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贺州地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特征分析

李鑫;林昊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摘要:目的 观察我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贺州地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160例,统计分析不良反应特征.结果 ①男性100例(62.5%),女性60例(37.5%),男性多于女性;≤14岁者55例(34.4%),≥50岁者56例(35.0%),以儿童及老年人居多;原发病主要以呼吸系统为主,80例(50.0%).②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3d内,严重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1h内;主要为过敏反应,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者94例次(94/170,55.29%),全身性损害32例(18.8%).③主要上报单位为市/县级二等医院149例(93.1%),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148例(148/160,92.5%),采取治疗措施后治愈59例(36.9%),好转101例(63.1%).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应加强对二级医疗机构的用药监控,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杜绝药物滥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附55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559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的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9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所致声音嘶哑12例,发生率2.15%,均为暂时性神经损伤,经对症治疗均恢复正常发音;永久性神经损伤率为0%.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以有效保护喉返神经,预防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

    作者:冯艳玉;刘建;朱泽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某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情况和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江苏省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要求,对病区村分层随机抽样,进行水氟、尿氟、氟斑牙、氟骨症调查.结果 3个村水氟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8~12岁儿童氟斑牙发病率为31.18%,尿氟均值为1.28mg/L;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平均患病率为31.57%,尿氟均值为1.34mg/L.结论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显著下降,成人氟骨症患病率、儿童和成人的尿氟水平得到控制,防治效果明显.

    作者:姚成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治疗血液肿瘤致严重口腔黏膜及皮肤损害护理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中年男性,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15个月,于2013年5月29日入院行VDLP方案化疗一次,VDCMP方案化疗一次.EA方案化疗三次,大剂量MTX化疗四次,CAM方案化疗二次,鞘内注射八次.此次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3d后周身出现散在皮疹,后逐渐加重,7d后皮疹到达高峰,皮疹中央可见白色小脓点,以前胸后背为重,伴瘙痒疼痛,并出现口腔破溃,严重影响饮食及睡眠.当时化验:白细胞0.6×109/L,血红蛋白87g/L,血小板11×109/L.后经升白细胞,输血,补充血小板等治疗及精心护理后,于15d皮疹消退,血常规恢复正常后康复出院.

    作者:陈伏美;陈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食管癌微创治疗进展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地区、种族和病理类型的差异[1].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尤其好发于50~69岁中老年人群[2].1913年,世界上第一例食管癌食管切除手术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例食管癌手术于1940年由吴英恺教授完成.开放性手术是传统的食管癌术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考验,无疑是安全成熟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暴露好,直视下操作,手术彻底.同时也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差的弊端.

    作者:孙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机能实验改革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质量的影响

    目的 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学实验课程质量.方法 采用教学研究中的对比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机能学实验课程质量的差异.实验组为我校2012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照组为同届医学类专业学生,比较医学机能实验改革对课程质量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教学内容得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的课程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能实验课程整合能够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学实验课程质量.

    作者:谭俊珍;步怀恩;李春深;蔡青;周涛;宋春敬;王蓉;许蓬娟;王泓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IFN-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清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鲜豚鼠全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选用黄芪注射液干预治疗,观察其对大鼠发病率、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并检测血清IFN-γ的水平.结果 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发病率明显降低,炎性病灶明显减少,血清中IFN-γ表达减少.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EAE大鼠的临床症状,减轻脊髓内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减少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张春阳;石秋艳;田广平;孙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1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2例小儿重症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NCPAP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传统治疗组)62例,比较二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发绀消失时间、呼吸和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二组治疗前后PaO2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强;訾慧芬;赵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M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用前瞻性监测方法,评价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M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结果 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构成比由43%下降至34%,铜绿假单胞感染构成比由32%下降至26%,2012年耐药菌构成比明显低于集束化管理前的2011年.结论 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MICU医院感染率.

    作者:戴珩;白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10例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23~52岁.术前依据行X片、CT三维重建,按郜永斌等分型:Ⅱa型5例;Ⅲa型4例;Ⅳa1例.全部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辅以石膏托保护.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获得均获得4~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本组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均获解剖复位.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100%,无肌腱粘连、再脱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疗效良好,钩骨-腕掌关节的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对功能的恢复极其重要.

    作者:陈杰;梁卫东;李力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酵母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酵母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研发酵母多糖相关产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环磷腺苷制造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模型,给予酵母多糖11d后观察小鼠体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滴度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强度变化.结果 酵母多糖组小鼠体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滴度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强度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酵母多糖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可作为提高免疫力的添加剂应用于日常的生活生产中.

