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玲丽;丁丽丽;古力夏提·依明;王鹏;古丽米热·阿尔肯
目的 调查天津石化炼油部噪音职业危害情况,为噪声治理和职工噪声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现场两套炼油装置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噪声接触时间等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新炼油装置工作区域内的噪声水平基本处于85~ 95 dB(A)之间,占总监测点的78%.同类装置中新区装置的噪声的高值和低值均高于老区,而合格率均明显低于老区.新区的噪声8h等效声级明显高于老区同类装置.2009-2015年电测听结果显示新区8名岗位人员中有1人出现高频听力损失.结论 应在新老区之间设立噪声隔离设施,炼油新区的噪声治理应在消除中低频噪声的基础上开展高频噪声的防护和控制.
作者:吴俊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的护理干预对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46例病情好转出院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以电话沟通方式对干预组患者进行跟踪、督导,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不抽烟喝酒”“呼吸功能锻炼”“耐寒锻炼”“运动锻炼”行为的养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总体遵医行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率均有随时间降低的趋势.结论 护士定期电话随访,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对加强尘肺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周燕;胡菁;许振国;刘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参与式培训对预防工人工伤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MSD)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30家企业1 825名工人,其中918名干预组工人接受参与式培训,907名对照组工人接受授课式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前1年、培训后1年男女工人工伤发生率和MSD发生率的变化,从而评估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1年随访率为59.1%.干预组培训后的工伤发生率(5.0%)低于培训前的发生率(8.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干预组男性工人工伤发生率从11.3%降至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工人工伤发生率在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1年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男女工人MS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与式培训比授课式培训能更有效地降低男性工人工伤发生率,但两种培训方式均不能有效降低MSD和女性工人工伤的发生率.
作者:黄红英;林辉;左弘;余文周;李智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珠三角某市五金业主要职业病的危害和健康监护情况,为制订相应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珠三角某市50家五金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五金业噪声、三氯乙烯、氰化氢、粉尘等职业病危害较为显著,合格率分别仅为50.4%、76.2%、75.0%、87.0%.50家企业的危害分级中,化学物Ⅱ级危害占7.2%,粉尘Ⅲ级危害占7.8%;噪声危害分级以Ⅲ级为主,占36.0%,Ⅳ级占2%.职业健康检查共5 965人,未见异常占23.2%,发现疑似尘肺病7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3例,疑似电光性眼炎2例;职业禁忌证140例,禁忌证检出率为2.3%.结论 噪声、三氯乙烯、氰化氢、粉尘等是该市五金业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疑似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是主要的疑似职业病,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和重点危害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作者:郭智屏;冯简青;刘新霞;梁永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某集团汽车维修店的汽车维修的工艺、职业病危害程度,为该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年,通过现场调查、检验检测对该集团19家汽车维修店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结果 维修店存在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噪声、乙苯、丙酮、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环己酮、丁醇、其他粉尘、工频电场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该集团汽车维修店职业卫生的管理水平在近年有很大的提高,但对日常检测项目、应急救援演练、调漆间的排风装置的使用、外协方的监督等还需要加强.
作者:尚隆邦;陆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某公司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预防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存在抽余油、叔丁醇、甲基丙烯醛、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二酚、甲醇、甲苯、硫化氢、钼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化学毒物以及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各类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介于66.8~93.2 dB(A)之间,合格率为91.3%.结论 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
作者:曾运良;叶春嫦;田小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特征,为做好正己烷危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6-2015年确诊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资料(包括发病时间、临床特征和职业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共发生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07例,其中男性77例(占72.0%),患病年龄中位数22(17~52)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群发病例为主(占86.9%),相比散发病例,群发患者发病年龄更小、工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群发事件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散发病例无季节集中现象.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宝安区,电子、印刷行业的患病比例高(占89.7%),且以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空调密闭无尘车间更易发生.结论 电子、印刷行业中的小型私营企业应成为正己烷危害的重点监控对象,特别是在冬春季高发季节,应针对存在空调密闭无尘车间的企业加强宣传、监管.职业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中毒病例的有效途径.
作者:郭美琼;郭翔;林辉;何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安徽涡阳地区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布病监测方案要求,2014-2015年采集涡阳县重点职业人群血样,进行虎红乎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并对42例确诊为职业性布病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共监测职业人群406人,布病确诊42例,发病率为10.34%.42例确诊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其次为肌肉关节疼痛和乏力,主要并发症为睾丸炎,全年均可发病,未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急性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份.患者在性别、年龄、工种间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年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进员工发病率更高.结论 涡阳地区近年布病感染率有上升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重点人群的监测工作.
作者:章静;陆军;陈葆春;胡琼;刘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有不少消防员在建筑火灾扑救中牺牲.通过调查2003-2014年12年间建筑火灾扑救中消防员牺牲的15起火灾案例,分析48名消防员牺牲的原因,原因包括建筑坍塌、吸入过量的有毒烟气、烫灼、触电、高坠等.其中坍塌是主要的牺牲原因.对此提出了建筑火灾扑救中避免消防员牺牲的对策.
