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冯本秀;朱斌;张兴;朱毅贞;徐纪良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目录, 修订,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摘要: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有关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铁路局、民用航空局制定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以下简称“新版目录”),并于2015年2月27日正式发布,201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届时将取代《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以下简称“旧版目录”)、《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对比新旧版本目录,新版存在不少变动,本文对此作一梳理.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防尘、防毒呼吸防护用品的正确选用

    在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技术服务过程中,经常发现企业员工在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方面存在认识误区.为了提高呼吸用品的使用技能和效率,预防职业病发生,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对劳动者在呼吸用品个体防护方面的错误认知进行汇总,并提出了呼吸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方法,同时对目前实际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文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汽车用仪表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天津市某汽车用仪表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异丙醇、铅烟、二氧化锡、玻璃钢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检测点合格率为100%.结论 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作者:刘红;姬炳章;王辉;张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2例患者和52例正常人血清中IFN-γ、TNF-α、IL-4、IL-10水平,并比较其水平差异,同时分析患者各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血清中IFN-γ、TNF-α、IL-4、IL-10水平[中位值(范围)]分别为20.59(12.64~198.00)、53.46(26.14~ 306.60)、28.05(12.83 ~ 256.36)、12.77(4.48~245.05) ng/L,对照组分别为13.62(6.03~28.18)、19.97(11.72~43.81)、12.34(10.39~22.39)、5.63(2.77 ~ 18.77) ng/L,以上4种结果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649、-5.891、-5.416、-5.264,P<0.01);病例组血清中IFN-γ、TNF-α、IL-4、IL-10四种细胞因子水平均相互呈正相关(P<0.01).结论 IFN-γ、TNF-α、IL-4、IL-10在TCE药疹样皮炎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预测工人发病倾向以及发病趋势.

    作者:易娟;刘征宇;李添娣;张健杰;刘健;林怡然;李双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化学品安全数据单(续8)

    一氧化碳1 基本信息CAS号:630-08-0化学式:CO急性毒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大鼠吸入2 259.6 mg/m3,4h.2 危险性概述GHS危险性分类:易燃气体(类别1);压力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类别1);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重复接触,类别2).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石化公司油品储运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目的 识别、检测某石化公司油品储运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依据相关标准及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职业卫生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项目中各单元的职业病危害控制设施分布较为合理,运行良好,苯、溶剂汽油的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油品储运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应以防治急性中毒和完善应急救援措施为重点,规范操作,加强安全管理,避免职业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闫庆倩;张荣;宋伟;唐迎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苯作业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

    为了探讨苯作业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在预防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中的重要性,采用职业健康监护的相关理论,结合临床诊断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例,对我国职业健康监护现况、监测苯作业生产环境的意义与原则、如何正确界定苯作业岗位和人群并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职业健康监护能有效发现和早期预防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只有规范有序地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才能早期发现苯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防止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发生.

    作者:闻建范;姚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实验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识别、分析某实验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检查表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 项目的总体布局、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项目实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醇、异丙醇、乙腈、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锑及其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全部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作者:霍婷婷;商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石化企业男女苯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比较

    目的 了解石化企业不同性别苯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为石化企业苯作业工人的劳动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石化企业苯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0名苯作业人员体检结果异常率依次为:腹部B超异常为42.3%,血常规异常为26.9%,心电图异常为15.0%,高血压为12.3%,肾功能异常为11.9%,肝功能异常为11.5%,血糖增高为5.8%.男性高血压、脂肪肝、尿素、尿酸异常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975、30.378、10.681、12.307,P<0.05).男女职工白细胞、血红蛋白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职工白细胞、血红蛋白减低检出率高于男职工.结论 企业应加强苯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及卫生防护,尤其要注重保护女性作业工人等高危人群.