    作者:葛淑芝;张庆波;刘印华;王月;安玉萍;王中海;陈会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贺州地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我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贺州地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160例,统计分析不良反应特征.结果 ①男性100例(62.5%),女性60例(37.5%),男性多于女性;≤14岁者55例(34.4%),≥50岁者56例(35.0%),以儿童及老年人居多;原发病主要以呼吸系统为主,80例(50.0%).②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3d内,严重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1h内;主要为过敏反应,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者94例次(94/170,55.29%),全身性损害32例(18.8%).③主要上报单位为市/县级二等医院149例(93.1%),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148例(148/160,92.5%),采取治疗措施后治愈59例(36.9%),好转101例(63.1%).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应加强对二级医疗机构的用药监控,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杜绝药物滥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鑫;林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底节内囊区出血的分型与预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基底节内囊区出血血肿发生的部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依据头颅CT中原发灶的部位与责任血管将基底节内囊区出血分为6个亚型,记录死亡病例,对经治疗后存活的患者3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ADL分级,以评价不同分型的患者预后.结果 Ⅰ型37例,ADLⅡ级以上29例,占78.4%.Ⅱ型18例,ADL分级Ⅱ以上16例,占88.9%.Ⅲ型15例,ADLⅡ级以上13例,占86.7%.Ⅳ型74例,死亡10例,占13.5%;ADLⅡ级以上22例,占29.7%.V型88例,死亡18例,占20.4%;ADLⅡ级以上22例,占25.0%.Ⅵ型65例,死亡29例,占44.6%.无ADLⅡ级以上病例.结论 血肿位置是除血肿量外影响基底节内囊区出血预后的又一重要因素,六型分类法可以预测预后.

    作者:贾济;孙红梅;谢文娟;李彩;刘芳;王启华;乔柏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骨髓象检查提示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分析

    1 病历报告患者,女,77岁,主因右眼进行性视力下降5年于2013年5月6日入院行白内障手术,临床诊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右眼)、玻璃体混浊(双眼)、房颤、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44×109/L,红细胞4.39×1012/L,血红蛋白141g/L,血小板24×109/L,临床无出血症状,凝血功能检查正常,尿、便常规正常,生化检查G血糖7.13mmol/L、胆固醇6.4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3mmol/L其余肝功、肾功、蛋白均正常.

    作者:王士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复视62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对复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双眼复视患者进行TCD检查.结果 复视患者与同龄段人群的正常血流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复视患者<40岁右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01),40~60岁左侧大脑前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01),>60岁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颈内动脉终末端、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采用TCD评价复视患者脑血管病变对临床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文秋;李秀霞;张淑芳;刘云东;安艳秋;夏静;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考察

    目的 观察并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2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8例,观察组采用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和头孢羟氨苄治疗,比较二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45.65%,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治愈率为32.61%,有效率为57.9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数恢复正常(3.2±1.5)d,症状消失时间(3.8±1.3)d,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1.02%,远高于观察组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适用于盆腔炎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楚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 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作者:周宝永;姚绪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17/23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研究及意义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观察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与重症胰腺炎的关系及地塞米松对IL-17表达的影响,探讨IL-17/23在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共45只,随机分为三组(2=15).对照组(A组):正常组;模型组(B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干预组(C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地塞米松组.每组按3h、6h、12h又随机分成三小组(n=5).重症胰腺炎的制作通过于胰胆管逆行注射5%的牛黄胆酸钠造成.三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3h、6h、12h经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淀粉酶的水平,同时,严格按照酶联免疫实验的要求,检测血清IL-17、IL-23的水平.观察胰腺标本大体改变并取胰腺组织HE染色,做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 B组血清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A、C二组(P<0.01),且随时间变化,差异越显著;C组血清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而随时间变化,C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大体观及病理评分:B组胰腺病理评分结果明显高于A、C二组(P<0.01),且随时间变化,差异越显著;C组病理评分结果明显高于A组(P<0.01),而随时间变化,C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IL-23表达水平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地塞米松可抑制IL-17表达,改善SAP的严重程度.

    作者:孙秉赋;张博;栾明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情景领导理论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情境领导理论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体状态,将其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按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其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情境领导理论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运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作者:高洁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单侧及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单侧及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近期、远期疗效指标.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②术后,二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曲度、融合率以及JOA评分、ODI评分、SF-30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且取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巴塔;刘曙光;艾山江;何世凯;巴音达拉;李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神经节细胞瘤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5岁.因间歇性腰痛3年,加重伴右下肢麻木、疼痛半月,于2013年4月20日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3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经休息及保守治疗,疼痛可缓解.半月前,患者弯腰劳作时出现腰痛加重,向右下肢放射,需弯腰行走,不能平卧,无大、小便异常.查体:脊柱腰段左侧弯曲,腰椎后伸受限.L5、S1棘突及两侧棘突旁压痛,叩击痛阳性,并放射至右臀部.右足背、足外侧、足底前侧皮肤痛、触觉减退.

    作者:张庆胜;张同军;杨建博;魏巍;李宏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