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陈杰;梁卫东;李力更

关键词:钩骨, 腕掌关节, 骨折, 脱位, 克氏针
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10例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23~52岁.术前依据行X片、CT三维重建,按郜永斌等分型:Ⅱa型5例;Ⅲa型4例;Ⅳa1例.全部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辅以石膏托保护.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获得均获得4~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本组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均获解剖复位.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100%,无肌腱粘连、再脱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疗效良好,钩骨-腕掌关节的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对功能的恢复极其重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便秘引起乙状结肠穿孔的防治方法及影响治愈的可能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11例老年人便秘导致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资料.均行Hartman手术治疗,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可能因素.结果 治愈5例,死亡6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便秘史时间及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均明显高于治愈患者.结论 老年人便秘所致的乙状结肠穿孔有较高病死率,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治愈的关键,有效治疗便秘可避免老年人乙状结肠穿孔.

    作者:王明泽;王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单侧及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单侧及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近期、远期疗效指标.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②术后,二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曲度、融合率以及JOA评分、ODI评分、SF-30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且取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巴塔;刘曙光;艾山江;何世凯;巴音达拉;李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红素加氧酶-1在门脉高压性胃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门脉高压性胃病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O-1的表达,分析HO-1表达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形态学研究证实: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扩张,未见炎性细胞浸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HO-1阳性细胞明显增多,HO-1主要在胃黏膜固有层表达;HO-1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胃黏膜HO-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HO-1在PHG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参与了PHG的发生.

    作者:路新卿;沈香荣;任海霞;刘志军;李校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强化气道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加强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至气道及肺内的护理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1年间入住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并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0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强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二组患者在VAP发生率和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①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患者VAP的总发生率和晚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9.64% vs 48.08%,P=0.0034,14.29% vs 40.38%,P=0.0031);但在早期VAP发生率,二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 vs 7.69%,P=0.5414).②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病死率等均明显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1,0.0026,0.0390).结论 强化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VAP低成本、低风险的方法.

    作者:刘楠楠;刘菲菲;战海涛;王蕴;徐淑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机能实验改革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质量的影响

    目的 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学实验课程质量.方法 采用教学研究中的对比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机能学实验课程质量的差异.实验组为我校2012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照组为同届医学类专业学生,比较医学机能实验改革对课程质量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教学内容得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的课程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能实验课程整合能够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学实验课程质量.

    作者:谭俊珍;步怀恩;李春深;蔡青;周涛;宋春敬;王蓉;许蓬娟;王泓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5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并发症、围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59例妊娠期糖尿病作为观察组与未发生糖尿病的正常孕产妇59例作为对照组,对围生儿并发症以及孕产妇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围生期早产儿、巨大儿、死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早产、酮症酸中度、羊水过多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围生儿以及孕产妇并发症有明显影响,需加强孕期管理,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胡寒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M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用前瞻性监测方法,评价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M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结果 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构成比由43%下降至34%,铜绿假单胞感染构成比由32%下降至26%,2012年耐药菌构成比明显低于集束化管理前的2011年.结论 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MICU医院感染率.

    作者:戴珩;白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某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情况和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江苏省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要求,对病区村分层随机抽样,进行水氟、尿氟、氟斑牙、氟骨症调查.结果 3个村水氟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8~12岁儿童氟斑牙发病率为31.18%,尿氟均值为1.28mg/L;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平均患病率为31.57%,尿氟均值为1.34mg/L.结论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显著下降,成人氟骨症患病率、儿童和成人的尿氟水平得到控制,防治效果明显.

    作者:姚成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复视62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对复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双眼复视患者进行TCD检查.结果 复视患者与同龄段人群的正常血流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复视患者<40岁右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01),40~60岁左侧大脑前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01),>60岁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颈内动脉终末端、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采用TCD评价复视患者脑血管病变对临床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文秋;李秀霞;张淑芳;刘云东;安艳秋;夏静;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肠套叠手术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观察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等因素对患儿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手术治疗的183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进行分组时比研究.结果 不同发病时间对患儿肠梗阻发生率、肠切除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不同发病年龄对患儿血便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肠套叠类型对肠切除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套叠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疾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可用来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手术方式及预后.

    作者:张剑峰;陈茜松;孙爱军;赵晓燕;徐渭贤;邱忠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物治疗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总结药物治疗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肾性贫血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对其进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静脉补铁等治疗,同时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用药、饮食等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均转为正常,贫血等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透析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 药物治疗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中的肾性贫血,同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贫血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伟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护理

    目的 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技术为了减少血管穿刺、降低血管损伤、安全迅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结合我科600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病例观察.结果 60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均保留3~5d.结论 使用静脉留置针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娴熟,在留置过程中注意预防并发症,目前留置针取代头皮钢针,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伟;岳婧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NICU病室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NICU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针对性综合护理),比较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为13.8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为2.0%,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1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2例小儿重症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NCPAP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传统治疗组)62例,比较二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发绀消失时间、呼吸和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二组治疗前后PaO2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强;訾慧芬;赵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IFN-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清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鲜豚鼠全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选用黄芪注射液干预治疗,观察其对大鼠发病率、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并检测血清IFN-γ的水平.结果 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发病率明显降低,炎性病灶明显减少,血清中IFN-γ表达减少.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EAE大鼠的临床症状,减轻脊髓内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减少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张春阳;石秋艳;田广平;孙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骨髓象检查提示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分析

    1 病历报告患者,女,77岁,主因右眼进行性视力下降5年于2013年5月6日入院行白内障手术,临床诊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右眼)、玻璃体混浊(双眼)、房颤、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44×109/L,红细胞4.39×1012/L,血红蛋白141g/L,血小板24×109/L,临床无出血症状,凝血功能检查正常,尿、便常规正常,生化检查G血糖7.13mmol/L、胆固醇6.4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3mmol/L其余肝功、肾功、蛋白均正常.

    作者:王士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食管癌微创治疗进展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地区、种族和病理类型的差异[1].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尤其好发于50~69岁中老年人群[2].1913年,世界上第一例食管癌食管切除手术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例食管癌手术于1940年由吴英恺教授完成.开放性手术是传统的食管癌术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考验,无疑是安全成熟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暴露好,直视下操作,手术彻底.同时也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差的弊端.

    作者:孙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 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作者:周宝永;姚绪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的比较研究——以临床医学、翻译、会计和建筑学专业学位为例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旨在培养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需要的、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而,专业学位从设置之初就明确要求与任职资格相联系.我国自1990年开始试办专业学位,至今已有硕士层次39种,博士层次5种,学士层次1种.由于一直以来多针对在职人员,因而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没有被重视,2009年规模发展以后,招收对象主要为全日制应届本科生和社会人员,新就业压力的形成,使得这个问题成为主要矛盾.

    作者:李会兰;张柳;孙玉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附55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559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的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9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所致声音嘶哑12例,发生率2.15%,均为暂时性神经损伤,经对症治疗均恢复正常发音;永久性神经损伤率为0%.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以有效保护喉返神经,预防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

    作者:冯艳玉;刘建;朱泽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