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情景领导理论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

高洁青

关键词:情境领导, 护理人员, 综合素质, 医院管理
摘要:目的 运用情境领导理论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体状态,将其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按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其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情境领导理论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运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输注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ASAⅡ~Ⅲ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S组)和对照组(F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舒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10mg+生理盐水稀释到50ml,2ml/h持续微量注射泵泵入,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芬太尼10μg/kg+咪达唑仑10mg+生理盐水稀释到50ml,2ml/h持续微量注射泵泵入.对二组患者术后12、24、36、48h不同时间点进行疼痛程度和镇静程度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镇静程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注射泵输注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李芳;张俊彪;邸永辉;孙秉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跳骤停后亚低温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跳骤停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提示心跳骤停每年的发生率为(36~128)/10万,其中25%患者<65岁[1],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其中大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是心跳骤停患者死亡常见的原因.随着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心跳骤停患者得到复苏.但是心跳骤停导致的脑灌注消失进而发生的缺氧性脑神经损伤或“复苏后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的风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静;申永春;左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丹参酮ⅡA对48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96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予以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观察二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治疗前后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二组NIHSS、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发生因应用丹参而直接导致的颅内再出血或死亡病例.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尹金泉;李宝生;朱春鹏;张晓仙;杨淑杰;靳风池;赵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护理

    目的 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技术为了减少血管穿刺、降低血管损伤、安全迅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结合我科600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病例观察.结果 60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均保留3~5d.结论 使用静脉留置针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娴熟,在留置过程中注意预防并发症,目前留置针取代头皮钢针,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伟;岳婧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益气养阴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益气养阴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在PUBMED、OVID、CNKI、CBM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检索益气养阴方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选择合格研究,应用GRADE系统对文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统计相关数据.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文献9篇,其中低偏倚风险0篇,偏倚风险不确定9篇,高偏倚风险0篇.益气养阴中药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益气养阴中药临床治疗无效的人数较对照组为少,表明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更高.结论 由于本次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证据质量较差,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目前不能推荐益气养阴中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独立措施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刘畅;葛洪;吴范武;韩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附2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大兴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2008年1月-2013年8月1 046例腹部手术中26例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及术后低蛋白血症、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发病率较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心理指导、营养支持、促动力药物及中医针灸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作者:于丽丽;黄涛;赵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6-2012年共为8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87例中2例术后出现胆总管结石,行EST取石后痊愈;其余病例术后住院4~9d,平均6d,未发现胆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急诊LC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高再生;朱泽卫;刘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食管癌微创治疗进展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地区、种族和病理类型的差异[1].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尤其好发于50~69岁中老年人群[2].1913年,世界上第一例食管癌食管切除手术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例食管癌手术于1940年由吴英恺教授完成.开放性手术是传统的食管癌术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考验,无疑是安全成熟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暴露好,直视下操作,手术彻底.同时也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差的弊端.

    作者:孙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底节内囊区出血的分型与预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基底节内囊区出血血肿发生的部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依据头颅CT中原发灶的部位与责任血管将基底节内囊区出血分为6个亚型,记录死亡病例,对经治疗后存活的患者3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ADL分级,以评价不同分型的患者预后.结果 Ⅰ型37例,ADLⅡ级以上29例,占78.4%.Ⅱ型18例,ADL分级Ⅱ以上16例,占88.9%.Ⅲ型15例,ADLⅡ级以上13例,占86.7%.Ⅳ型74例,死亡10例,占13.5%;ADLⅡ级以上22例,占29.7%.V型88例,死亡18例,占20.4%;ADLⅡ级以上22例,占25.0%.Ⅵ型65例,死亡29例,占44.6%.无ADLⅡ级以上病例.结论 血肿位置是除血肿量外影响基底节内囊区出血预后的又一重要因素,六型分类法可以预测预后.

