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养阴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

刘畅;葛洪;吴范武;韩刚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益气和养阴, 循证医学,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益气养阴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在PUBMED、OVID、CNKI、CBM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检索益气养阴方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选择合格研究,应用GRADE系统对文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统计相关数据.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文献9篇,其中低偏倚风险0篇,偏倚风险不确定9篇,高偏倚风险0篇.益气养阴中药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益气养阴中药临床治疗无效的人数较对照组为少,表明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更高.结论 由于本次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证据质量较差,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目前不能推荐益气养阴中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独立措施在临床上应用.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机能实验改革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质量的影响

    目的 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学实验课程质量.方法 采用教学研究中的对比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机能学实验课程质量的差异.实验组为我校2012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照组为同届医学类专业学生,比较医学机能实验改革对课程质量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教学内容得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的课程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能实验课程整合能够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学实验课程质量.

    作者:谭俊珍;步怀恩;李春深;蔡青;周涛;宋春敬;王蓉;许蓬娟;王泓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肠套叠手术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观察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等因素对患儿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手术治疗的183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进行分组时比研究.结果 不同发病时间对患儿肠梗阻发生率、肠切除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不同发病年龄对患儿血便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肠套叠类型对肠切除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套叠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疾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可用来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手术方式及预后.

    作者:张剑峰;陈茜松;孙爱军;赵晓燕;徐渭贤;邱忠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神经节细胞瘤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5岁.因间歇性腰痛3年,加重伴右下肢麻木、疼痛半月,于2013年4月20日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3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经休息及保守治疗,疼痛可缓解.半月前,患者弯腰劳作时出现腰痛加重,向右下肢放射,需弯腰行走,不能平卧,无大、小便异常.查体:脊柱腰段左侧弯曲,腰椎后伸受限.L5、S1棘突及两侧棘突旁压痛,叩击痛阳性,并放射至右臀部.右足背、足外侧、足底前侧皮肤痛、触觉减退.

    作者:张庆胜;张同军;杨建博;魏巍;李宏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食管癌微创治疗进展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地区、种族和病理类型的差异[1].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尤其好发于50~69岁中老年人群[2].1913年,世界上第一例食管癌食管切除手术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例食管癌手术于1940年由吴英恺教授完成.开放性手术是传统的食管癌术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考验,无疑是安全成熟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暴露好,直视下操作,手术彻底.同时也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差的弊端.

    作者:孙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护理

    目的 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技术为了减少血管穿刺、降低血管损伤、安全迅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结合我科600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病例观察.结果 60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均保留3~5d.结论 使用静脉留置针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娴熟,在留置过程中注意预防并发症,目前留置针取代头皮钢针,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伟;岳婧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煤工尘肺并肺结核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原因,预后以及时矽肺的影响.方法 观察6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年龄,矽肺分期,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尘肺和肺结核密切相关.肺结核患者如接触粉尘及二氧化硅容易引起尘肺;而尘肺患者容易合并肺结核,二者相互促进.结论 尘肺合并肺结核后导致尘肺进展、恶化和愈后不良.

    作者:朐振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 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作者:周宝永;姚绪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某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情况和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江苏省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要求,对病区村分层随机抽样,进行水氟、尿氟、氟斑牙、氟骨症调查.结果 3个村水氟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8~12岁儿童氟斑牙发病率为31.18%,尿氟均值为1.28mg/L;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平均患病率为31.57%,尿氟均值为1.34mg/L.结论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显著下降,成人氟骨症患病率、儿童和成人的尿氟水平得到控制,防治效果明显.

    作者:姚成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和护理后,痊愈8例,好转33例,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有5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结论 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其治疗和护理重点在于控制血糖,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朱秀春;陆皓东;陈苗;朱焕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NICU病室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NICU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针对性综合护理),比较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为13.8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为2.0%,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照组50例,严格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的三项维持、三项对症疗法进行治疗,并给予纠酸、能量合剂、胞磷胆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0%葡萄糖30ml加丹参冻干粉针0.2g;10%葡萄糖30ml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0mg,静脉滴注,1次/d,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素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10例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23~52岁.术前依据行X片、CT三维重建,按郜永斌等分型:Ⅱa型5例;Ⅲa型4例;Ⅳa1例.全部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辅以石膏托保护.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获得均获得4~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本组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均获解剖复位.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100%,无肌腱粘连、再脱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疗效良好,钩骨-腕掌关节的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对功能的恢复极其重要.

