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李红光

关键词:手术室, 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对策
摘要:手术室是医院的特定环境,是实施手术治疗的集中场所,工作紧张而繁忙,工作环境特殊而复杂,手术室封闭的环境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护士的健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使手术室护理人员成为高危群体.因此,如何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减轻有害因素对自身的危害尤为重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非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mg,1次/d).二组分别于服药后6个月复查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对临床心血管事件作随访登记,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随访期间吡格列酮组在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组患者分别与治疗前比较,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变化(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二组间比较,治疗前后血脂、空腹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孙盘丽;贾合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186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我院186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173例.结果 186例治愈185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手术患者单纯性阑尾炎53例,化脓性阑尾炎92例,坏疽性阑尾炎31例,阑尾穿孔10例.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为1O~41d,平均14.5d.术后创口感染12例,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4例,胃肠功能恢复延迟7例.结论 对有腹痛、发热的老年患者,或者腹痛、恶心、呕吐者,就要考虑有急性阑尾炎的可能.治疗应尽早选择手术.

    作者:彭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神经梅毒9例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9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9例血清和脑脊液梅毒学试验均阳性,影像学多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的脑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脑室周围等,可以肢体麻木、偏瘫等症状就诊,首诊常被误诊为脑卒中、老年性痴呆、颅内肿瘤等.结论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首诊易误诊;临床表现及血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是确诊的依据,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征性,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作者:刘化广;韩慧;张玉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乙醇中毒致顽固性呕吐56例分析

    急性乙醇中毒引起的呕吐,临床上十分常见,但有时顽固性的呕吐严重的可以引起误吸,甚至窒息;且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胃食管黏膜损伤,我院急诊科近二年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经催醒等对症处理后,仍有顽固性呕吐的,予阿托品和甲氧氯普胺联合治疗,效果甚佳,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急诊科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经纳洛酮催醒等对症支持处理后,仍有顽固性呕吐的56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16~58岁,平均(30±7)岁,病程6~18h.

    作者:陈文亮;吴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全面仔细分析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强心理和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28例脑梗死患者中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21例,治疗效果一般的有7例,无一例发生自杀、抑郁等不良反应.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脑梗死患者清楚地认识自己所患疾病,消除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使患者重树生活的信心,使疾病的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提高.

    作者:梁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RANKL-RANK及胞内信号通路对破骨细胞生成的调节机制

    骨是一个动态的组织,其中骨形成和骨吸收在人的一生中持续存在,这个过程称为骨改建.骨组织形成是由成骨细胞完成的,而负责骨吸收的细胞是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分化、生成及功能异常会造成多种骨组织疾病,如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Paget's病等[1].破骨细胞作为人体唯一参与骨吸收的细胞,来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其分化和生成受多种信号的调节,其中RANKL-RANK及其他胞内信号通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丁士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AA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型AAS51例,占44.0%,B型AAS65例,占56.0%,二型发病率相似(P>0.05).高血压病为常见的病因(占68.1%),其次为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痛与糖尿病.AA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者101例,占87.1%,临床表现与分型有关.螺旋CT及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AAS快速的方法,准确率为100%.A型AAS病死率明显高于B型AAS(P<0.05).AAS中伴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梗、心包积液、晕厥、休克、急性胰腺炎、急性肠坏死、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并发症者住院期间病死率(64.9%)较总病死率(38.8%)明显增高(P<0.05).主动脉腔内治疗技术(TEVER)为治疗B型AAS有效的方法.结论 AAS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与分型有关,急性期螺旋CT及CTA优于其他检查,A型AAS痛死率明显高于B型AAS,合并有量度主动脉辨关闭不全、急性心梗、心包积液、晕厥、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作者:柏太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1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高血压痛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用药及临床观察.方法 158例门诊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替米沙坦及氨氯地平口服.结果 158例中69例血压正常,36例血压正常高值,41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41%.结论 高血压采用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方案合理,疗效肯定.

    作者:赵宝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骨科卧床女患者简易尿壶的制作

    骨科卧床女患者因下肢牵引、石膏固定及颈椎骨折、腰椎骨折、骨盆骨折等严重创伤,卧床时间长,而给患者带来大的不便就是排尿问题.正常成人每昼夜排尿1 500~2 000ml.为解决女患者卧床排尿问题,自制一种简易女式尿壶.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1 材料与制作选择1 000~3 000ml塑料饮料空瓶一个,拧紧瓶盖.从瓶子底部斜向距瓶身约7cm处剪一个椭圆形大口约8cm,边缘剪齐.再用胶布将边缘粘贴一周,以防划伤皮肤.即制成简易女式尿壶.

    作者:薄美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背阔肌瓣在胸壁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背阔肌瓣在胸壁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6例侧后胸壁结核患者实施胸壁结核病灶彻底清除+背阔肌瓣填塞.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结果 切口Ⅰ期愈合,无复发,胸壁外观满意.结论 应用背阔肌瓣填塞治疗侧后胸壁结核效果满意.

    作者:李立明;花光斌;朱国玺;周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ICU护士心理健康缺陷与防护对策

    ICU是一个特殊科室,重症患者多,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从事ICU护理工作的护士劳动强度大,使护士整日精神高度紧张,极易产生心理障碍[1].因此,分析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使护士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张灵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非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治进展

    临床上通常将肺水肿分为心源性肺水肿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两类.心源性肺水肿和非心源性肺水肿都表现为呼吸困难,且发生率比非心源性肺水肿为高.因此,当临床上出现肺水肿表现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心源性肺水肿而易忽略非心源性的病因,以致延误抢救与治疗.因此临床上及早诊断非心源性肺水肿至关重要.