    作者:贾济;孙红梅;谢文娟;李彩;刘芳;王启华;乔柏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单侧及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单侧及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近期、远期疗效指标.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②术后,二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曲度、融合率以及JOA评分、ODI评分、SF-30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且取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巴塔;刘曙光;艾山江;何世凯;巴音达拉;李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 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作者:周宝永;姚绪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10例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23~52岁.术前依据行X片、CT三维重建,按郜永斌等分型:Ⅱa型5例;Ⅲa型4例;Ⅳa1例.全部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辅以石膏托保护.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获得均获得4~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本组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均获解剖复位.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100%,无肌腱粘连、再脱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疗效良好,钩骨-腕掌关节的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对功能的恢复极其重要.

    作者:陈杰;梁卫东;李力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肠套叠手术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观察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等因素对患儿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手术治疗的183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进行分组时比研究.结果 不同发病时间对患儿肠梗阻发生率、肠切除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不同发病年龄对患儿血便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肠套叠类型对肠切除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套叠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疾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可用来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手术方式及预后.

    作者:张剑峰;陈茜松;孙爱军;赵晓燕;徐渭贤;邱忠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治疗血液肿瘤致严重口腔黏膜及皮肤损害护理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中年男性,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15个月,于2013年5月29日入院行VDLP方案化疗一次,VDCMP方案化疗一次.EA方案化疗三次,大剂量MTX化疗四次,CAM方案化疗二次,鞘内注射八次.此次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3d后周身出现散在皮疹,后逐渐加重,7d后皮疹到达高峰,皮疹中央可见白色小脓点,以前胸后背为重,伴瘙痒疼痛,并出现口腔破溃,严重影响饮食及睡眠.当时化验:白细胞0.6×109/L,血红蛋白87g/L,血小板11×109/L.后经升白细胞,输血,补充血小板等治疗及精心护理后,于15d皮疹消退,血常规恢复正常后康复出院.

    作者:陈伏美;陈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情景领导理论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情境领导理论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体状态,将其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按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其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情境领导理论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运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作者:高洁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酵母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酵母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研发酵母多糖相关产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环磷腺苷制造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模型,给予酵母多糖11d后观察小鼠体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滴度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强度变化.结果 酵母多糖组小鼠体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滴度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强度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酵母多糖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可作为提高免疫力的添加剂应用于日常的生活生产中.

    作者:葛淑芝;张庆波;刘印华;王月;安玉萍;王中海;陈会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技术治疗早期输尿管阴道瘘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早期输尿管阴道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5-2011年共收治8例妇科手术致输尿管阴道瘘患者,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超声、美蓝试验、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检查和泌尿系CTU检查确诊,将术中输尿管结扎患者予以排除,明确诊断为输尿管阴道瘘后即行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治疗.3个月后门诊拔除双J管.结果 本组8例患者,术后第一天阴道漏尿明显减少,第五天后漏尿均消失.留置双J管3个月后于门诊经尿道输尿管镜取出,术后均获得治愈.随访6~12个月,B超复查未发现患肾扩张及积水,所有患者均无尿瘘复发,输尿管未产生狭窄.结论 早期采用经输尿管镜留置双J管治疗输尿管阴道瘘是适宜的.输尿管镜技术下放置双J管为处理输尿管阴道瘘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吴荣海;廖勇彬;庞健;程洲平;黄黎明;陈立新;黄晓生;余新立;林绮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IFN-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清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鲜豚鼠全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选用黄芪注射液干预治疗,观察其对大鼠发病率、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并检测血清IFN-γ的水平.结果 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发病率明显降低,炎性病灶明显减少,血清中IFN-γ表达减少.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EAE大鼠的临床症状,减轻脊髓内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减少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张春阳;石秋艳;田广平;孙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在AECOPD抗生素应用的指导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五、七和十天测定PCT水平,当血清PCT≥0.25ng/ml时使用抗生素,血清PCT<0.25ng/ml时不使用或停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经验使用抗生素.观察二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有效率、病死率和有创机械通气率.结果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二组临床有效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和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有利于指导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减少使用率和使用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訾春雷;盛红梅;朱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照组50例,严格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的三项维持、三项对症疗法进行治疗,并给予纠酸、能量合剂、胞磷胆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0%葡萄糖30ml加丹参冻干粉针0.2g;10%葡萄糖30ml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0mg,静脉滴注,1次/d,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素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