLI者160例为病例,选择与病例同居住地、年龄相差<5岁、同期未发生ADLI的结核病患者160例为对照.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采集EDTA抗凝血液标本.磁珠法提取血清游离DNA,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SPSS17.0软件用于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比较,既往病史、饮酒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DLI的发生有关.而文化程度、婚姻、居住地、吸烟、职业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和对照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48±0.52)%和(8.75±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甲基化水平较低(P<0.05).结论 全基因组甲基化对ADLI的发生有明显影响,低甲基化水平的患者更易发生AD-LI.

    作者:孙淑丰;鲍筝;周剑平;张金玲;冯福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Hcy、D-D、NSE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价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程评估及预后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4年7月入院的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2012年3月-2014年6月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97例为对照组.①观察组患者发病后2、5、10d取血检测NSE、D-D及Hcy 3项指标,并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对比分析;②根据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脑MRI成像后测量的脑缺血损伤组织体积量值分为小、中和大三个组,分别在患者发病第二天检测血NSE、D-D、Hcy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检测不同脑损伤体积量与血液NSE、D-D、Hcy水平相关关系.③观察组患者在2、5、10d血液NSE、D-D、Hcy指标与相同时间NIHSS评分值和MRS评分值采用相关关系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2、5、10d的血液学NSE、D-D及Hcy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2d血清中NSE水平升高,5d达高峰,10d下降;全血中D-D值的各时间点的变化与NSE有一致的规律.血浆中Hcy水平在2、5、10d无明显波动(P>0.05).②三组小、中、大体积量脑组织梗死的观察组患者,在第二天,检测NSE、D-D和Hcy水平,结果显示:各组NSE、D-D水平随着梗死面积增大而逐渐增加(P<0.05);而Hcy水平未见梗死灶体积增大而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2、5、10d的NSE、D-D指标与相同时间的NIHSS评分值和患者MRS评分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Hcy与NIHSS和MRS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液学指标中NSE和D-D水平与脑卒中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神经元损伤的定量生化标志物;而Hcy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大小、NIHSS和MRS均无相关关系,故在临床实践中,Hcy指标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仅为辅助观察指标.

    作者:贺雯;高尚;宋海燕;岳霞;任明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一次性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器在非体外循环下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一次性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器(XH-1000型)在非体外循环下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应用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18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应用一次性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器(XH-1000型),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原则、观察回收血量.结果 非体外循环下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应用一次性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器(XH-1000型),手术中共回收血液71 160ml血液,平均每位患者成功回输578.5ml血液.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应用一次性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器可有效防止术中血液资源浪费,杜绝患者因为输入异体血液而感染传染病,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杨鑫鑫;刘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槲皮素对矽尘致肺纤维化中Prx Ⅵ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Prx Ⅵ蛋白在矽尘所致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注入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Prx Ⅵ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大鼠肺组织中PrxⅥ表达情况.结果 利用非暴露式气管内注入SiO2粉尘28d能成功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各时间点染矽尘组大鼠肺组织脏器系数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槲皮素干预组肺脏器系数显著降低(P<0.05);第十四、二十一和二十八天染矽尘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槲皮素干预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均低于染矽尘组,在第二十八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染矽尘组与各自对照组相比肺组织中Prx Ⅵ蛋白表达含量均有所升高,且28d组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槲皮素干预组的Prx Ⅵ蛋白表达含量较28d染矽尘组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4d组、21d组和28d组大鼠肺组织中Prx Ⅵ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P<0.01),槲皮素干预组与28d染矽尘组相比Prx Ⅵ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槲皮素对矽尘所致的肺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rx Ⅵ蛋白可能参与矽尘暴露导致的肺纤维化.

