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对瓦斯爆炸伤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张焱焱;白俊清;郑俊中

关键词:瓦斯爆炸伤, 细胞凋亡, 中性粒细胞, 胰岛素, 炎症反应, 大鼠
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调节瓦斯爆炸伤大鼠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作用.方法 胰岛素组和非胰岛素组的中性粒细胞(PMN)分别培养,3、6、12、18、24、36h,比较二组PMN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胰岛素组的PMN的凋亡率显著高于非胰岛素组(P<0.05).结论 胰岛素促进了PMN以凋亡形式的死亡.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X线、CT、MRI检查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评价三者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片、MRI以及CT影像资料.结果 MRI对早期关节病变的敏感性显著高于X线(P<0.05),可显示CT不能显示的关节旁软骨异常、骨髓内病变.MRI、CT均可将AS诊断提高Ⅰ~Ⅱ个级别.结论 X线作为常规检查的手段,经济,但显示率较低;CT对关节面骨质的侵蚀破坏、关节间隙内线样钙化较X线清晰;MRI能够显示X线、CT不能观察到的早期骨髓水肿、滑膜水肿等细微病变.三者结合能准确的反映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改变,并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分级.

    作者:周子和;李国权;朱世培;牟方胜;刘国庆;周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58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方法及时机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8月的SAP病例58例,评估常规保守治疗、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手术三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的时机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SAP治疗中积极常规治疗治愈率高;早期(<72h)血液滤过不良反应多,预后差;手术时间越早,痛死率越高.结论 SAP的早期宜采取积极的常规保守治疗,稳定内环境;慎重选择血液滤过;推迟手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作者:许玉花;王磊;郭继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颅内压监测及侧脑室外流联合脑脊液置换在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及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在脑室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患者被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联合治疗组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定期脑脊液置换术.对照组单纯行脑脊液置换术.所有患者分别在第1,2,3,7,10,14,21d同时采用腰穿测颅内压和无创颅压检测仪测颅压,另外予格拉斯哥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二组颅高压和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同时检测,二种监测颅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更有效减少颅内高压,改善预后,同时应用无创颅压监测与有创颅压监测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李富勇;高祚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氯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蛋白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CGN患者,给予氯沙坦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周和12周24h尿蛋白定量、平均动脉压(MBp)、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和MB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和SC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氯沙坦可以有效减少CGN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延缓肾小球硬化进程,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

    作者:王飞;庞家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入选2011年4月-2013年3月我科确诊AMI患者74例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于确诊时即采集静脉血测定H-FABP水平.根据其测定值将患者分为二组,A组:H-FABP<65 ng/ml;B组:H-FABP≥65ng/ml.比较二组间临床资料及确诊后30d、18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衰超声指数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二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确诊后30d及180d时LVEF均比B组高而LVEDD、LVESD及心衰超声指数均比B组低,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诊后30d及180d时,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其中A组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率低于B组,但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的测定为评价AMI患者的短期及长期心功能提供了客观的信息,具有广阔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凤云;杨凤兰;张秀萍;刘志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姜黄素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其细胞活性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姜黄素能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且有效的抑制其分泌VEGF的水平.姜黄素作用组与对照组上清液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姜黄素抗VEGF的药理活性,很可能在翼状胬肉发病及发展的关键环节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

    作者:陆成伟;薛春燕;董宇;周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性损伤调查分析及防护策略

    目的 医院感染一直是威胁医护人员自身健康的严重问题,尤其是与患者时刻紧密接触的护理人员,本研究调查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自我防护、防止感染等情况,为制定护理人员防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无记名的方式分别随机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220例,调查其掌握医院消毒剂作用范围情况、对医院防护的看法、防护过程中是否接触过患者的血液、是否戴口罩等21项问题,并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结果 现阶段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防护工作中存在着不足,医护人员及医院不注重防护认识管理,必然导致暴露后感染的增加.结论 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管理,建立防护路径,以避免大多数暴露性损伤,并有效减少暴露后感染几率.

    作者:王淑芹;吕林英;王伟;王丽;李金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大学生无偿献血反应115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并分析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时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调查了近3年参加无偿献血并出现献血反应的大学生115例,并结合当前献血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生理条件、献血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态度、技术等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 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及加大宣传力度等可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肖素红;卢蕾;成静;杨萍;张伟峰;李艳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泼尼龙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二组不同剂量甲泼尼龙配合有效地护理措施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及激素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儿内科住院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二组均给予抑酸、解痉、改善血管通透性等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26例,给予中大剂量甲泼尼龙[10mg/(kg· d)]治疗,3d后减半量并规律减量至停药;对照组22例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2mg/(kg·d)]治疗,病情缓解后激素减量同治疗组.同时二组均给予合理积极地护理治疗.观察比较二组皮疹消退时间、腹痛、消化道出血缓解及消失等消化道症状缓解的时间及二组是否出现消化道出血加重、应激性溃疡、继发感染,严重高血压等明显激素副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皮肤紫癜消退时间更快,同时腹痛、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症状缓解所需要的时间更短,且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应激性溃疡、继发感染、严重高血压等明显激素副作用,院外随访1个月无明显异常.结论 早期应用中大剂量甲泼尼龙配合正规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合理且安全的选择.

