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术后社区护理

吕宝玉;何为;王凤灵;谭学芬;张丽

关键词:乳腺癌, 术后社区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的社区护理方式与作用.方法 回顾总结4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社区护理的内容和经验,并观察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4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41例完成全程化疗,其中21例完成全程放疗,恢复良好.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社区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协助患者完全康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与血清OPG及RANKL的关系

    目的研究骨保护蛋白(OPG)和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及相关骨代谢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确诊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4例,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选者均行体格检查,记录BMI(即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年龄、测量腰椎1~4(L1~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同时作血清OPG、RANKL、IFN-γ、TNF-α、IL-10等骨代谢指标及细胞因子等检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BAP、OS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OPG、RANKL、IFN-γ、TNF-α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10水平降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G、RANKL水平在男性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明显升高,表明OPG及RANKL在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褚建国;任明光;王秀军;王井伟;张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氧化碳中毒大鼠NSE、S-100β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S-100β含量变化.方法 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O染毒组,每组10只.染毒组按60ml/kg体重腹腔注射一氧化碳,每周一次,连续注射4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空气.染毒后检测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NSE、S-100β的含量.结果 CO染毒后大鼠前皮质、海马、小脑组织和血清中NSE、S-100β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S-100β可能参与了CO中毒导致的脑损伤.

    作者:庞淑兰;薛玲;武晓猛;崔立华;关维俊;姚满红;张艳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开放性骨折并发应激性高血糖围术期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开放性骨折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效果.方法 给予20例开放性骨折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血糖监测、低血糖护理、皮肤护理、康复指导、预防感染等,使患者术前能尽快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手术后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术前血糖控制在8.1mmol/L以下,术后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周拆线,安全度过围术期.结论 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与应激性高血糖围术期的护理相比较,后者能正确有效的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代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麻醉方式及给药途径对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联合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笑气吸入联合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宫颈旁局部阻滞麻醉三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及给药途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在曹妃甸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360例早孕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术者,将这360例孕妇随机分成四组,每组90例.分别为A组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组,B组笑气联合米索前列醇组,C组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组,D组对照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A、B、C三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联合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效果佳.结论 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联合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佳;笑气吸入联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人流工流术产效果次之;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宫颈旁局部阻滞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一般.

    作者:赵铁兵;孙艳梅;于昌风;霍桂霞;庞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的160例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0饲,B组53例,C组57例.A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B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操作,C组行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操作.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阃、肛门排气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问、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于A、B二组患者(P>0.05).此外,A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0%,B组为30.2%,C组为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是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案之一,该营养支持方法在改善患者肠道功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较高疗效,并且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安全性与单纯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方案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江华;王文韬;田贵金;张健维;赵忠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学领域的新型骨科植入材料—多孔钽

    一种新型的多孔生物材料—多孔钽解决了一些传统的骨科植入材料使用的局限性及弊端,如低孔隙率、低摩擦系数、应力遮挡等.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显示,钽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客性、耐腐蚀性和较高摩擦系数的多孔生物材料.目前已在骨科领域中得以应用.如脊柱融合、人工髋膝关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手术中,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多孔钽在基础理论中的优势及在临床的应用,以达到在临床上长期生物固定的作用.本文对多孔金属钽的物理、化学性质,体内、外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甘洪全;刘鑫;李琪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唐山市某钢厂炼铁工人住院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在于调查分析唐山某钢厂炼铁工人住院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唐山市某钢厂全体炼铁北区2 325名工人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96%.结果 显示年龄、工龄和饮酒情况对住院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婚姻状况和吸烟情况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调查对象中年龄较大和工龄较长的住院率较高,建议可适当对年龄大工龄长的职工增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干预措施.

    作者:任琦;张丽伟;崔立华;李云;薛玲;庞淑兰;关维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2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次20mg,每晚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每次4粒,3次/d,口服.二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二组患者血糖、血脂及颈动脉超声变化情况.结果 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 PG)均有显著改善(P<0.05),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胰岛素抵抗作用,显著降低血糖、血脂,降低颈动脉IMT,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蒋文化;李录花;翟明霞;李辉;方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动脉调转手术35例分析

    目的 总结大动脉调转手术的外科技术和围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1月-2014年1月,共接收大动脉转位患儿53例,18例因多种原因未进行手术治疗,35例接受大动脉调转手术.其中,男21例,女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TGA/VSD)的患儿27例,年龄14d~1岁;体重3.2~8.8kg,平均(5.27±1.56)kg;室间隔完整(TGA/IVS)的患儿8例,年龄为10d~1个月;体重为2.9~5.5kg,平均(3.46±1.15)kg.全部患儿均接受Ⅰ期大动脉调转手术,无快速Ⅱ期病例.术毕当天及出院前常规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术后3个月、半年及每年行常规随访.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8.6%.延迟关胸3例,分别为1d、2d和3d,无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出现;再开胸止血3例,发生率为8.6%.27例TGA/VSD患儿的平均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147±3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6±2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2~163h,ICU滞留时间为3~17d;出院前心脏超声提示1例患儿存在残余VSD,穿隔血流直径<2mm;未见心室壁反常运动;2例肺动脉血流速度稍增快,分别为2.0m/s及2.2m/s,另外2例肺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分别达到3.1m/s及3.7m/s;3例主动脉血流速度超过2m/s,其中1例达到2.5m/s.心电图提示无患儿存在心肌梗死.8例TGA/IVS患儿的平均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167±5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35±4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48~146h,ICU滞留时间为4~16d;出院前心脏超声提示2例肺动脉血流速度稍增快,达到2m/s,1例主动脉血流速度达到2.0m/s.心电图提示无患儿存在心肌梗死.结论 大动脉调转术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成熟术式,把握手术时机、适应证及加强围术期管理可以提高存活率.