    作者:刘楠;薛玲;李清钊;关维俊;张艳淑;庞淑兰;李小明;闫立成;王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临床药师参与肠外营养处方审核干预前后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肠外营养处方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干预前2012年1-6月和干预后2013年1-6月肠外营养处方各300张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临床药师参与肠外营养处方审核干预效果.结果 处方安全性问题如糖脂比不合理、维生素超量、电解质超量、医嘱单位错误、即用型三腔营养液中加入大输液等,干预后不合理应用率明显降低;处方非安全性问题如热氮比不合理、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加入胰岛素、加入乳酸钠林格、果糖超量等不合理事件例数降低.干预后人均住院天数较干预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使用TNA费用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人均住院费用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审核肠外营养处方提高了处方合理性,减少了患者人均住院天数、人均使用肠外营养液的费用,但还需加强与临床沟通,从而提高肠外营养处方合格率.

    作者:曲若宁;李忻;于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一起某大学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银川某大学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和处理情况,为探索在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X线胸片检查、PPD试验及线索问卷调查进行密切接触者筛查,描述肺结核病例的三间分布、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等特征,并采取系列疫情处置措施.结果 2015年2月寒假期间该校陆续发现7例肺结核病例,开学后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由辖区结核病定点医院开展全校学生及教职工结核病筛查,进行X线胸片检查和PPD试验检查.共筛查学生和教职工5 428人.发现肺结核病例61例,其中涂阳肺结核4例,涂阴肺结核57例.结论 该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主要是首例涂阳肺结核学生病例未及时发现并确诊、学校晨午检工作未落实到位、教室宿舍等通风较差以及学生共同上合班课,引起学生新发感染病例.

    作者:王冬梅;王锦秀;王晓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阴道手术联合人工周期药物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人工周期药物治疗和经阴道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PCSD)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宫腔镜确诊的PCS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周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发现PCSD消失.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00,P<0.05).结论 与口服药物的方法治疗PCSD相比,经阴道手术治疗的方法具有高效、微创和有助于再次妊娠等优势,治疗效果好.

    作者:屈静岚;王春真;唐焕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颞肌外与颞肌下修补手术在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大骨瓣减压术后采用颞肌外与颞肌下修补术式在早期颅骨修补术中的治疗效果,探讨佳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早期颅骨修补手术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其中32例采取颞肌下修补(颞肌下组),28例采取颞肌外修补(颞肌外组),比较手术术后并发症(皮肤坏死、皮下积液、切口感染、脑损伤及颅内血肿)及随访情况(咀嚼受限情况、有无异物感、癫(癎)、外表形态美观).结果 颞肌下组手术后发生皮肤坏死、切口感染、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情况、癫(癎)情况与颞肌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肌下组与颞肌外组的咀嚼受限情况、有无异物感情况、外表形态美观、皮下积液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中颞肌下修补术式要优于颞肌外修补术式.

    作者:景雪峰;关俊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联合MRI诊断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2例及文献复习

    先天性子宫畸形是导致女性不孕、反复流产及一些产科并发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生殖道畸形分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常见的有双子宫、完全性纵隔子宫、不全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而单角子宫属于不对称型,在临床上较罕见,65%的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不对称性生殖道畸形更易合并同侧泌尿系统的发育畸形[1].此类患者往往以不孕症、腹部包块、经期腹痛等原因来医院就诊.2014年我院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腔镜诊治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娟娟;卫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关节镜手术方法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74例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对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行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共计74例盘状半月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32例;平均年龄(39.5±21.1)岁;病程33d~4.5年.患者均经关节镜确诊为盘状半月板损伤.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改善,遂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74例患者中,有50例行盘状半月板成形术(1组),18例行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术(2组),6例行不全切除术(3组).随访0.5~2年.术后1个月,Ikenchi法评价手术效果.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分别采用ROM法对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总体的手术优良率91.2%,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P=0.37).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三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伸直范围)均较其术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无严重并发症.仅2例患者术后第三天出现膝关节肿胀,予对症处理(关节穿刺、抽除积血等)后恢复.结论 临床经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时应大程度的保留半月板功能;除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行半月板成形术.

    作者:王凌;冯德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3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1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14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于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二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7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临床综合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也相应早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强化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为患者预后康复奠定坚实基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芳;李凤莲;杨晓午;刘国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