    作者:白兰;郭庆华;于彬;孙娟;陈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江门市新会区石场矽尘与噪声职业危害分析

    目的 探讨江门市新会区石场存在的矽尘、噪声危害程度.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石场工作场所的矽尘、噪声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各石场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0% ~ 39.4%之间,矽尘浓度在< 0.67 ~ 50 mg/m3之间,矽尘超标率为84.3% ~ 90.6%;噪声强度在68.2 ~ 101.4 dB(A)之间,噪声超标率为59.0%~90.5%;不同工作岗位矽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6,P<0.05);疑似尘肺病和噪声聋检出率分别为3.76%和11.27%.结论 江门市新会区石场的噪声、矽尘危害较为严重,应继续加大监督监测与健康教育.

    作者:陈佩贞;廖明亮;聂新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佛山市顺德区生活饮用水106项全分析监测和评价

    目的 统计佛山市顺德区2012-2013年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探索生活饮用水106项全分析的必要性,保证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法 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分别对顺德区各水厂的生活饮用水进行106项全分析监测和评价.结果 2012-2013年顺德区生活饮用水106项全分析检测总合格率为88.89%,综合合格率为99.79%,其中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86.49%和100%,综合合格率为99.75%和100%.主要不合格项目为铝、细菌总数、游离余氯、铁、浑浊度、肉眼可见物以及总大肠菌群.结论 顺德区生活饮用水总体卫生状况良好,但个别水厂的水质消毒措施、制水工艺以及管道维护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今后应重点加强42项常规指标和27项非常规指标的监测,以控制一般化学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超标现象,并加强重点项目的监测,保障供水水质安全卫生.

    作者:李柱锋;高建民;老倩群;陈伟东;温少燕;刘倩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有关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铁路局、民用航空局制定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以下简称“新版目录”),并于2015年2月27日正式发布,201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届时将取代《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以下简称“旧版目录”)、《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对比新旧版本目录,新版存在不少变动,本文对此作一梳理.

    作者:冯本秀;朱斌;张兴;朱毅贞;徐纪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毒严重度评分在预测氢氟酸灼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中毒严重度评分(PSS评分)与氢氟酸灼伤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氢氟酸灼伤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电子检索2005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同方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氢氟酸灼伤病例,按统一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数据提取.回顾性分析筛选后氢氟酸灼伤病例入院即刻PSS评分,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共有40篇文献(213例)收录.统计分析表明,PSS评分越高,氢氟酸灼伤患者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趋势x2=26.86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SS评分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PSS评分>1是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入院时PSS评分可考虑作为评估患者氢氟酸灼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并可反映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胡训军;王金玮;徐慧萍;黄沪涛;朱毅贞;吴炜;徐纪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防部队在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职责与处置措施

    通过分析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阐述消防部队在此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使命,指出消防部队的主要职责是搜救疏散人员、处置危险化学品、供水和洗消等,并就现场处置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成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低浓度丙烯酰胺对职业人群非神经毒性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目的 对某丙烯酰胺生产车间工人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目前生产过程中丙烯酰胺对职业人群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检测生产车间丙烯酰胺浓度,选取该厂32名接触丙烯酰胺的工龄超过10年的工人为接触组,以工龄超过10年的不接触丙烯酰胺的32名工人为非接触组,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相关资料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生产车间5个生产点丙烯酰胺检测结果(cTWA)为0.15 ~ 0.28 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各项生化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的测量均值与非接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3、1.937、10.173、0.664,P<0.05).三大类生化指标中,接触组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异常率高于非接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90、5.497,P<0.05).结论 低浓度长期接触丙烯酰胺对人体血清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可能导致车间工人的肝脏受损和血脂异常.应加强接触人群的保护措施,减少职业接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王声远;王玥;马微微;陈嘉述;高然;庞秋思;吴永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职业病患者对汞泄漏危害及其应对方法认知状况

    目的 了解职业病患者对体温计、血压计破损后汞泄漏危害及应对方法的认知状况.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住院的职业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03例职业病患者中,对体温计、血压计含汞的认知率分别为25.24%、37.86%.19.42%的患者不知道“汞对人体健康有害”,对于汞进入人体的途径、汞对于人体的主要伤害知晓率仅为3.88%和2.91%.78.64%的患者采取或认同将外泄汞直接倒入生活垃圾桶(或下水道)的错误处理方法.结论 职业病人群缺乏对于汞泄漏的危害性及其正确处理方法的认知.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汞泄漏危害及其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业病患者对汞危害的重视程度,降低汞中毒的风险.

