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镜技术治疗早期输尿管阴道瘘

吴荣海;廖勇彬;庞健;程洲平;黄黎明;陈立新;黄晓生;余新立;林绮平

关键词:妇科手术, 输尿管阴道瘘, 输尿管镜技术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早期输尿管阴道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5-2011年共收治8例妇科手术致输尿管阴道瘘患者,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超声、美蓝试验、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检查和泌尿系CTU检查确诊,将术中输尿管结扎患者予以排除,明确诊断为输尿管阴道瘘后即行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治疗.3个月后门诊拔除双J管.结果 本组8例患者,术后第一天阴道漏尿明显减少,第五天后漏尿均消失.留置双J管3个月后于门诊经尿道输尿管镜取出,术后均获得治愈.随访6~12个月,B超复查未发现患肾扩张及积水,所有患者均无尿瘘复发,输尿管未产生狭窄.结论 早期采用经输尿管镜留置双J管治疗输尿管阴道瘘是适宜的.输尿管镜技术下放置双J管为处理输尿管阴道瘘的首选治疗方式.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的比较研究——以临床医学、翻译、会计和建筑学专业学位为例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旨在培养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需要的、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而,专业学位从设置之初就明确要求与任职资格相联系.我国自1990年开始试办专业学位,至今已有硕士层次39种,博士层次5种,学士层次1种.由于一直以来多针对在职人员,因而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没有被重视,2009年规模发展以后,招收对象主要为全日制应届本科生和社会人员,新就业压力的形成,使得这个问题成为主要矛盾.

    作者:李会兰;张柳;孙玉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MMP-2水平及新活素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rhB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 选定60例CHF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0例,将CHF组随机分为二组,rhBNP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各3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MMP-2的浓度,并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HF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MMP-2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BNP组治疗后血清MMP-2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降低CHF患者血清MMP-2水平,从而改善左室重构及心脏功能.

    作者:赵楚敏;王希柱;许涛;郭永辉;李莉;宋月霞;张小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魏酸钠对弥漫性脑外伤致内耳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弥漫性脑外伤致内耳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组,应用蛋白印迹及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测定HO-1、iNOS蛋白在各组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阿魏酸钠治疗组HO-1与iN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阿魏酸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HO-1蛋白仍然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阿魏酸钠对弥漫性脑外伤致内耳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邓艳丽;刘建新;张再兴;付兴华;顾洪兰;庞淑兰;卢鹤翔;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5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并发症、围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59例妊娠期糖尿病作为观察组与未发生糖尿病的正常孕产妇59例作为对照组,对围生儿并发症以及孕产妇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围生期早产儿、巨大儿、死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早产、酮症酸中度、羊水过多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围生儿以及孕产妇并发症有明显影响,需加强孕期管理,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胡寒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强化气道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加强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至气道及肺内的护理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1年间入住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并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0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强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二组患者在VAP发生率和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①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患者VAP的总发生率和晚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9.64% vs 48.08%,P=0.0034,14.29% vs 40.38%,P=0.0031);但在早期VAP发生率,二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 vs 7.69%,P=0.5414).②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病死率等均明显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1,0.0026,0.0390).结论 强化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VAP低成本、低风险的方法.

    作者:刘楠楠;刘菲菲;战海涛;王蕴;徐淑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跳骤停后亚低温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跳骤停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提示心跳骤停每年的发生率为(36~128)/10万,其中25%患者<65岁[1],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其中大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是心跳骤停患者死亡常见的原因.随着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心跳骤停患者得到复苏.但是心跳骤停导致的脑灌注消失进而发生的缺氧性脑神经损伤或“复苏后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的风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静;申永春;左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在AECOPD抗生素应用的指导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五、七和十天测定PCT水平,当血清PCT≥0.25ng/ml时使用抗生素,血清PCT<0.25ng/ml时不使用或停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经验使用抗生素.观察二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有效率、病死率和有创机械通气率.结果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二组临床有效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和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有利于指导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减少使用率和使用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訾春雷;盛红梅;朱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附2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大兴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2008年1月-2013年8月1 046例腹部手术中26例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及术后低蛋白血症、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发病率较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心理指导、营养支持、促动力药物及中医针灸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作者:于丽丽;黄涛;赵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10例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23~52岁.术前依据行X片、CT三维重建,按郜永斌等分型:Ⅱa型5例;Ⅲa型4例;Ⅳa1例.全部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辅以石膏托保护.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获得均获得4~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本组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均获解剖复位.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100%,无肌腱粘连、再脱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疗效良好,钩骨-腕掌关节的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对功能的恢复极其重要.

