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许素玲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丹参冻干粉针, 神经节苷酯
摘要:目的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照组50例,严格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的三项维持、三项对症疗法进行治疗,并给予纠酸、能量合剂、胞磷胆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0%葡萄糖30ml加丹参冻干粉针0.2g;10%葡萄糖30ml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0mg,静脉滴注,1次/d,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红素加氧酶-1在门脉高压性胃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门脉高压性胃病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O-1的表达,分析HO-1表达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形态学研究证实: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扩张,未见炎性细胞浸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HO-1阳性细胞明显增多,HO-1主要在胃黏膜固有层表达;HO-1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胃黏膜HO-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HO-1在PHG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参与了PHG的发生.

    作者:路新卿;沈香荣;任海霞;刘志军;李校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IFN-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清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鲜豚鼠全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选用黄芪注射液干预治疗,观察其对大鼠发病率、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并检测血清IFN-γ的水平.结果 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发病率明显降低,炎性病灶明显减少,血清中IFN-γ表达减少.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EAE大鼠的临床症状,减轻脊髓内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减少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张春阳;石秋艳;田广平;孙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考察

    目的 观察并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2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8例,观察组采用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和头孢羟氨苄治疗,比较二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45.65%,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治愈率为32.61%,有效率为57.9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数恢复正常(3.2±1.5)d,症状消失时间(3.8±1.3)d,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1.02%,远高于观察组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适用于盆腔炎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楚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治疗血液肿瘤致严重口腔黏膜及皮肤损害护理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中年男性,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15个月,于2013年5月29日入院行VDLP方案化疗一次,VDCMP方案化疗一次.EA方案化疗三次,大剂量MTX化疗四次,CAM方案化疗二次,鞘内注射八次.此次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3d后周身出现散在皮疹,后逐渐加重,7d后皮疹到达高峰,皮疹中央可见白色小脓点,以前胸后背为重,伴瘙痒疼痛,并出现口腔破溃,严重影响饮食及睡眠.当时化验:白细胞0.6×109/L,血红蛋白87g/L,血小板11×109/L.后经升白细胞,输血,补充血小板等治疗及精心护理后,于15d皮疹消退,血常规恢复正常后康复出院.

    作者:陈伏美;陈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技术治疗早期输尿管阴道瘘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早期输尿管阴道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5-2011年共收治8例妇科手术致输尿管阴道瘘患者,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超声、美蓝试验、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检查和泌尿系CTU检查确诊,将术中输尿管结扎患者予以排除,明确诊断为输尿管阴道瘘后即行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治疗.3个月后门诊拔除双J管.结果 本组8例患者,术后第一天阴道漏尿明显减少,第五天后漏尿均消失.留置双J管3个月后于门诊经尿道输尿管镜取出,术后均获得治愈.随访6~12个月,B超复查未发现患肾扩张及积水,所有患者均无尿瘘复发,输尿管未产生狭窄.结论 早期采用经输尿管镜留置双J管治疗输尿管阴道瘘是适宜的.输尿管镜技术下放置双J管为处理输尿管阴道瘘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吴荣海;廖勇彬;庞健;程洲平;黄黎明;陈立新;黄晓生;余新立;林绮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17/23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研究及意义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观察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与重症胰腺炎的关系及地塞米松对IL-17表达的影响,探讨IL-17/23在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共45只,随机分为三组(2=15).对照组(A组):正常组;模型组(B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干预组(C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地塞米松组.每组按3h、6h、12h又随机分成三小组(n=5).重症胰腺炎的制作通过于胰胆管逆行注射5%的牛黄胆酸钠造成.三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3h、6h、12h经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淀粉酶的水平,同时,严格按照酶联免疫实验的要求,检测血清IL-17、IL-23的水平.观察胰腺标本大体改变并取胰腺组织HE染色,做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 B组血清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A、C二组(P<0.01),且随时间变化,差异越显著;C组血清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而随时间变化,C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大体观及病理评分:B组胰腺病理评分结果明显高于A、C二组(P<0.01),且随时间变化,差异越显著;C组病理评分结果明显高于A组(P<0.01),而随时间变化,C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IL-23表达水平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地塞米松可抑制IL-17表达,改善SAP的严重程度.

    作者:孙秉赋;张博;栾明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底节内囊区出血的分型与预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基底节内囊区出血血肿发生的部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依据头颅CT中原发灶的部位与责任血管将基底节内囊区出血分为6个亚型,记录死亡病例,对经治疗后存活的患者3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ADL分级,以评价不同分型的患者预后.结果 Ⅰ型37例,ADLⅡ级以上29例,占78.4%.Ⅱ型18例,ADL分级Ⅱ以上16例,占88.9%.Ⅲ型15例,ADLⅡ级以上13例,占86.7%.Ⅳ型74例,死亡10例,占13.5%;ADLⅡ级以上22例,占29.7%.V型88例,死亡18例,占20.4%;ADLⅡ级以上22例,占25.0%.Ⅵ型65例,死亡29例,占44.6%.无ADLⅡ级以上病例.结论 血肿位置是除血肿量外影响基底节内囊区出血预后的又一重要因素,六型分类法可以预测预后.

