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匹多莫德对于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其免疫功能的变化观察

郭荣彦

关键词:匹多莫德,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 儿童
摘要: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二组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3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Ig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匹多莫德能显著提高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伴发葡萄膜炎6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常可导致机体各种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眼部损害是发生较早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眼部严重并发症主要是视网膜病变及颅神经病变引起的视功能障碍甚或失明[1].而糖尿病伴发葡萄膜炎者临床并非少见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62例糖尿病伴发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期望能对此类患者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

    作者:熊渤辉;赵桂霞;吕承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死血清IL-6、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颈动脉超声法将106例经头部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斑块易损组和斑块稳定组,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测量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水平.结果 106例ACI患者中,83例检出斑块,检出率为78.3%.83例患者斑块多分布于左颈总动脉,其次为左颈动脉分叉处及右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易损组血清hs-CRP、IL-6浓度依次为(7.7±3.8)μg/ml、(97.6±20.4)pg/ml,显著高于斑块稳定组和无斑块组(P均<0.05).结论 血清hs-CRP、IL-6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关系密切,对评估病情与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祝腊香;庞洪波;李雪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针对引起阴道分娩早期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护理干预避免自然分娩后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 将我院阴道分娩产妇186例随机分成93例对照组和93例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重视产程中细节护理,观察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结果 干预组产后出血发生率(P<0.05),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阴道分娩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率.

    作者:牛建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上颌前牙龈下根折正畸牵引联合修复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龈下根折正畸牵引联合修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30例龈下根折的患者采用正畸牵引联合修复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治疗时间2~3个月.结果 30例患者龈下根折通过正畸牵引使龈下根折牵引至龈上,结合龈切除术使龈下根折的患者降低了修复难度,提高了修复效果,患牙修复成功率明显提高,远期效果比较满意.结论 对上颌前牙龈下根折患者采用正畸牵引联合修复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孙连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措施

    目的 探讨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措施.方法 按照国家门诊药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我院门诊药房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门诊药房制度建设和强化科学管理,提高药师的综合素质,为门诊患者提供全面的、个体化的药学服务.观察门诊药房规章制度、药师综合素质以及门诊医生、患者的满意度变化.结果 ①门诊药房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可行.②药师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专业知识、心理素质、沟通技巧和药学服务能力显著提高.③门诊医生和患者对药师的药学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制度建设、药师综合素质、开展个性化药学服务是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提高服务质量要始终面向门诊医生和患者需求.

    作者:陆晓霞;窦文琴;钱双燕;居晓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喉鳞癌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喉鳞癌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并对其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8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初治的喉鳞癌患者62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62例喉鳞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72.6%,手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及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58.2%和39.8%,三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46.7%,无淋巴结转移的为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治疗方式是主要的预后指标.结论 综合治疗是喉鳞状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方式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作者:张再兴;张海生;孙静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室穿刺点锥颅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脑室穿刺点锥颅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基底节区脑出血180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85例,采用脑室穿刺点锥颅置管引流;对照组95例,采用颞部锥颅置管引流,比较二组血肿清除快慢和再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5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h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室穿刺点锥颅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陈建平;耿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对疾病诊治依从性的变化.方法 确诊PCOS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依从性.结果 健康教育结束后,98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明显提高(785%比50.0%,P=0.000);对疾病的诊治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PCOS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接受诊治的依从性,防止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左振伟;杜焕青;白洁;侯灵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分型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目的 通过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临床分型并施以相应的显微手术方法,探讨不同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5例前交通动脉瘤分为视交叉型(前下型)和纵裂型(后上型)二组.对于视交叉型,在抬起额叶显露鞍上池时预先阻断载瘤动脉,然后将瘤颈夹闭.对于纵裂型,将戴瘤动脉临时阻断后,将动脉瘤体从双侧A2之间向前翻出并电灼塑型,瘤颈显露清楚后将其夹闭.结果 15例患者瘤颈均成功夹闭,12例(80%)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总恢复良好率为86.7%.其中,视交叉型组的恢复良好率83.3%,纵裂型的恢复良好率77.8%,二种分型恢复良好率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结论 视交叉型前交通动脉瘤早期容易破裂出血,分离瘤颈及夹闭较容易;纵裂型前交通动脉瘤早期不容易破裂出血,但分离和夹闭较困难,临床分型可用于术前评估手术难度及指导术中的手术方法,但该分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刚中;顾峰;刘光辉;王甲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疼痛原因分析与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患者化疗期间疼痛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患者痛苦.方法 对51例癌症患者进行疼痛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疼痛与心理、肿瘤、化疗、睡眠障碍等因素有关.结论 对患者应做好化疗前的心理护理、疼痛的评估,预防和护理好化疗出现的并发症,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可减少和缓解患者的疼痛.

