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集团汽车维修店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

尚隆邦;陆德伟

关键词:汽车维修, 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 识别
摘要:目的 了解某集团汽车维修店的汽车维修的工艺、职业病危害程度,为该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年,通过现场调查、检验检测对该集团19家汽车维修店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结果 维修店存在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噪声、乙苯、丙酮、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环己酮、丁醇、其他粉尘、工频电场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该集团汽车维修店职业卫生的管理水平在近年有很大的提高,但对日常检测项目、应急救援演练、调漆间的排风装置的使用、外协方的监督等还需要加强.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60名青少年流产者性健康教育及保健服务调查

    目的 探讨惠州市青少年性键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行人工流产的60例24岁以下未婚青少年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影响青少年未婚性活动的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两年后随访,比较干预前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的改变情况;同时多部门联合为青少年提供生殖健康教育途径、场所及咨询平台.结果 60名女性年龄段以18 ~ 24岁为主,占91.67%;多为非学生,占81.67%;在校时学习成绩多为中等偏下,占80.0%;学历多为大专以下,占86.7%.受到不良家庭因素、同伴不良影响、学校负面环境、负面媒体因素影响,以及有个体不良习惯的比例均超过30%,不良家庭因素影响率高,达63.33%.在干预后,受访者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和总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前惠州市青少年性健康及性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经过长期干预,能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认知能力.

    作者:王晓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新型1,4-丁二醇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

    目的 对某新型1,4-丁二醇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建议及控制措施.方法 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析生产工艺基础上,识别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结果 1,4-丁二醇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乙炔、一氧化碳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乙炔发生单元粉尘浓度超标率为83.3%,变压吸附单元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率为50.0%,电石渣装载处乙炔浓度高达到501 mg/m3,个体噪声超标率为18.2%,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项目粉尘的关键控制点是破碎机、传送带、电石渣装载处,一氧化碳的关键控制点是解析气压缩机,噪声的关键控制点是破碎机、传送带、斗提机、甲醛风机、解析气压缩机、制冷机房氨压缩机和废水处理单元风机房.

    作者:肖庆锋;程广超;曾东;秦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安徽涡阳2014-2015年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安徽涡阳地区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布病监测方案要求,2014-2015年采集涡阳县重点职业人群血样,进行虎红乎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并对42例确诊为职业性布病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共监测职业人群406人,布病确诊42例,发病率为10.34%.42例确诊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其次为肌肉关节疼痛和乏力,主要并发症为睾丸炎,全年均可发病,未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急性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份.患者在性别、年龄、工种间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年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进员工发病率更高.结论 涡阳地区近年布病感染率有上升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重点人群的监测工作.

    作者:章静;陆军;陈葆春;胡琼;刘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炼油装置区噪声职业危害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 调查天津石化炼油部噪音职业危害情况,为噪声治理和职工噪声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现场两套炼油装置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噪声接触时间等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新炼油装置工作区域内的噪声水平基本处于85~ 95 dB(A)之间,占总监测点的78%.同类装置中新区装置的噪声的高值和低值均高于老区,而合格率均明显低于老区.新区的噪声8h等效声级明显高于老区同类装置.2009-2015年电测听结果显示新区8名岗位人员中有1人出现高频听力损失.结论 应在新老区之间设立噪声隔离设施,炼油新区的噪声治理应在消除中低频噪声的基础上开展高频噪声的防护和控制.

    作者:吴俊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度酒精中毒并发隐匿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重度酒精中毒并发隐匿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所实施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重度酒精中毒并发隐匿性颅脑损伤患者32例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治愈28例,伤残3例,死亡1例.结论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准确评估伤情,精心护理以及快速的急救有助于提高重度酒精中毒并发隐匿性颅脑损伤的诊治成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及死亡率.

    作者:段梅花;孙娜娜;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公司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某公司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预防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存在抽余油、叔丁醇、甲基丙烯醛、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二酚、甲醇、甲苯、硫化氢、钼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化学毒物以及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各类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介于66.8~93.2 dB(A)之间,合格率为91.3%.结论 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

    作者:曾运良;叶春嫦;田小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上海市崇明县2000-2014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上海市崇明县2000-2014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和新发尘肺病的特征,了解和掌握尘肺病的发病趋势,为制定尘肺病防治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崇明县2000-2014年已诊断的尘肺病发病状况进行分类汇总.结果 共报告确诊尘肺病患者56例,其中男性55例(占98.2%),女性1例(占1.8%).电焊工尘肺占尘肺发病总数的80.4%;以金属结构制造、船舶工业两个行业为主,工种主要是电焊.结论 电焊工尘肺是该县主要的尘肺病,并呈现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锦香;马吉英;丁跃华;丁良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上海市地铁地下车站室内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地铁车站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分布状况.方法 对地铁车站站台环境和室外环境中的细菌、真菌进行采样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车站内细菌菌落数低于室外对照点,真菌菌落数则高于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车站内颗粒粒径在4.70 μm以上的微生物数量低于室外对照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车站空气中微生物主要附着于0.65~4.70 μm粒径的颗粒物上.结论 由于5.00 μm以下的颗粒可以进入到人体下呼吸道,富含致病微生物的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地铁车站内粒径在5.00 μm以下的微生物气溶胶应成为重点监控对象.

