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7年龙岩市某校学生肺结核患病及密切接触者调查

宋瑛;饶佩琳;罗忠荣

关键词:龙岩市, 学生, 传染性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学校, 有效预防, 及时控制, 肺结核病, 疫情, 消除, 调查
摘要:2005年龙岩市某所学校发生1起传染性肺结核疫情,2007年又在同所学校发现1例学生患传染性肺结核.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性肺结核病的发生,我们对该所学校患病学生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2005~2007年济南市麻疹疫情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近3年济南市麻疹发病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济南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济南市合计报告麻疹762例,年均发病率为4.18/10万.年均发病率城区与近郊为4.89/10万,远郊为3.44/10万(P<0.01).762例病例中,3~7月占64.70%,11~12月占20.47%;男性占56.56%,女性占43.44%;<8月龄占17.19%,15~34岁占36.35%,35~69岁占6.56%;流动人口占9.97%;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14.44%;暴发疫情25起,发病127例.[结论]济南市麻疹发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存在局部暴发.

    作者:赵小冬;胡艳霞;宋晓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当代中国公共健康伦理研究

    我国对公共健康伦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公共健康伦理的研究主要涉及公共健康伦理的定义,公共健康伦理与医学伦理、生命伦理的联系与区别,公共健康伦理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公共健康伦理的原则等等.但是,我国公共健康伦理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宏观的价值目标.

    作者:喻文德;李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003~2006年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论文被引统计分析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客观评价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优势学科和突出科技人才,为学科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文献引证数据库>,对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2006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6年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论文被引率为46.33%(246/531),以2003年被引率高58.56%(65/111);以疾病控制学科的被引率高64.75%(79/122);被引频次多达16次.[结论]从统计数据中反映出本中心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对指导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时念玲;胡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007年鹤壁市某医院1 001例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现状,探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鹤壁市某医院2007年外科手术后1 001例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 00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64例,感染率为6.39%.切口感染率,男性为8.37%,女性为4.21%(P<0.01);2~17岁为4.36%,18~60岁为5.88%,>60岁为10.48%(P<0.05);急诊手术为8.45%,非急诊手术为4.17%(P<0.01);手术持续时间>5 h的为16.67%,≤5 h的为3.67%(P<0.01);上午手术者为4.23%,下午、晚上手术者为11.68%(P<0.01);夏秋季手术者为8.35%,冬春季手术者为4.60%(P<0.05);Ⅰ类切口为3.83%,Ⅱ类切口为6.34%,Ⅲ类切口为10.05%(P<0.05);消化系统手术为8.33%,运动系统手术为9.13%,其他系统手术为4.13%(P<0.05或P<0.01).感染切口分泌物病原菌检出率为85.71%(48/56),其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合计40株,占83.33%.[结论]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别、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季节、切口类型及手术部位有关.

    作者:崔清华;李雪梅;纪双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研究

    中国人口80%以上生活在农村,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走向衰落,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失去了医疗保障.

    作者:常巍;罗家洪;李晓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006年苏州市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调查

    [目的]研究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应对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建设,提高防控水平.[方法]2006年,在江苏省苏州市随机抽取农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910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910人,相关风险意识(满分为90分)为(36.85±6.78)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满分32分)总体得分为(16.93±4.64)分.调查对象认为本单位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人力资源、药品储备和检测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结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薄弱.

    作者:施宇佳;徐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突发化学事件的现场医学救援处置方法

    突发化学事件是由于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失控或人为散播造成的人员、社会和环境的危害事件.

    作者:李秀芹;刘文华;赵进沛;于瑞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006年大连市伤害监测点医院首诊伤害病例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大连市伤害发生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监测网络系统,为制定干预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大连市沙河口区监测点医院急诊室、其他门急诊及临床科室诊断为伤害的全部首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合计报告伤害病例10 537例,其中男性占68.09%,女性占31.91%;25~34岁占23.30%,35~44岁占20.17%,20~24岁占15.36%;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钝器伤(占28.98%)、跌倒/坠落(占22.60%)、刀/锐器伤(占18.87%)、机动车车祸(占16.76%)、动物伤(占1.78%);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占19.33%)、贸易和服务场所(占19.11%)、公共居住场所(占16.39%)、家中(占16.27%)、工业和建筑场所(占14.16%);伤害发生高峰时间在8:00~12:00和16:00~22:00,高发月份为1、7、10月,每周周一稍高;非故意伤害占70.86%;轻症占67.37%;治疗后回家的占79.98%,死亡的占0.15%.[结论]伤害发生的重点人群是男性,20~44岁青壮年,应针对重点人群、多发地点、高峰时间和多发季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战贤梅;许放;刘明禹;杨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002~2006年青岛市四方区育龄妇女死亡资料分析