    作者:吴婉萍;叶晖蓉;赖保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踝部血压测量在乳腺癌术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健侧上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测量踝部血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00例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置管前对其测量健侧上肢肱部血压和踝部血压,腘窝血压.结果 患者踝部血压和上肢肱部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腘窝血压和上肢肱部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踝部血压测量法可行.

    作者:王平;丁荣楣;田奕;马立君;吕杭;徐雪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呼吸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给予体能锻炼、呼吸肌锻炼、氧疗、心理与行为干预等呼吸康复治疗措施,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体重指数、6min步行测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分(MMRC)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二个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6个月后患者BODE指数中体重指数、肺功能有改善(P<0.05);6min步行测验、MMRC和ADL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呼吸康复治疗可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ADL,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春;余生源;段炼;浦创;叶芳;李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剖宫产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选择同期无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52例作为对照病例,比较二组产妇相关因素差异.结果 切口感染组:产妇年龄(30.22±3.12)岁、不良心理反应32.69%、体质量指数(33.92±2.03)kg/m2、阴道检查及肛检(3.12士0.55)次、发生滞产22.22%、不合理应用抗生素56.00%、手术时间(67.12±7.56)min均高于无切口感染组的(26.56±4.07)岁、11.53%、(23.85±1.11)kg/m2、(1.65±0.34)次、19.23%、(51.57±8.22)min(P<0.05);白蛋白水平(33.92±2.03)g/L低于无切口感染组的(36.87±1.96)g/L(P<0.05);切口感染组产妇母乳喂养71.15%低于无切口感染组的88.46%、住院时间(10.87±1.47)d长于无切口感染组的(7.45±2.09)d(P<0.05).结论 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复杂,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君萍;李换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糖尿病足40例临床护理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识别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加强糖尿病足的教育和对危险因素的处理,对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建立医患互动的整体护理模式,结合临床活血化瘀、控制血糖和促进创面愈合用药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亚敏;宋慧娟;石勇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雅园社区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现状与应对策略

    为了解天津开发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效果,雅园卫生服务站对辖区60岁以上人群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防治方案,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社区内总人口数15 900人(常住),其中>60岁老人1 030人(6.48%).自愿参加系统检查有效数据447人.其中男174人,女273人;平均年龄67.50岁.

    作者:张建文;张立群;刘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全膀胱切除37例术后护理分析

    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膀胱恶性肿瘤的标准方法,由于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我们通过研究来我院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对其手术护理过程中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37例的病历资料,男18例,女19例,患者年龄小33岁,大68岁,平均45.5岁;患者中膀胱癌34例,此外嗜铬细胞瘤、腺性膀胱炎及膀胱结核各1例.在膀胱癌患者中,临床症状多发的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其中初发患者28例,复发者9例;有膀胱恶性肿瘤症状者共29例,具有多发性.所有37例患者中,按病理类型分类,尿路上皮癌23例;按WHO标准Ⅲ级12例;膀胱原位腺癌2例;多发性乳头状癌1例.

    作者:高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调查

    目的 调查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状况,并对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进行分析,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计算出医院感染率、科室和部位、医院感染分布及其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统计,根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资料,按菌株数量计算出主要病原菌的构成比.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3.18%.各科室均有医院感染发生,其中烧伤科、神经外科、ICU感染率高,分别是15.61%、10.11%、9.38%;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其次是皮肤软组织、泌尿道,构成比分别为41.07%、25.68%、18.12%;60岁以上年龄组和<10岁的年龄组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为6.39%和4.02%.抗生素使用率为71.3%,其中妇产科使用率高,为96.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第一位.结论 医院感染率在不同科室的分布不同,以呼吸道感染常见,抗生素使用率均高于卫生部的要求,而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作者:段宝生;王艳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理疏导干预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在孕妇学校开展心理疏导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为降低产后抑郁发病率找到一种好的干预方式.方法 抽取我院孕妇学校中孕龄不足10周的孕妇120名作为观察组,抽取12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参加孕妇学校普通授课的基础上,参加由我院心理科开展的团体心理疏导,对照组只参加孕妇学校普通授课.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在产后1~5周进行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筛查.结果 观察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9.48%,对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1.43%.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妇学校开展团体心理疏导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崔孝菊;黄维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对照组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二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结论 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张效梅;谢五平;程建利;赵二会;齐琳;杨玉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中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12月我院收治的286例住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女,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143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的14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二组产后抑郁情况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对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二组产后抑郁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抑郁症发生明显减少.结论 对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俊红;邱忠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