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移动搜源系统在辐射源定位搜索中的应用

杜翔;曹兴江;杨春勇;周媛媛;王进

关键词:移动搜源系统, MDS, 德国热电, 全球定位系统, 应急救援, Maptrack
摘要:近年来,辐射源保管不当或丢失引起的各类辐射源丢失事故层出不穷针对需要,国际上对各种状况下的辐射源搜索和定位已有多个追踪和检测系统.以国家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队配备的移动搜源系统(MDS)为研究对象,介绍MDS的构成特点,并结合应急队的任务特点,说明其在应急救援与辐射源定位追踪中使用的必要性和发展力向.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尘肺病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比较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作为尘肺病辅助性实验室检查中较为重要的诊疗指标,两者不仅有助于了解尘肺病人的代偿功能、判定其预后,而且也有助于对病情演变和疗效的动态观察.为了探讨尘肺病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差异,分别从尘肺病患者期别、年龄、工龄及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损伤情况的关联性上进行综述.通过对尘肺病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的比较分析,认为尘肺病期别、尘肺病患者的年龄均能影响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它们与接尘工龄关系不明确,尘肺病患者肺功能的损害情况与动脉血气分析的情况均一致.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在尘肺病劳动能力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尘肺病患者进行致残等级鉴定时,如果肺功能检查结果异常或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肺功能检查时,需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综合评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脉血气分析比肺功能的测定更客观、直接,有利于提高劳动能力致残等级分级鉴定的正确性.

    作者:林潮;陈雪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质量分析

    目的 定量研究职业卫生评价报告质量的现状,查找主要问题,为更好开展职业卫生评价工作提出对策.方法 根据评价技术导则的主要要求,设计专家评分表,对纳入调查的49个建设项目进行评分.结果 17份预评价报告书的专家平均总评分为82.88分,各项目平均分在3.82 ~ 4.51分之间;事业单位组评分较高,民营机构组较低.32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的专家平均总评分为84.44分,各项目平均分在3.97 ~ 4.59分之间;事业单位组评分较高.结论 服务机构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民营机构的评价水平有待加强.

    作者:朱磊;朱宝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核电站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跟踪研究

    目的 分析某核电站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损害情况,为评价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核电站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连续5年(2010-2014年)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该核电站1822名放射工作人员总的微核率为0.09%,总的微核异常检出率为1.01%.各年度微核率、微核异常检出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趋势x2=125.89、15.77,P<0.01).未发现微核率、微核异常检出率随工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趋势x2=3.67、3.89,P>0.05),但各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58、27.09,P均<0.01).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国外报告数据,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作者:李倩兰;吴子俊;黄红英;朱德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上海市某区生产型企业有毒有害情况摸底建档分析

    目的 了解辖区生产型企业现状,掌握有毒有害企业数量、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分布以及职业接触人员数量,为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风险评估以及辖区职业卫生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根据上海市《建立职业病监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项目的统一要求,开展辖区有毒有害企业摸底和建档工作.结果 2013年,共排查企业13 867家,排除企业6 110家,建立生产型职业卫生档案7 757份,其中有毒有害企业档案2 277份,生产型企业有毒有害判定率为29.35%.有毒有害企业主要分布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结论 职业卫生建档工作量大、对象情况复杂,一定要做充分准备;人力、财力、政策支持是三大基础保障,信息渠道双向畅通是良好促进剂,质量控制是关键.

    作者:蒋元强;贾晓东;姜永根;孙中兴;王桂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国外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对职业危害认知不足,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改变现状,对美国、德国、英国、芬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查,对我国职业卫生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我国可以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政府加强监督,企业自我约束,劳动者提高防护意识,建立预防为主,不断完善的管理模式,以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赵圆;俞文兰;张恒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液、胃液中啶虫脒的气质联用快速定性分析

    目的 建立血液和胃液中啶虫脒的快速定性测定方法.方法 血液和胃液中的啶虫脒经二氯甲烷萃取,冷氮吹干后,残留物用二氯甲烷溶解,再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血液和胃液中的啶虫脒可以在90 min内完成检测,得到的总离子流图显示啶虫脒能与血液中杂质很好地分离;样品质谱图与标准质谱图的匹配度达99%,可得到准确可靠的定性分析结果.结论 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定性分析血液和胃液中的啶虫脒成分,值得推广.

    作者:陈纠;周丽屏;郭冠浩;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移动搜源系统在辐射源定位搜索中的应用

    近年来,辐射源保管不当或丢失引起的各类辐射源丢失事故层出不穷针对需要,国际上对各种状况下的辐射源搜索和定位已有多个追踪和检测系统.以国家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队配备的移动搜源系统(MDS)为研究对象,介绍MDS的构成特点,并结合应急队的任务特点,说明其在应急救援与辐射源定位追踪中使用的必要性和发展力向.

    作者:杜翔;曹兴江;杨春勇;周媛媛;王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园林公司割草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了解该建设项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全面客观地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作出评价.结果 该项目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汽油、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臭氧、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高温、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等.其中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为96.6%,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3.7%,粉尘和其他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 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噪声防护措施.

