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智治疗妇科病药对经验

黄鑫;高培雄;柏江锋;高智

关键词:高智, 药对, 妇科病, 名老中医经验
摘要:药对,又称对药,一般由两味中药配伍组合而成。在“七情和合”的理论基础上,古今医家在医疗实践中创制了很多简单有效的药对。本文选取高智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病常用的七组药对,整理其性味功效和主治用量,分析其配伍特点及作用机理,以便更好地研究中药七情配伍的临床应用及方剂组合的规律特点,继承发扬名老中医经验,供广大中医师参考借鉴。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研究痰热清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痰热清与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一个疗程(7天),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时,疗效确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可作为临床急性支气管肺炎的常规疗法。

    作者:赵文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终完成47例,对照组终完成46例。治疗组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在吞咽治疗仪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摄食前训练、个体化摄食指导等护理干预。两组患儿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Sheppard的吞咽障碍调查问卷( Dysphagia Disorders Survey,DDS)和Kaup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DD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Kaup指数治疗组患儿的正常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的吞咽功能,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儿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青云;张建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药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简称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骨质再生后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疾病,是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常见病症。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本病病情复杂,病程长,目前尚缺乏根治性疗法,治疗手段多以治标为主,有一定的治疗难度。内科治疗无效时,则考虑外科治疗。本病属中医“骨痹”、“腰腿痛”范畴,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上有明显的优势,临床中医药疗法甚多,如中药内服、外治(敷贴、薰洗、中药离子导入、针灸推拿)、综合疗法等。因其痛苦少、疗效好而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赵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有毒中药使用宜忌苍耳子

    性味:味苦、甘、辛,性温;有毒。归经:归肺、肝经。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应用: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材裕丹参道地性探讨

    目的:探讨中药材裕丹参的道地性,为裕丹参的种植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从生产历史、药材品质、地理条件、气候特点、种植技术等方面对中药材裕丹参的道地性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河南方城裕丹参生产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道地药材,生态环境适合裕丹参生长,种植科学规范,无论野生还是家种,其有效成分含量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结论裕丹参为道地药材,可扩大生产,为临床提供优质中药材。

    作者:张朝民;查道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李可老中医治痹经验探讨

    以《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和《李可医案处方集》等书为依据,结合《黄帝内经》理论等从四个方面论述、总结了山西老中医李可临床治疗痹症的经验,认为其学术特色为痹症多寒湿,扶阳散寒除湿是基本治法;正虚邪伏是顽痹痼疾的一大特点,正虚为人体脾肾阳气的虚衰,伏邪多为寒湿瘀痰,治疗上要扶正、开表、透邪;方药应遵循仲景法度,量重、药峻、方复是疗效的关键;痹症的治疗尚要辨六经、别阴阳、明寒热、知调养、护脾肾等。

    作者:魏文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水肿患者的辨证施膳

    合理饮食对水肿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将水肿患者的分为风水泛滥、水湿浸渍、湿热壅盛、脾阳不振、肾虚水泛五中证型,分别进行辨证施膳,并制定具体的食疗方。辨证施膳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为广大患者减轻了痛苦,缩短了病程,促进患者康复,使护理工作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扩延,此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周新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通脉养心丸组与复方丹参片组各30例。结果通脉养心丸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中医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上通脉养心丸更优于复方丹参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慧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刺加拔罐治疗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针刺加拔罐与单纯针刺治疗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脾虚湿阻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拔罐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在减轻患者体重、减小腰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刺加拔罐治疗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作者:马素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结合护理胸腰椎骨折并发腹胀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因胸腰椎骨折后并发腹胀、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结果观察组无腹胀发生率(87.5%,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时间为(24.1±3.4)小时,对照组排便时间为(40.6±4.3)小时,两组骨折后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胸腰椎骨折引起患者腹胀及便秘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提倡。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复方苦参在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在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的应用研究及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给予复方苦参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放疗,观察两组毒副作用、生活质量,近期疗效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毒副作用中,骨髓抑制发生率、消化道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复方苦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病人,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减轻放疗反应,延长生存期。

    作者:闫琳;巴楠;王丽娟;郑晓珂;张剑;张红巧;邢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桂枝汤治疗经断前后烘汗1例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面赤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心悸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称“经断前后诸证”。绝经是女性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据统计,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78.5%,其中约10%~15%的妇女症状较明显,要就医治疗。恩师采用桂枝汤治疗经断前后烘汗数例,效果显著,现例举典型病例1例,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刘子微;贾梅;姚美玉;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胡淑萍应用杏苏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经验举隅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机体防御功能尚未完善,气候多变之时,六淫邪气易由口鼻皮毛而入犯其肺卫,使肺失宣降而致咳嗽,临床以热咳为多,但又因小儿寒热不知自调,易贪寒凉,故寒咳亦不少见,导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常以杏苏散为基础方,予以加减治疗小儿咳嗽,临证施治,疗效确切。

    作者:杨克飞;胡淑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目的:观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医治疗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采用服中药煎剂、中成药、常规抗感染治疗,给予心理护理,饮食调护,日常生活护理,辩证施护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病人自诊断之日起,已存活6年,目前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比例增长较缓慢,病情处于稳定期。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医治疗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帮助。

    作者:王娟;李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颅脑外科围术期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应用于颅脑外科的护理效果和临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科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患者围术期运用中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谐了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初步探讨中药师在临床药学诊疗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分析中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①药学监护,有利于患者用药安全,为患者健康提供有效服务;②中药处方审核,中药师在临床审核用药,处方审核中承担了监督安全用药的指导作用;③不良反应报告与检测,通过追踪、反馈患者治疗信息,进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现针对其作用提出几点建议,以便于中药师更好的服务于监床,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王桂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隔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乳汁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满足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分别为(19.25±7.85)h、(24.78±8.95)h、(22.82±10.92)h,较对照组的(27.45±6.45)h、(34.36±7.29)h、(30.78±11.45)h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足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平均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为(52.75±16.24) h,较对照组的(60.78±16.45) h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肠功能的恢复和乳汁分泌。

    作者:王芳;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探讨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者接近150万,幸存者中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重度致残率约占40%以上,已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中医学认为中风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其病理因素有虚、火、风、痰、气、血、毒,但对其发病的关键环节认识不一。本文通过对中风的文献进行回顾,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探讨。认为“正气亏虚”是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主要的发病基础;痰瘀互结、脑脉闭阻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主要的病机。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为急性期主要的治疗大法。

    作者:聂志玲;周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多元教学法在中医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优化组合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是学习后续医学课程的基础,生理学理论内容丰富且深奥,中医专业的学生反映这门的内容抽象难学。在中医专业生理学教学中,选用多媒体CAI技术、多媒体网络课程平台、PBL教学法、TBL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结合授课对象与教学内容,把枯燥抽象的知识通过适宜的方法,或多种方法优化组合,使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尚立芝;季书;刘永;高剑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祛瘀通络法防治间质性肺病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 ILD)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ILD患者体内凝血活性的升高及凝血-纤溶活性的不平衡可能参与了肺纤维化的过程,中医认为肺络痹阻为ILD基本病机,祛瘀通络法治疗间质性肺病在临床研究及基础实验研究中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薛鸿浩;张惠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