    作者:陈杰;梁卫东;李力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神经节细胞瘤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5岁.因间歇性腰痛3年,加重伴右下肢麻木、疼痛半月,于2013年4月20日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3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经休息及保守治疗,疼痛可缓解.半月前,患者弯腰劳作时出现腰痛加重,向右下肢放射,需弯腰行走,不能平卧,无大、小便异常.查体:脊柱腰段左侧弯曲,腰椎后伸受限.L5、S1棘突及两侧棘突旁压痛,叩击痛阳性,并放射至右臀部.右足背、足外侧、足底前侧皮肤痛、触觉减退.

    作者:张庆胜;张同军;杨建博;魏巍;李宏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17/23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研究及意义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观察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与重症胰腺炎的关系及地塞米松对IL-17表达的影响,探讨IL-17/23在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共45只,随机分为三组(2=15).对照组(A组):正常组;模型组(B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干预组(C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地塞米松组.每组按3h、6h、12h又随机分成三小组(n=5).重症胰腺炎的制作通过于胰胆管逆行注射5%的牛黄胆酸钠造成.三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3h、6h、12h经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淀粉酶的水平,同时,严格按照酶联免疫实验的要求,检测血清IL-17、IL-23的水平.观察胰腺标本大体改变并取胰腺组织HE染色,做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 B组血清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A、C二组(P<0.01),且随时间变化,差异越显著;C组血清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而随时间变化,C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大体观及病理评分:B组胰腺病理评分结果明显高于A、C二组(P<0.01),且随时间变化,差异越显著;C组病理评分结果明显高于A组(P<0.01),而随时间变化,C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IL-23表达水平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地塞米松可抑制IL-17表达,改善SAP的严重程度.

    作者:孙秉赋;张博;栾明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照组50例,严格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的三项维持、三项对症疗法进行治疗,并给予纠酸、能量合剂、胞磷胆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0%葡萄糖30ml加丹参冻干粉针0.2g;10%葡萄糖30ml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0mg,静脉滴注,1次/d,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素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OECD新颁布的化学品生态毒理试验更新简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近颁布了一系列的评价化学物生态毒性的检测方法,生态毒理学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化学品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对新颁布的生态毒理测试指南进行了简要介绍,供国内实验室参考.

    作者:缪文彬;陈相;蒋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考察

    目的 观察并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2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8例,观察组采用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和头孢羟氨苄治疗,比较二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45.65%,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治愈率为32.61%,有效率为57.9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数恢复正常(3.2±1.5)d,症状消失时间(3.8±1.3)d,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1.02%,远高于观察组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适用于盆腔炎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楚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NICU病室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NICU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针对性综合护理),比较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为13.8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为2.0%,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和护理后,痊愈8例,好转33例,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有5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结论 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其治疗和护理重点在于控制血糖,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朱秀春;陆皓东;陈苗;朱焕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红素加氧酶-1在门脉高压性胃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门脉高压性胃病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O-1的表达,分析HO-1表达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形态学研究证实: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扩张,未见炎性细胞浸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HO-1阳性细胞明显增多,HO-1主要在胃黏膜固有层表达;HO-1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胃黏膜HO-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HO-1在PHG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参与了PHG的发生.

    作者:路新卿;沈香荣;任海霞;刘志军;李校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甘露醇滴注顺序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甘露醇滴注顺序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输注甘露醇前有其他液体,B组输注甘露醇前无其他液体.观察二组输注甘露醇的速度及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 随着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1~4d),A组输注速度明显快于B组,P值分别为0.575、<0.001、<0.001、<0.001.A组静脉留置针时间(3.14±1.0)d,B组(2.70±0.97)d,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静滴甘露醇前先输注其他液体可以提高甘露醇的输液速度,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作者:刘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食管癌微创治疗进展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地区、种族和病理类型的差异[1].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尤其好发于50~69岁中老年人群[2].1913年,世界上第一例食管癌食管切除手术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例食管癌手术于1940年由吴英恺教授完成.开放性手术是传统的食管癌术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考验,无疑是安全成熟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暴露好,直视下操作,手术彻底.同时也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差的弊端.

    作者:孙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贺州地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我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贺州地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160例,统计分析不良反应特征.结果 ①男性100例(62.5%),女性60例(37.5%),男性多于女性;≤14岁者55例(34.4%),≥50岁者56例(35.0%),以儿童及老年人居多;原发病主要以呼吸系统为主,80例(50.0%).②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3d内,严重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1h内;主要为过敏反应,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者94例次(94/170,55.29%),全身性损害32例(18.8%).③主要上报单位为市/县级二等医院149例(93.1%),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148例(148/160,92.5%),采取治疗措施后治愈59例(36.9%),好转101例(63.1%).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应加强对二级医疗机构的用药监控,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杜绝药物滥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鑫;林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