    作者:陈杰;梁卫东;李力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贺州地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我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贺州地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160例,统计分析不良反应特征.结果 ①男性100例(62.5%),女性60例(37.5%),男性多于女性;≤14岁者55例(34.4%),≥50岁者56例(35.0%),以儿童及老年人居多;原发病主要以呼吸系统为主,80例(50.0%).②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3d内,严重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1h内;主要为过敏反应,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者94例次(94/170,55.29%),全身性损害32例(18.8%).③主要上报单位为市/县级二等医院149例(93.1%),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148例(148/160,92.5%),采取治疗措施后治愈59例(36.9%),好转101例(63.1%).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应加强对二级医疗机构的用药监控,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杜绝药物滥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鑫;林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附2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大兴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2008年1月-2013年8月1 046例腹部手术中26例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及术后低蛋白血症、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发病率较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心理指导、营养支持、促动力药物及中医针灸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作者:于丽丽;黄涛;赵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种方法对综合医院护办室电话的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选择一种消毒效果好、对医护人员手无刺激性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方法 选用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护办室的电话40部,每3周的周一早晨8:00对40部电话进行采样后,用84消毒剂、75%乙醇及快速手消毒剂分别对电话进行消毒,待干后进行采样培养,同时,每位护士擦拭5部电话后观察护士手部皮肤.结果 三种消毒剂对电话的消毒均能达到卫生部的标准.但是,84消毒剂及乙醇不仅有刺激性气味,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手部皮肤也有刺激性.结论 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既能达到卫生部关于医疗用品表面消毒标准(≤10cfu/cm2),对护理人员手部皮肤无刺激性.

    作者:焦桂梅;张芬;张海燕;赵慧萍;袁丽艳;袁蕾;宋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物治疗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总结药物治疗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肾性贫血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对其进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静脉补铁等治疗,同时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用药、饮食等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均转为正常,贫血等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透析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 药物治疗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中的肾性贫血,同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贫血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伟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6-2012年共为8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87例中2例术后出现胆总管结石,行EST取石后痊愈;其余病例术后住院4~9d,平均6d,未发现胆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急诊LC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高再生;朱泽卫;刘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经左房给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可行性.方法 28例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二组:LAP组和CVP组.二组患者术前均经右颈内静脉安放Swan-Ganz导管,待术中放入肺动脉.LAP组患者经右锁骨下静脉置入30cm长的4号深静脉管,待术中经卵圆孔或房间隔缺损置入左房.LAP、CVP组患儿分别经左房或中心静脉输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剂量为6~10μg/(kg·min),持续输注3d后逐渐减量.分别于停机后3d经测量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PMP),用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CO),然后计算出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和肺血管阻力.结果 所有患儿所测得的PCWP与LAP呈显著正相关(r=0.739,P<0.01).LAP组患儿心指数(CI)显著高于CVP组,PMP和肺血管阻力显著低于CVP组(P<0.05),手术后左房给药组心指数与中心静脉给药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二组患儿的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所测的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左房压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而手术经左房给予正性肌力药物能够减轻经中心静脉给药而引起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的升高,增加心输出量.

    作者:谢英;程加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在AECOPD抗生素应用的指导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五、七和十天测定PCT水平,当血清PCT≥0.25ng/ml时使用抗生素,血清PCT<0.25ng/ml时不使用或停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经验使用抗生素.观察二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有效率、病死率和有创机械通气率.结果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二组临床有效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和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有利于指导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减少使用率和使用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訾春雷;盛红梅;朱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情景领导理论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情境领导理论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体状态,将其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按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其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情境领导理论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运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作者:高洁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