    作者:闫秋丽;李芸;吴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8例急性砷化氢中毒住院病例的肝功能指标以及肝脏B超结果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间接胆红素(IB)四项肝功能指标均在中毒第一天即开始升高,其中ALT至第5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2周后基本正常;AST、TB、IB到达高峰时间约在中毒第3天,较ALT早,而恢复正常时间与ALT基本一致;急性轻度砷化氢中毒患者存在相当比例的肝功能或肝脏B超异常,15例重度中毒患者肝功能指标(除IB外)异常率较轻度中毒患者明显升高,两组各项指标(除IB外)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砷化氢中毒患者中有3例符合轻度中毒性肝病(占23.1%),1例符合中度中毒性肝病(占7.7%),重度中毒患者中有8例符合重度中毒性肝病(占53.3%),符合轻度和中度中毒性肝病的分别为2例(占13.3%)和4例(占26.7%).结论 急性砷化氢中毒早期即可出现肝脏损害,即使是轻度中毒患者中也有较多的肝脏损害症状,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基本一致,一般预后较好.

    作者:王洁;张雪涛;李思惠;孙德兴;胡英华;赖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涉危化品物流仓储类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 分析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类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介绍相关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类行业的生产工艺介绍,结合典型案例的职业卫生调查,分析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措施.结果 危险化学品物流仓储项目运行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与振动、高温、工频电场等.进出厂区的各种物料、储运物料使用的多种设备、工人的作业环境与作业方式是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直接环节.结论 为避免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类行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应从工程防护、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方面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卞增惠;顾凯风;吴文;宋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去除作业环境中苯系物气体的研究进展

    低温等离子体化学净化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分子,在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充分应用.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化学活性高、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在去除气态苯系物方面,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投资运行费用低、工艺方法简单等优点.低温等离子体化学净化是利用高能电子与气体分子(或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将能量转换成基态分子(或原子)的内能,发生激发、离解、电离等一系列过程使苯系物分子分解.影响低温等离子体对苯系物气体的降解因素有:催化剂、能量密度、载气气体、气体流速、气体湿度、紫外线等.为了进一步阐明低温等离子体化学净化技术对工作场所空气环境治理的原理,现对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去除作业环境中苯系物气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光;赵忠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职业卫生检测中标准气体的配制研究

    目的 比较职业卫生日常检测及标准研制领域中常用的标准气体配制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尝试将专业标准化标准气体制备手段同有限条件下实验室日常简单标准气体配制技术相结合,保证标准气体制备量值的准确稳定和有效传递.方法 使用不同标准物质及不同标准气体配制方法,配制氯乙烯混合标准气体,并对不同方法的配制结果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使用质量流量比动态配气法配制氯乙烯标准气体,该方法的日内精密度为3.8% ~ 5.6%,日间精密度为8.5%~9.6%,合成不确定度<1.6%.相同稀释比条件下,该方法日间精密度小于注射器配气法;两种配气法的合成不确定度相差不大.结论 质量流量比动态配气法稳定性高于注射器配气法.使用将定值标准气体与质量流量比动态配气法相结合的标准气体配制技术,能够保证标准气体配制过程中量值的准确稳定和有效传递.

    作者:沈朝烨;徐以盛;蒋志宏;马毅;温忆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管理和救助现状,为政府出台精神卫生管理办法,制订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查阅资料、询问调查和现场查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013年,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为2.53‰,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9,P>0.05);女性患病率(2.81‰)高于男性(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7,P< 0.01).2010-2012年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人次和治疗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 湘潭县重型精神疾病患病率较高.应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要求,结合湘潭县实际,加大投入,明确部门职责,协调开展各项治疗、管理和救助工作.

    作者:唐江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