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蕾;李爱民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应用于颅脑外科的护理效果和临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科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患者围术期运用中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谐了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颐脑解郁方在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6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氟西汀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颐脑解郁方治疗,两组患者都实施六周的治疗,在患者的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及汉密顿( HAMD)减分疗效予以对比观察。结果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NAMD减分疗效不断提升,而观察组患者的前后变化更为明显,但是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HAMD减分疗效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颐脑解郁方应用于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袁怀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脑心同治”理论是指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治疗和同法治疗,其秉承了“异病同治”的基础理论。中医对心与脑的关系有着心脑相通的认识,西医也认为脑和心关系非常密切,并且心脑血管疾病都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以上可为“脑心同治”提供了可性行。
作者:杨晖;陈四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分析。方法选择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46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化瘀方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各指标比较,观察组TC、TG及LDL降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DL升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情况及血脂情况,疗效显著。
作者:刘利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生活基本自理比较、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习志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胃癌主要见于中医文献“胃反”“反胃”“翻胃”“隔证”“积聚”等范畴,因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胃癌的病变在脾胃,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而气滞血瘀、痰湿内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特点。分脾胃不和、痰湿积聚、气滞血瘀、脾胃两虚四型论治。胃癌经验药“蟾酥、干蟾皮、穿破石、七叶一枝花”,健脾益胃首推六君子汤,笔者辨治胃癌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邬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3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并选取同时期37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血糖、TC、TG、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效果,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焦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以《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和《李可医案处方集》等书为依据,结合《黄帝内经》理论等从四个方面论述、总结了山西老中医李可临床治疗痹症的经验,认为其学术特色为痹症多寒湿,扶阳散寒除湿是基本治法;正虚邪伏是顽痹痼疾的一大特点,正虚为人体脾肾阳气的虚衰,伏邪多为寒湿瘀痰,治疗上要扶正、开表、透邪;方药应遵循仲景法度,量重、药峻、方复是疗效的关键;痹症的治疗尚要辨六经、别阴阳、明寒热、知调养、护脾肾等。
作者:魏文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笔者运用“专题式”结合“发现式”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藏象”与“精气血津液”两章的内容教学进行探索,探讨了提出的依据及此二元教学法能举一反三地使中医整体观思想在教学中得到渗透。并阐发了“专题式”结合“发现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并探索了解决的对策。
作者:蔡华珠;陈思莹;纪立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在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的应用研究及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给予复方苦参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放疗,观察两组毒副作用、生活质量,近期疗效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毒副作用中,骨髓抑制发生率、消化道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复方苦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病人,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减轻放疗反应,延长生存期。
作者:闫琳;巴楠;王丽娟;郑晓珂;张剑;张红巧;邢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应用:1.抗肿瘤;2.改善心血管功能;3.止咳;4.抗生育。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以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收录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分析相应条文,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分别用经方中栀子豉汤泄热除烦;以黄连阿胶汤育阴清热;酸枣仁汤清热除烦;猪苓汤养阴清热,大承气汤通腑泄热。治病求本,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唯有抓住其失衡的根本,才能药到病除;不可囿于“本本”,寻求合理方案才是经方的本意,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作者:张昌秦;林雪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疤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疤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孕囊内注射甲氨蝶呤,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β-HCG<100IU/L所需时间、阴道出血干净时间、子宫下段异常回声消失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疤痕妊娠效果较好,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白素霞;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加脐疗对上腹痛综合征(EP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240例EPS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和铝碳酸镁咀嚼片口服治疗;中药组给予香芍止痛丸口服;脐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香芍止痛丸艾灸;联合组给予香芍止痛丸口服加脐疗,疗程4周。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并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GAS及IgG水平。结果四组总有效率为60.71%,79.31%,61.29%,90.63%,联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及脐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联合组血清GAS水平明显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脐疗组(P<0.05)。治疗后脐疗组及联合组血清IgG较治疗前增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EPS疗效显著提高,促进胃肠动力,并提高患者体液免疫水平。
作者:郝筱倩;杨斌;刘兴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黄连阿胶汤化裁并联合针刺治疗失眠疗效肯定。本文入选68例失眠患者,辨证均属阴虚火旺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黄连阿胶汤化裁并联合针刺治疗失眠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若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间质性肺疾病( ILD)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ILD患者体内凝血活性的升高及凝血-纤溶活性的不平衡可能参与了肺纤维化的过程,中医认为肺络痹阻为ILD基本病机,祛瘀通络法治疗间质性肺病在临床研究及基础实验研究中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薛鸿浩;张惠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满足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分别为(19.25±7.85)h、(24.78±8.95)h、(22.82±10.92)h,较对照组的(27.45±6.45)h、(34.36±7.29)h、(30.78±11.45)h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足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平均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为(52.75±16.24) h,较对照组的(60.78±16.45) h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肠功能的恢复和乳汁分泌。
作者:王芳;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终完成47例,对照组终完成46例。治疗组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在吞咽治疗仪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摄食前训练、个体化摄食指导等护理干预。两组患儿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Sheppard的吞咽障碍调查问卷( Dysphagia Disorders Survey,DDS)和Kaup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DD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Kaup指数治疗组患儿的正常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的吞咽功能,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儿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青云;张建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住院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感染发生原因。方法选取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病区2012年10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21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111例),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通过治疗一个疗程(3个月)后,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免疫球蛋白等因素,分析感染原因。结果治疗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感染部位及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杨东梅;尚清;马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DH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脉点滴,120滴/min,1日1次,连用3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味并配合腰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为95.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DH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LDH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路培宏;韩廷成;董松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