    [目的]准确掌握育龄妇女死亡率和死亡原因,探讨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青岛市四方区2002~2006年育龄妇女(15~49岁)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6年育龄妇女累积死亡268例,年均死亡率为32.17/10万.年死亡率(/10万),2002年为34.26,2003年为28.99,2004年为30.68,2005年为35.75,2006年为31.20;15~19岁为7.66,20~24岁为8.18,25~29岁为9.69,30~34岁为20.27,35~39岁为30.28,40~44岁为80.10,45~49岁为84.28(P<0.05).268例死亡者中,恶性肿瘤120例,意外死亡55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50例,其他疾病死亡43例.[结论]青岛市四方区育龄妇女死亡率较低,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和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厉彦芳;郭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介入放射工作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各种介入技术的广泛推广.介入放射科医护人员长期工作在电离辐射、生物污染、意外伤害、空气污染等的环境中,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心身健康,现将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刘斌;坚永彬;胡宗华;于桂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某竹地板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竹地板生产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为预防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厂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并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气象条件的测定点合格率分别为100.0%、100.0%、58.8%、78.6%.[结论]该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是生产性噪声和不良气象条件,应及时采取噪声治理和防暑降温措施.

    作者:谢德兴;陈彬霞;李筱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甲醇中毒远视力损害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急性甲醇中毒所致的远视力损害进行分级,并将常规和综合2种方法治疗后的远视力情况及2个月后复查结果,进行前后对照分析.[方法]对27例54眼急性甲醇中毒者按现行诊断标准进行分级后,对各不同分级中毒者的远视力情况,使用视力损害分级(WHO,1973) 标准进行分级.使用常规和综合方案于治疗前后进行远视力检查,其检查结果连同2个月后复查的相同项目进行前后对照,2种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常规和综合方案2种治疗方法比较,对于提高远视力,后者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1.0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和复查三者分别为0,51%和43%.[结论]综合治疗方案疗效优于常规方法,远视力的提高不是治愈的唯一标准.

    作者:程建新;张少冲;林秋红;李静;张维生;李聪;韦霞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青岛健康教育基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从整体上对居民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根本途径[1].2007年,青岛市建立了5个市级公立医院为基础的市民健康教育基地和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室.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动员的方式,以基地为固定阵地,实现健康教育工作由以宣传为主向行为干预、健康促进模式的转变.

    作者:刘辉;李善鹏;綦斐;林永峰;李兰;朱敏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从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42:K86的报告

    2007年8月24日,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某村村民在家就餐后,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呈水样便,有脱水症状.惠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从采集的5例患者的粪便中检出3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42:K86,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军;朱静霞;杨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007年龙岩市某校学生肺结核患病及密切接触者调查

    2005年龙岩市某所学校发生1起传染性肺结核疫情,2007年又在同所学校发现1例学生患传染性肺结核.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性肺结核病的发生,我们对该所学校患病学生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

    作者:宋瑛;饶佩琳;罗忠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湖北海棠的毒性研究

    [目的]研究湖北海棠的毒性.[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 30 d喂养试验.[结果]湖北海棠属实际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湖北海棠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作者:郭婕;张天亮;卢连华;程东;颜燕;杨非;谢玮;张东新;姚文环;张静;曲保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克拉玛依市共青团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调查及短期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共青团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评价对其进行短期培训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的效果.[方法]2008年3月,在克拉玛依市选择151名共青团干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教学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短期培训,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调查151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培训前为76.53%,培训后为93.67%(P<0.01﹚;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培训前为87.81%,培训后为99.47%(P<0.01);对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认为应同情和关心者,培训前占82.12%,培训后占85.43%(P>0.05);对婚前性行为表示反对者,培训前占60.93%,培训后占68.87%(P>0.05).[结论]共青团干部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高,短期培训后艾滋病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者:丁晓卫;林彬;阿斯木古丽;郭俊;曾克芬;胡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004~2007年防城港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实行网络直报以来传染病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为总结防制经验、及时调整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防城港市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合计报告传染病19种、18 200例,死亡97例,年均发病率为574.85/10万,病死率为0.53%.其中,2004年发病4 959例,发病率为625.48/10万;2005年发病3 929例,发病率为494.03/10万;2006年发病4 588例,发病率为585.49/10万;2007年发病4 724例,发病率为594.73/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肺结核(213.64/10万)、病毒性肝炎(123.41/10万)、梅毒(82.53/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47.06/10万)、淋病(32.53/10万).[结论]防城港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形势仍十分严峻,重点防治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作者:龙海艺;黄飞;许文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1起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伪造健康证案例分析

    从事公共卫生人员使用伪造健康证,危害极大,也是公共卫生执法面临的新问题.本文就此案例如何依法处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拟定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

    作者:房建村;西大伟;刘小云;刘新秀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003~2007年姜堰市沈高镇卫生院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资料分析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人类常常被狂犬或携带狂犬病毒的犬、猫、鼠等动物直接咬、抓伤或添及黏膜而感染.为进一步掌握姜堰市沈高镇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发病的因素,控制疫情的发生与蔓延,作者对该镇2003~2007年被动物伤及到沈高镇卫生院狂犬病门诊就诊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沈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