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露天矿山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预评价结果分析

张茂增

关键词:露天矿山,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防护设施, 设计
摘要:采用工程分析法、类比法等对某建筑石料露天开采矿山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结合类比项目检测数据,根据拟建项目具体情况,对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从防尘、防毒、防噪、个体防护等方面,对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案,以便为行业内类似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急性聚氨酯防水涂料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采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资料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一起防水涂料作业人员中毒事故开展调查,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显示,本起事故为聚氨酯配合使用高毒有机溶剂为主所致的急性职业中毒.建筑业聚氨酯防水涂料中毒形势严峻,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作者:李晓宏;傅清青;贾玉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吸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吸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公认的吸烟指数分级法将上述患者分为0级(43例)、1级(33例)、2级(31例)、3级(22例)四类患者,比较不同吸烟指数患者甘油三酯(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同时以Judkins法经股动脉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不同吸烟指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情况.结果 0~3级吸烟患者TC、TG、LDL-C水平呈上升趋势(r=0.747、0.914、0.833,P< 0.05),其中吸烟3级指数患者TG高于0、1级,而LDL-C高于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指数1、2、3级指数患者三支病变发生率高于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三支病变发生率随吸烟指数级别上升呈上升趋势(r=0.863,P< 0.05).结论 吸烟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且吸烟指数越高,病变程度越严重,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徐元杰;陈缙;陈小燕;孔繁亮;吴同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

    目的 探究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观察其对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结果 经过院前急救,95例患者中毒病情改善,有效率为95%.结论 院前急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安徽涡阳2014-2015年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安徽涡阳地区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布病监测方案要求,2014-2015年采集涡阳县重点职业人群血样,进行虎红乎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并对42例确诊为职业性布病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共监测职业人群406人,布病确诊42例,发病率为10.34%.42例确诊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其次为肌肉关节疼痛和乏力,主要并发症为睾丸炎,全年均可发病,未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急性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份.患者在性别、年龄、工种间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年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进员工发病率更高.结论 涡阳地区近年布病感染率有上升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重点人群的监测工作.

    作者:章静;陆军;陈葆春;胡琼;刘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构建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事故频发,伤亡损失惨重,在很大程度上和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不完善有关为了提高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要求进行分析,并依据应急救援需求,从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事故后的恢复等几个主要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思路,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作者:郭建科;许红;李甦;李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深圳市2006-2015年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特征,为做好正己烷危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6-2015年确诊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资料(包括发病时间、临床特征和职业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共发生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07例,其中男性77例(占72.0%),患病年龄中位数22(17~52)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群发病例为主(占86.9%),相比散发病例,群发患者发病年龄更小、工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群发事件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散发病例无季节集中现象.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宝安区,电子、印刷行业的患病比例高(占89.7%),且以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空调密闭无尘车间更易发生.结论 电子、印刷行业中的小型私营企业应成为正己烷危害的重点监控对象,特别是在冬春季高发季节,应针对存在空调密闭无尘车间的企业加强宣传、监管.职业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中毒病例的有效途径.

    作者:郭美琼;郭翔;林辉;何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14年SCI收录的公共卫生、环境和职业卫生领域期刊分析

    利用期刊引用报告(JCR)这一多学科期刊评价工具,对2014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来源期刊收录的有关公共卫生、环境和职业卫生领域期刊和相近研究领域共168种期刊的影响凶子、出版地、出版频次等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便相关领域工作者对SCI相关期刊有基本的知晓,进一步发挥科技文献对我国学科研究的促进作用.

    作者:冯晓蕾;王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非特异性颈痛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非特异性颈痛(NNP)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方法搜索国内外研究VDT作业人员NNP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资料,采用21个指标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其中包括11项内部效度评价指标与10项描述性研究质量评价指标.结果 检索到VDT作业人员NNP危险因素相关文献16篇,9篇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7篇为高质量研究论文.VDT作业人员NNP危险因素分为三类:个体特征、工作特征、同工作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有较强的证据显示,女性、既往NNP患病史、工作困难、肌肉紧张与NNP的发生存在关联;较强的证据显示,键盘操作时间、对办公室内设备位置的认知、社会支持与NNP的发生不相关;中等强度的证据显示,体育锻炼、心理压力与NNP的发生不相关.结论 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可得出部分影响VDT作业人员NNP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为制定VDT作业人员发生NNP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朱德香;马纪英;石新山;李智民;罗孝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分析

    中国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现已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不同层级的条文,对职业卫生监管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根本的作用.为了让从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防治职业病,对职业卫生法规发展历史、政府机关职业卫生职能分工、法规体系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义务等四个方面内容做了梳理和分析.