    作者:王凯;陈健;徐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出院后电话随访对尘肺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的护理干预对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46例病情好转出院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以电话沟通方式对干预组患者进行跟踪、督导,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不抽烟喝酒”“呼吸功能锻炼”“耐寒锻炼”“运动锻炼”行为的养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总体遵医行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率均有随时间降低的趋势.结论 护士定期电话随访,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对加强尘肺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周燕;胡菁;许振国;刘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

    目的 探究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观察其对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结果 经过院前急救,95例患者中毒病情改善,有效率为95%.结论 院前急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市机械加工企业接噪工人噪声防护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某市机械加工行业接噪工人噪声防护知识知晓情况,探讨本行业噪声危害的重点干预人群.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该市机械加工接噪工人进行噪声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市接噪工人噪声相关培训率达到82.7%,但各知识点知晓率均不高于68.7%.中型及以上规模企业接噪工人的知晓率普遍高于小型企业,两者在5个知识点上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40岁以上工人,40岁及以下年龄组接噪工人对噪声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在3个知识点上的知晓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同学历员工之间,有4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或0.01),其中大学学历员工的知晓率较其他学历工人高.结论 应当加强和噪声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并提升培训效果,就业于小微型企业、年龄较大、中学及以下学历的接噪工人应当作为接受培训的重点人群.

    作者:陈超;迟欣;嵇平钟;王科霖;蒋绍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珠三角某市50家五金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珠三角某市五金业主要职业病的危害和健康监护情况,为制订相应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珠三角某市50家五金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五金业噪声、三氯乙烯、氰化氢、粉尘等职业病危害较为显著,合格率分别仅为50.4%、76.2%、75.0%、87.0%.50家企业的危害分级中,化学物Ⅱ级危害占7.2%,粉尘Ⅲ级危害占7.8%;噪声危害分级以Ⅲ级为主,占36.0%,Ⅳ级占2%.职业健康检查共5 965人,未见异常占23.2%,发现疑似尘肺病7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3例,疑似电光性眼炎2例;职业禁忌证140例,禁忌证检出率为2.3%.结论 噪声、三氯乙烯、氰化氢、粉尘等是该市五金业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疑似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是主要的疑似职业病,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和重点危害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作者:郭智屏;冯简青;刘新霞;梁永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因宫颈癌合并糖尿病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宫颈癌合并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评价2组护理干预后1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5项ADL指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0%,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显著改善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胡利霞;涂雪松;李枫;陈玉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深圳市2006-2015年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特征,为做好正己烷危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6-2015年确诊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资料(包括发病时间、临床特征和职业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共发生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07例,其中男性77例(占72.0%),患病年龄中位数22(17~52)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群发病例为主(占86.9%),相比散发病例,群发患者发病年龄更小、工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群发事件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散发病例无季节集中现象.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宝安区,电子、印刷行业的患病比例高(占89.7%),且以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空调密闭无尘车间更易发生.结论 电子、印刷行业中的小型私营企业应成为正己烷危害的重点监控对象,特别是在冬春季高发季节,应针对存在空调密闭无尘车间的企业加强宣传、监管.职业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中毒病例的有效途径.

    作者:郭美琼;郭翔;林辉;何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制药企业废水处理中心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目的 识别某制药企业废水处理中心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检测的方法,结合实验室分析,对废水处理中心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 该企业废水处理中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碳酸钙粉尘、噪声、工频电场以及氨、硫化氢等化学有害物质,其中氨、硫化氢和噪声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各岗位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强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废水处理中心采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良好,其日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应以避免急性中毒,督促工人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为重点.

    作者:曲婵;宁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FMEA法在医疗职业暴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FMEA)在职业暴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推广价值.方法 通过组建专业的HFMEA团队,对职业暴露管理中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查找潜在失效模式并针对高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结果 职业暴露管理中发生的主要失效流程和环节有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其中人员因素优先风险数值(RPN)高.进行HFMEA后RPN值下降,下降率52.50%.医务人员的正确防护率由实施HFMEA管理前的58.62%上升到72.45%,职业暴露正确处置率由74.03%上升到9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33、10.521,P<0.05).结论 应用HFMEA对医疗职业暴露管理进行评估、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作者:喻玲丽;丁丽丽;古力夏提·依明;王鹏;古丽米热·阿尔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涂料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目的 通过对某涂料厂油性涂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以及职业健康体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为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体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对公司制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 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树脂粉尘、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健康检查中血常规异常人员逐年增加,占一线作业人员总数的47.6%;现场职业卫生管理有待完善,职工个人保护意识淡薄.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危害项目,公司需落实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提高职工个人的自我防护意识,进一步完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杨洪;于先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上海市工伤保险费率调整

    2016年1月21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发布了《关于调整本市工伤保险费率等问题的通知》,并同时发布《上海市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4月1日起正式进行调整.这是上海市根据2015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71号)和《关于做好工伤保险费率调整工作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5]72号)的规定,做出的调整.

    作者:吴荣良;杜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钴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钴是一种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在生产中也有极为广泛的用途.钴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过量摄入钴可对机体造成多种毒性效应.综述了钴及其化合物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及其健康危害,包括一般毒性效应、致突变性、致癌性,以及生殖与发育毒性,以期提高人们对钴暴露人群的关注,并为进一步研究钴的健康效应提供方向.

    作者:刘武忠;王剑明;张红;黄沪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非特异性颈痛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非特异性颈痛(NNP)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方法搜索国内外研究VDT作业人员NNP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资料,采用21个指标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其中包括11项内部效度评价指标与10项描述性研究质量评价指标.结果 检索到VDT作业人员NNP危险因素相关文献16篇,9篇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7篇为高质量研究论文.VDT作业人员NNP危险因素分为三类:个体特征、工作特征、同工作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有较强的证据显示,女性、既往NNP患病史、工作困难、肌肉紧张与NNP的发生存在关联;较强的证据显示,键盘操作时间、对办公室内设备位置的认知、社会支持与NNP的发生不相关;中等强度的证据显示,体育锻炼、心理压力与NNP的发生不相关.结论 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可得出部分影响VDT作业人员NNP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为制定VDT作业人员发生NNP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朱德香;马纪英;石新山;李智民;罗孝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