    作者:贾济;孙红梅;谢文娟;李彩;刘芳;王启华;乔柏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M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用前瞻性监测方法,评价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M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结果 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构成比由43%下降至34%,铜绿假单胞感染构成比由32%下降至26%,2012年耐药菌构成比明显低于集束化管理前的2011年.结论 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MICU医院感染率.

    作者:戴珩;白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肠套叠手术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观察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等因素对患儿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手术治疗的183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进行分组时比研究.结果 不同发病时间对患儿肠梗阻发生率、肠切除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不同发病年龄对患儿血便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肠套叠类型对肠切除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套叠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疾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可用来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手术方式及预后.

    作者:张剑峰;陈茜松;孙爱军;赵晓燕;徐渭贤;邱忠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甘露醇滴注顺序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甘露醇滴注顺序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输注甘露醇前有其他液体,B组输注甘露醇前无其他液体.观察二组输注甘露醇的速度及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 随着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1~4d),A组输注速度明显快于B组,P值分别为0.575、<0.001、<0.001、<0.001.A组静脉留置针时间(3.14±1.0)d,B组(2.70±0.97)d,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静滴甘露醇前先输注其他液体可以提高甘露醇的输液速度,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作者:刘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神经节细胞瘤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5岁.因间歇性腰痛3年,加重伴右下肢麻木、疼痛半月,于2013年4月20日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3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经休息及保守治疗,疼痛可缓解.半月前,患者弯腰劳作时出现腰痛加重,向右下肢放射,需弯腰行走,不能平卧,无大、小便异常.查体:脊柱腰段左侧弯曲,腰椎后伸受限.L5、S1棘突及两侧棘突旁压痛,叩击痛阳性,并放射至右臀部.右足背、足外侧、足底前侧皮肤痛、触觉减退.

    作者:张庆胜;张同军;杨建博;魏巍;李宏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NICU病室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NICU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针对性综合护理),比较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为13.8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为2.0%,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煤工尘肺并肺结核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原因,预后以及时矽肺的影响.方法 观察6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年龄,矽肺分期,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尘肺和肺结核密切相关.肺结核患者如接触粉尘及二氧化硅容易引起尘肺;而尘肺患者容易合并肺结核,二者相互促进.结论 尘肺合并肺结核后导致尘肺进展、恶化和愈后不良.

    作者:朐振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某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情况和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江苏省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要求,对病区村分层随机抽样,进行水氟、尿氟、氟斑牙、氟骨症调查.结果 3个村水氟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8~12岁儿童氟斑牙发病率为31.18%,尿氟均值为1.28mg/L;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平均患病率为31.57%,尿氟均值为1.34mg/L.结论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显著下降,成人氟骨症患病率、儿童和成人的尿氟水平得到控制,防治效果明显.

    作者:姚成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种方法对综合医院护办室电话的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选择一种消毒效果好、对医护人员手无刺激性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方法 选用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护办室的电话40部,每3周的周一早晨8:00对40部电话进行采样后,用84消毒剂、75%乙醇及快速手消毒剂分别对电话进行消毒,待干后进行采样培养,同时,每位护士擦拭5部电话后观察护士手部皮肤.结果 三种消毒剂对电话的消毒均能达到卫生部的标准.但是,84消毒剂及乙醇不仅有刺激性气味,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手部皮肤也有刺激性.结论 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既能达到卫生部关于医疗用品表面消毒标准(≤10cfu/cm2),对护理人员手部皮肤无刺激性.

    作者:焦桂梅;张芬;张海燕;赵慧萍;袁丽艳;袁蕾;宋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5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并发症、围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59例妊娠期糖尿病作为观察组与未发生糖尿病的正常孕产妇59例作为对照组,对围生儿并发症以及孕产妇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围生期早产儿、巨大儿、死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早产、酮症酸中度、羊水过多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围生儿以及孕产妇并发症有明显影响,需加强孕期管理,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胡寒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 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作者:周宝永;姚绪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6-2012年共为8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87例中2例术后出现胆总管结石,行EST取石后痊愈;其余病例术后住院4~9d,平均6d,未发现胆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急诊LC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高再生;朱泽卫;刘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跳骤停后亚低温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跳骤停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提示心跳骤停每年的发生率为(36~128)/10万,其中25%患者<65岁[1],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其中大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是心跳骤停患者死亡常见的原因.随着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心跳骤停患者得到复苏.但是心跳骤停导致的脑灌注消失进而发生的缺氧性脑神经损伤或“复苏后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的风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静;申永春;左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食管癌微创治疗进展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地区、种族和病理类型的差异[1].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尤其好发于50~69岁中老年人群[2].1913年,世界上第一例食管癌食管切除手术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例食管癌手术于1940年由吴英恺教授完成.开放性手术是传统的食管癌术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考验,无疑是安全成熟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暴露好,直视下操作,手术彻底.同时也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差的弊端.

    作者:孙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