    作者:徐春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医院内部审计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部门来说至关重要.医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应该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准则,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国家财务规定,制定相应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内部审计是指为了规范医院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堵塞各种漏洞,消除各种隐患,防止舞弊行为,保证医院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与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对医院经营活动实施的一系列内部控制方法.

    作者:朱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血管成型术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的影像学特点及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锁骨下动脉闭塞病例进行DSA检查,根据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情况选择再通的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结合文献分析将锁骨下动脉闭塞近端影像学上呈鼠尾状和完全不显影的情况分为新近闭塞型和陈旧型两种,6例新近闭塞型和4例陈旧型病例均采用股动脉插管再通术治疗,5例陈旧型采用经由股动脉插管再通术不成功结合惠侧桡动脉插管的双通道技术行再通术,本组患者均再通成功并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 ①锁骨下动脉闭塞根据影像学特点可分为新近闭塞型和陈旧闭塞型.②新近闭塞型采用股动脉顺行再通术方法简便快捷,对于陈旧性闭塞患者结合双通道技术能够完成再通手术,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柳新权;刘中青;王东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药物性肝病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56例药物性肝病惠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无任何肝病临床表现,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复查肝功能发现肝功能异常者占48.2%;有发热、黄疸、右上腹胀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者占51.8%.诱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依次为抗生素类(包括抗结核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免疫抑制剂、神经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用药、心血管类药物、中草药等.基础疾病 依次为恶性肿腐、结核病、肝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癫癎、高血脂、风湿热、血液病.结论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体征,仅在定期复查肝功能时发现肝功能损害.不典型病例极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故在使用具有肝损害作用药物时,务必定期复查肝功能,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及时处理.

    作者:何春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胃镜下取上消化道异物128例分析

    胃镜下取异物具有简捷、价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特点[1,2],已作为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首选方法.我院2000年3月-2010年3月胃镜下取上消化道异物12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①本组128例,男88例,女40例;年龄4~68岁,平均41.5岁.根据年龄分为三组,<18岁少儿组48例,18~60岁中青年组42例,>60岁老年组38例.咽部异物20例,食管异物103例,胃内异物5例.异物吞入至胃镜检查时间短50min,长10d.不同年龄组的消化道异物种类,见表1.②器械Fujunon - 200电子胃镜,Pentax -EPA- 1000电子胃镜,各种活检钳,各种异物钳,网篮,圈套器等.

    作者:白凤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出血患者体温与病情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时体温和颅内出血量,病变程度,颅内高压,脑疝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26例CT和/或MRI确诊的脑出血患者,对患者入院1周的体温与本病多个侧面之间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体温与出血量,意识障碍,体征,血压等有关,并与预后有关.结论 脑出血时,体温可反映颅内出血量及病变程度,监测体温对指导脑出血病的治疗和估计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侯光明;徐晓萍;孙伟;王飞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泪囊炎的疗效与护理

    目的 探讨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泪囊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下,对118例(123只眼)小儿泪囊炎患儿行泪道冲洗加泪道探通术.结果 所有病例经泪道冲洗后无黏脓性分泌物时即性泪道探通术,7只眼经2次探通(占5.69%),116只眼经1次探通成功(占94.31%).结论 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小儿泪囊炎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护理能提高疗效.

    作者:梁彩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CAG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对116例胃镜诊断CAG倾向:和/或病理诊断CAG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胃镜下诊断CAG倾向46例,其中36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合,符合率为78%,且病理结果中-重度萎缩者占72%,伴肠化生28例,伴不典型增生30例;病理诊断CAG 106例,其中胃镜诊断为CAG倾向者36例,仅占34%,其余糜烂性胃炎32例,胃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10例;幽门管溃疡10例;CAG的HP感染率为93%.结论 胃镜与病理诊断CAG的符合率较低,大部分CAG在胃镜下的特征性表现被糜烂、溃疡等病变所掩盖,对糜烂、溃疡等病变的边缘及周边黏膜(尤其对伴Hp感染者)仔细观察并多点活检,有助于提高胃镜CAG的诊断率.

    作者:贾万奇;吴成甫;尹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长皮瓣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其成活与氧自由基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超长随意皮瓣局部应用VEGF,探讨外源性VEGF对超长皮瓣成活与氧自由基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于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SD大鼠背部3cm×10cm单蒂缺血皮瓣模型,皮下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后第十二、二十四小时检测皮瓣组织的MDA和SOD含量,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皮瓣成活率进行测定、微血管密度的测定、组织学检查等手段来观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缺血皮瓣成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 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后,第二十四小时生理盐水组MDA含量中1/3段为(5.42±1.35) nmol/mgprot,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中1/3段为(2.79±0.22) nmol/mgprot;SOD活力测定在生理盐水组中1/3段为(58.27±12.81)U/mgprot、远1/3段为(109.71±40.13) U/mgprot,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中1/3段为(116.61±19.83)U/mgprot、远1/3段为(177.07±3.41) U/mgprot;表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提高SOD活力,增强对自由基MDA的清除.组织学检查发现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皮瓣组织毛细血管增生.生理盐水组微血管密度中1/3段为(25.57±0.88)个/cm2、远1/3段为(25.2±0.40)个/cm2,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中1/3段为(31.76±0.77)个/cm2、远1/3段为(37.26±2.97)个/cm2;说明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加中远段皮瓣组织的微血管数量.结论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缺血皮瓣成活,其机制可能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直接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提高SOD表达增加对氧自由基MDA的清除间接促血管新生相关.

    作者:金国军;张松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