作者:王炳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钴是一种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在生产中也有极为广泛的用途.钴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过量摄入钴可对机体造成多种毒性效应.综述了钴及其化合物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及其健康危害,包括一般毒性效应、致突变性、致癌性,以及生殖与发育毒性,以期提高人们对钴暴露人群的关注,并为进一步研究钴的健康效应提供方向.
作者:刘武忠;王剑明;张红;黄沪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吸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公认的吸烟指数分级法将上述患者分为0级(43例)、1级(33例)、2级(31例)、3级(22例)四类患者,比较不同吸烟指数患者甘油三酯(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同时以Judkins法经股动脉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不同吸烟指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情况.结果 0~3级吸烟患者TC、TG、LDL-C水平呈上升趋势(r=0.747、0.914、0.833,P< 0.05),其中吸烟3级指数患者TG高于0、1级,而LDL-C高于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指数1、2、3级指数患者三支病变发生率高于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三支病变发生率随吸烟指数级别上升呈上升趋势(r=0.863,P< 0.05).结论 吸烟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且吸烟指数越高,病变程度越严重,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徐元杰;陈缙;陈小燕;孔繁亮;吴同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地铁车站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分布状况.方法 对地铁车站站台环境和室外环境中的细菌、真菌进行采样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车站内细菌菌落数低于室外对照点,真菌菌落数则高于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车站内颗粒粒径在4.70 μm以上的微生物数量低于室外对照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车站空气中微生物主要附着于0.65~4.70 μm粒径的颗粒物上.结论 由于5.00 μm以下的颗粒可以进入到人体下呼吸道,富含致病微生物的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地铁车站内粒径在5.00 μm以下的微生物气溶胶应成为重点监控对象.
作者:王凯;陈健;徐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通过报道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分析了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与一氧化碳中毒时的严重程度有时不一致,提示脑CT异常发生较晚,脑电图及脑干诱发电位异常发生较早,中毒初期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脑电图及脑干诱发电位异常者,常提示有迟发性脑病发生的可能,要做好定期随访.
作者:张丽新;张明;刘秀玲;范晓丹;刘永传;王晓彤;李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惠州市青少年性键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行人工流产的60例24岁以下未婚青少年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影响青少年未婚性活动的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两年后随访,比较干预前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的改变情况;同时多部门联合为青少年提供生殖健康教育途径、场所及咨询平台.结果 60名女性年龄段以18 ~ 24岁为主,占91.67%;多为非学生,占81.67%;在校时学习成绩多为中等偏下,占80.0%;学历多为大专以下,占86.7%.受到不良家庭因素、同伴不良影响、学校负面环境、负面媒体因素影响,以及有个体不良习惯的比例均超过30%,不良家庭因素影响率高,达63.33%.在干预后,受访者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和总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前惠州市青少年性健康及性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经过长期干预,能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认知能力.
作者:王晓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采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资料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一起防水涂料作业人员中毒事故开展调查,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显示,本起事故为聚氨酯配合使用高毒有机溶剂为主所致的急性职业中毒.建筑业聚氨酯防水涂料中毒形势严峻,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作者:李晓宏;傅清青;贾玉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某市机械加工行业接噪工人噪声防护知识知晓情况,探讨本行业噪声危害的重点干预人群.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该市机械加工接噪工人进行噪声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市接噪工人噪声相关培训率达到82.7%,但各知识点知晓率均不高于68.7%.中型及以上规模企业接噪工人的知晓率普遍高于小型企业,两者在5个知识点上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40岁以上工人,40岁及以下年龄组接噪工人对噪声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在3个知识点上的知晓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同学历员工之间,有4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或0.01),其中大学学历员工的知晓率较其他学历工人高.结论 应当加强和噪声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并提升培训效果,就业于小微型企业、年龄较大、中学及以下学历的接噪工人应当作为接受培训的重点人群.
作者:陈超;迟欣;嵇平钟;王科霖;蒋绍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某新型1,4-丁二醇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建议及控制措施.方法 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析生产工艺基础上,识别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结果 1,4-丁二醇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乙炔、一氧化碳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乙炔发生单元粉尘浓度超标率为83.3%,变压吸附单元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率为50.0%,电石渣装载处乙炔浓度高达到501 mg/m3,个体噪声超标率为18.2%,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项目粉尘的关键控制点是破碎机、传送带、电石渣装载处,一氧化碳的关键控制点是解析气压缩机,噪声的关键控制点是破碎机、传送带、斗提机、甲醛风机、解析气压缩机、制冷机房氨压缩机和废水处理单元风机房.
作者:肖庆锋;程广超;曾东;秦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利用期刊引用报告(JCR)这一多学科期刊评价工具,对2014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来源期刊收录的有关公共卫生、环境和职业卫生领域期刊和相近研究领域共168种期刊的影响凶子、出版地、出版频次等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便相关领域工作者对SCI相关期刊有基本的知晓,进一步发挥科技文献对我国学科研究的促进作用.
作者:冯晓蕾;王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采用工程分析法、类比法等对某建筑石料露天开采矿山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结合类比项目检测数据,根据拟建项目具体情况,对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从防尘、防毒、防噪、个体防护等方面,对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案,以便为行业内类似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作者:张茂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虽然放射卫生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该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不仅对环境卫生造成影响,还对专业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带来较大威胁.为此,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保护公众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新形势下放射卫生管理的现状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借鉴.
作者:郝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