    作者:陈凯明;刘浪;曹勇;赖锋华;胡楝;朱伯卫;林世廷;王茂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麻醉对宫颈环扎术疗效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估麻醉对宫颈环扎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宫颈环扎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组29例,非麻醉组21例,观察二组患者的手术孕周、分娩孕周、术后延长天数、手术成功率、新生儿存活率.结果 ①麻醉组术后妊娠延长(107.72±27.59)d,非麻醉组(85.33±31.86)d,二者差距明显(P<0.05).②麻醉组手术成功率93.10%,高于非麻醉组的71.43%(P<0.05).③麻醉组新生儿成活率89.66%,高于非麻醉组的61.90%(P<0.05).结论 麻醉可以提高宫颈环扎术疗效.

    作者:尹保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尿激酶经颅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尿激酶经颅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对50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均采用侧脑室前角钻孔引流术,术中应用尿激酶间断液化血肿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单纯引流,不用尿激酶.分别从脑室积血吸收时间、脑积水发生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置管引流时间为3~7d,脑室积血清除率首次平均62%;术后1周平均89%;术后2周为100%,术后1个月发生脑积液1例.痊愈24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8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置管引流时间为7~15d,脑室积血清除率首次为平均32%,术后1周为平均42%,术后2周为60%,100%清除率为0例,术后1个月发生脑积液5例.其中痊愈0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2例,死亡10例,自动出院15例.总有效率50%.结论 经颅脑脊液置换术操作简便,在治疗重症脑室出血中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快,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秋武;尹丽鹤;姚亚红;朱东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循证医学在临产孕妇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了解临产产妇的心理状况,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针对进入产程产妇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促进自然分娩.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6-12月临产产妇5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循证医学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心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增高,剖宫产率降低(P<0.01),产后出血率降低(P<0.01),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结论 通过循证医学模式充分了解临产产妇的不同心理状况,为个体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促进了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冯小明;于树静;季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院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医院2012年住院患者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和抗-HCV进行检测.结果 住院患者HBsAg总体阳性率为9.84%,抗-HCV总体阳性率为0.75%;儿科HBsAg阳性率低,为4.93%,血液内科抗-HCV阳性率高,为1.94%,阳性率与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抗-HCV阳性率在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年龄段HBsAg阳性率高,0~10岁年龄段HBsAg低,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服务业的住院患者HBsAg、抗-HCV阳性率高,与其他职业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较高,应做好患者院内感染和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工作,对感染患者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者:刘苹;郭晓斌;冯福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疏导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理疏导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干预,比较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症状发作频率及强度,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强度、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彩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尿α1微球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尿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在继发性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方法收集该院内科收治的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性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患者共计203例,与正常对照组(80例),检测尿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白蛋白(ALb)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的尿α1-MG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尿α1-MG异常结果的出现明显早于其他微量蛋白.结论 尿α1-MG检测对多种继发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观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颜景春;赵静;高福佳;李盖;朱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疼痛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及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2年9月-2013年1月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加强疼痛护理,比较二组术后疼痛情况、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12,24,48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疼痛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术后舒适度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瑞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强化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在不同病程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2013年收治的60例实施强化心理护理的糖尿病足患者为强化护理组,选取2008-2010年实施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和强化组疗效及S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强化护理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是强化护理组改善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促进糖尿病足的及早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灵;徐成;周继涛;王丽妮;王大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后出血18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研究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以便临床指导产后出血的综合护理.方法 分析唐山市乐亭县医院产后出血180例(产后出血组)以及同期非产后出血产妇360例(对照组),比较二组与产后出血有关的各个因素的差异,分析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结果 2010年5月-2013年11月,乐亭县医院共分娩2 802例,产后出血者180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6.42%.与产后出血有关的因素包括:高龄(年龄≥35岁)、肥胖(体重指数≥24)产次≥2次、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多胎、巨大儿、剖宫产、阴道助产.产后出血组中胎盘因素(粘连或植入或残留)、软产道裂伤及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胎儿体重≥4 0009、剖宫产、产次≥2次与产后出血有关.结论 及时发现高危因素,重点关注高危因素孕妇,正确处理产程,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并尽快处理,改善预后.

    作者:王炜;陈燕;邢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置胎盘期待疗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的临床效果和终止妊娠的方法.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煤炭总医院诊治的66例前置胎盘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置胎盘根据无痛性阴道流血史、B超检查能及时作出诊断,期待治疗能够延长孕周、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母儿预后.结论 期待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母儿预后,可作为前置胎盘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黄蕊;巩传红;王淑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现代医学模式下放射肿瘤学研究生的培养探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医学体系和医学教育模式也必须相应的转变,以适应现代健康、医学观念的改变,对于放射肿瘤学研究生的培养,还需在医学知识方面培育以外,还需在人文素质、科学素养方面培育,并结合循证医学资源合理的进行培养.

    作者:马红兵;任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