    作者:李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O2对人胃癌MKN-45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44v6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CO2气腹环境对胃癌细胞增殖转移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44v6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MKN-45细胞株,模拟CO2气腹环境,将人胃癌MKN-45细胞株暴露于体外模拟CO2气腹环境中,持续作用1,2,3h后,置于常规培养箱中,分别培养24,48,72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MKN-45细胞VEGF、CI44v6 mRNA的表达.结果 ①CO2处理后MKN-45细胞VEGF、CD44v6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相同培养时间下,VEGF mRNA的表达量于CO2处理2h达到高峰,CD44v6于1h即达高峰(P<0.01);③相同CO2处理时间下,VEGF mRNA的表达量于培养24h即达高峰,CD44v6于48h达到高峰(P<0.01).结论 CO2气腹环境可促进MKN-45细胞生长转移因子VEGF、CD44v6表达增加,从而增强MKN-45细胞的增殖转移能力.

    作者:孙秉赋;孙玉倩;张博;崔明新;栾明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22例手术分析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 22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区段切除13例;乳晕下导管+乳腺肿块切除5例;切开引流,二期切除病变导管3例;单纯乳房切除术1例.随访20例,复发2例.结论 手术是治疗本病有效的方法,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冯艳玉;朱泽卫;林俊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卡式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临床配血相容性中的应用

    目的 对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二种方法在临床配血相容性的比对.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同时对输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和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双盲平行试验,阳性结果利用传统手工抗人球法比较其准确性和灵敏度.结果 在12 62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中,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有主测和次测不相合24例,占0.19%,其中主测17例,次测6例,假阳性1例.检出血浆不规则抗体阳性17例,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6例,假阳性1例.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测和次测不相合15例,不相合率占0.12%,其中主测12例,次测3例,检出血浆不规则抗体12例,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3例.结论 在输血工作中选择微柱凝胶法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更能对预防各类急慢溶血性输血反应,减少无效输血的发生.

    作者:颜沛云;杨浩;陈桂成;陈龙菊;黄秀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预防ICU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应用于ICU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435例为对照组(未开展人性化护理组).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426例为观察组(人性化护理组).比较二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胃管、导尿管、静脉置管、引流管非计划拔管率1.17%、2.11%、2.82%、0.00%低于对照组3.68%、4.83%、11.26%、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人性化的护理能够降低ICU置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

    作者:宋玉兰;龙玉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度功能性便秘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肝功能及肠道功能的影响和护理

    目的 探讨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道功能、肝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2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2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SFC患者,随机分成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观察手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白蛋白变化、转氨酶变化、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结SFC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经验.结果 EEN组手术后排气(2.53±0.49)d,手术后排便时间(3.13±0.30)d,手术后住院时间(12.53±0.32)d,均较DEN组减少(P<0.05);EEN组术后7d白蛋白与DEN组相似(P>0.05),但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DEN组(P<0.05);EEN组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DEN组,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腹泻发生率(71.4%VS 75.0%)和吻合口瘘发生率相似.结论 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加快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保护肝功能,不增加腹泻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作者:张显茹;王明智;单慧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49例,其中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3例,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26例.以二组患者住院时间(d)的长短,护理满意度作为标准来进行护理效果的评价.结果 通过细菌培养检测,共检出病原菌137株,二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高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23%(对照组),鲍曼不动杆菌25.00%(观察组),二组病原菌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3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d,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咏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黄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伴心律失常1例

    黄蜂蜇伤在临床较为常见,但发生过敏性休克伴心律失常者较少见[1].我院抢救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男,24岁,监狱犯人.在2012年8月22日19:20值班时发现玻璃窗上有一大黄蜂用手指去抓来玩,不慎被大黄蜂蜇到右示指,当时局部疼痛伴有毒针残留,自己拔出毒针并挤压毒素.伤后5min出现头晕,胸闷、心慌、全身广泛性风团,在送我院途中3min出现神志不清.查体:T 36.2℃,P31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40/10mmHg.呼之不应,急性面容,全身广泛性红色风团,双肺广泛性哮鸣音及少量湿性哕音.心电监护示: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心率31次/min,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血氧饱和度32 %.既往无心血管病病史.

    作者:陈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甘草酸二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博来霉素(BLM)所致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造模并移入MSC后,腹腔注射甘草酸二胺28d,测定相关生化指标,PCR检测移植MSC向肺脏的迁移、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泡Ⅱ型细胞(ATⅡ)的数量.结果 与MSC组相比,甘草酸二胺+ MSC组(GMSC组)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PY)和血清MDA含量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升高.sry基因表达明显增多(P<0.01),肺组织ATⅡ增多.结论 甘草酸二胺对MSC治疗肺纤维化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机体内的抗氧化和促进MSC向肺组织的移入和向ATⅡ的转化有关.

    作者:黄坤;吴晓梅;王欣燕;康小文;肖金玲;李兆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认知干预与康复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我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与康复护理.分别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SS-QOL(生活质量量表)对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SCL-90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二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S-QOL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二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干预与康复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良好,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李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三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煎服、直肠滴注、静脉滴注中药三联联合治疗.对照组以静脉滴注银杏叶注射液+胞磷胆碱,疗程均为14d.比较二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脑血流量改善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二组患者脑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中药三联疗法疗效显著,并可以显著改善脑血流量.

    作者:阎广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神经病学医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国际医学交流日渐增加,当今的医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医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培养和提升.10余年来各大医学院校应教育部的要求,积极推动使用英语进行医学双语教学,侧重于以英语做载体来传授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公共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能力[1].本文探寻公共英语和双语教学之间的一种衔接教学方法,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实践,旨在提升学生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减轻双语教学教师压力,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作者:霍阳;高旭光;陈江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