    作者:周纪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上海市地铁地下车站室内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地铁车站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分布状况.方法 对地铁车站站台环境和室外环境中的细菌、真菌进行采样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车站内细菌菌落数低于室外对照点,真菌菌落数则高于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车站内颗粒粒径在4.70 μm以上的微生物数量低于室外对照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车站空气中微生物主要附着于0.65~4.70 μm粒径的颗粒物上.结论 由于5.00 μm以下的颗粒可以进入到人体下呼吸道,富含致病微生物的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地铁车站内粒径在5.00 μm以下的微生物气溶胶应成为重点监控对象.

    作者:王凯;陈健;徐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因宫颈癌合并糖尿病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宫颈癌合并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评价2组护理干预后1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5项ADL指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0%,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显著改善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胡利霞;涂雪松;李枫;陈玉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与伊托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8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行单药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行奥美拉唑与伊托必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反流、反酸、胸骨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症状评分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行奥美拉唑与伊托必利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露天矿山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预评价结果分析

    采用工程分析法、类比法等对某建筑石料露天开采矿山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结合类比项目检测数据,根据拟建项目具体情况,对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从防尘、防毒、防噪、个体防护等方面,对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案,以便为行业内类似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作者:张茂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制药企业废水处理中心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目的 识别某制药企业废水处理中心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检测的方法,结合实验室分析,对废水处理中心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 该企业废水处理中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碳酸钙粉尘、噪声、工频电场以及氨、硫化氢等化学有害物质,其中氨、硫化氢和噪声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各岗位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强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废水处理中心采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良好,其日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应以避免急性中毒,督促工人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为重点.

    作者:曲婵;宁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涂料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目的 通过对某涂料厂油性涂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以及职业健康体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为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体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对公司制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 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树脂粉尘、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健康检查中血常规异常人员逐年增加,占一线作业人员总数的47.6%;现场职业卫生管理有待完善,职工个人保护意识淡薄.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危害项目,公司需落实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提高职工个人的自我防护意识,进一步完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杨洪;于先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建筑火灾扑救中避免消防员牺牲的对策

    近年来,有不少消防员在建筑火灾扑救中牺牲.通过调查2003-2014年12年间建筑火灾扑救中消防员牺牲的15起火灾案例,分析48名消防员牺牲的原因,原因包括建筑坍塌、吸入过量的有毒烟气、烫灼、触电、高坠等.其中坍塌是主要的牺牲原因.对此提出了建筑火灾扑救中避免消防员牺牲的对策.

    作者:王炳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市机械加工企业接噪工人噪声防护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某市机械加工行业接噪工人噪声防护知识知晓情况,探讨本行业噪声危害的重点干预人群.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该市机械加工接噪工人进行噪声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市接噪工人噪声相关培训率达到82.7%,但各知识点知晓率均不高于68.7%.中型及以上规模企业接噪工人的知晓率普遍高于小型企业,两者在5个知识点上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40岁以上工人,40岁及以下年龄组接噪工人对噪声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在3个知识点上的知晓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同学历员工之间,有4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或0.01),其中大学学历员工的知晓率较其他学历工人高.结论 应当加强和噪声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并提升培训效果,就业于小微型企业、年龄较大、中学及以下学历的接噪工人应当作为接受培训的重点人群.

    作者:陈超;迟欣;嵇平钟;王科霖;蒋绍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0名青少年流产者性健康教育及保健服务调查

    目的 探讨惠州市青少年性键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行人工流产的60例24岁以下未婚青少年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影响青少年未婚性活动的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两年后随访,比较干预前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的改变情况;同时多部门联合为青少年提供生殖健康教育途径、场所及咨询平台.结果 60名女性年龄段以18 ~ 24岁为主,占91.67%;多为非学生,占81.67%;在校时学习成绩多为中等偏下,占80.0%;学历多为大专以下,占86.7%.受到不良家庭因素、同伴不良影响、学校负面环境、负面媒体因素影响,以及有个体不良习惯的比例均超过30%,不良家庭因素影响率高,达63.33%.在干预后,受访者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和总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前惠州市青少年性健康及性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经过长期干预,能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认知能力.

    作者:王晓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公司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某公司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预防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存在抽余油、叔丁醇、甲基丙烯醛、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二酚、甲醇、甲苯、硫化氢、钼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化学毒物以及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各类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介于66.8~93.2 dB(A)之间,合格率为91.3%.结论 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

    作者:曾运良;叶春嫦;田小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市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方法.方法 收集某市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70例急性职业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发急性职业中毒的具体原因.结果 急性职业中毒毒物种类较多,其中砷化氢、甲苯及氯气中毒人数构成比分别为21.43%、25.71%及28.57%;硫化氢及一氧化碳各致死2例,氨气致死1例.急性职业中毒发生原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缺乏安全知识、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无通风排毒设备及意外事故等,其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范中毒患者占71.43%,明显高于其他原因.结论 急性职业中毒原因较多,根据其发生规律,制定针对性预防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杰;梁玉霞;陈珊;欧武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