    作者:马炜钰;刘丽芬;陈坚;钟坤鹏;张维森;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一起鞋胶、天那水中1,2-二氯乙烷急性中毒事故调查

    目的 了解一起二氯乙烷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职业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抽取患者血样送检、对原辅材料进行挥发性有机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 血样检测报告显示患者血中含有1,2-二氯乙烷成分.309A树脂(金海燕树脂)样品中发现1,2-二氯乙烷含量30.86%、苯含量33.02%;天那水中1,2-二氯乙烷含量66.61%;落底胶中检测出甲苯含量62.58%.结论 诊断患者为急性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企业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防止中毒事故再次发生.

    作者:曾文锋;吴诗华;王致;杜伟佳;何健民;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我国医疗救援队员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

    目的 总结我国医疗救援队员执行任务过程中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对医疗救援队成员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知网同方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数据库(1998-2014年),提取有关我国医疗救援队员执行任务过程中心理健康状况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12篇文献,共计705例,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9项因子中,阳性增高因子是躯体化、焦虑和恐怖3项,3项在各研究间均存在异质性(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躯体化因子分检验显示,Z=5.92,加权均数差(MD)=0.23(95%CI为0.15 ~0.31,P<0.01);焦虑因子分检验显示,Z=4.26,MD=0.19(95%CI为0.10~0.28,P<0.01);恐怖因子分检验显示,Z=4.40,MD=0.19(95%CI为0.11 ~ 0.28,P<0.01).结论 执行任务的医疗救援队员存在有明显的心理健康状况异常,必须在日常和战时做好医疗救援队员的心理干预工作.

    作者:马敬;郭建华;刘中民;张涛;叶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实施职业健康体检在尘肺病防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尘肺病防治中实施职业健康体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4年2月进入某矿务局进行岗前体检以及工作一年后的工人,对其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岗前体检发现正式入职前有尘肺病人员5例,占总人数的7.35%;入职一年后检出尘肺病的人数为3例,占总人数的4.76%.结论 实施职业健康体检对于保障企业顺利运行以及正确掌握职工健康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四乙基铅中毒14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急性四乙基铅中毒的临床特点,为我国修订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以“四乙基铅”“四乙基铅中毒”作为关键词,检索国内急性四乙基铅中毒的病例报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异常及转归情况.结果 纳入18篇文献,对145例四乙基铅急性中毒患者进行调查.早期表现为失眠、多梦、头痛等神经症状,进一步可出现易兴奋、急躁、易怒、焦虑不安或淡漠、对答迟滞等情感障碍,严重者表现为躁动不安、精神错乱、幻觉、妄想、谵妄、人格改变、暴力行为等精神病性症状,可出现癫痫样发作,甚至昏迷.约6%~8%的患者可出现“三低”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多数患者血铅水平升高,尿铅水平波动较大.结论 四乙基铅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或意识障碍为主,中毒治疗的关键是早期控制精神障碍.

    作者:张静波;孙道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钢琴制造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调查与分析

    目的 识别、评价和分析钢琴制造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及防护效果,论证该项目职业卫生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与工程分析法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 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木屑尘和羊绒毛)、高温、工频电场、化学毒物(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丙酮、乙苯等).类比检测结果显示,工作场所噪声强度73.0~97.1 dB(A),有7个检测点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为66.7%,其余化学毒物和粉尘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从职业卫生防护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作者:张燕;王建宇;张万峰;候狮峰;王致;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扬州某琴筝有限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某古筝制品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体检,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木粉尘和噪声,压模点、磨灰点木粉尘浓度为5.08 mg/m3和4.25 mg/m3,下料点噪声强度87.7 dB(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标准.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名工人存在职业禁忌证.结论 该企业职业卫生基本符合要求.

    作者:鄂蒙;刘平;蔡翔;毛一扬;许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一氧化碳测定:ppm换算成mg/m3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与其配套的职业接触限值和检测方法已经施行10多年了.在各种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中,能够现场使用直读式仪器检测的只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1]中,数据计算的规定为“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浓度由仪器直接读取,通常不再进行计算.”但事实上,许多检测设备显示的数值是以ppm或%为计量单位,这就需要将检测值换算成以“mg/m3”为计量单位的数值.本文从各类似检测领域相关计算公式和两种不同计量单位的定义原理入手,对职业卫生领域的ppm换算成mg/m3计算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徐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一起污水处理站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某染整织造公司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的原因.方法 使用MuItiwarnⅡ型多种气体检测仪和快速检测管法检测事故现场混合气体浓度,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和临床资料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名污水处理站作业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是由硫化氢引起的.结论 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人员应提高危害源识别和个体防护能力,企业应加强应急救援设施、建设和管理.

    作者:邓冠华;肖晓琴;杜伟佳;许启荣;彭志恒;范小猛;麦诗琪;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飞机维修库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分析

    目的 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采用类比法、经验法和检查表法对拟建项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粉尘、高温、化学毒物和工频电场.该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防护措施、个体防护、辅助用室、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控的,从职业病危害防护角度考虑,该建设项目可行.

    作者:肖晓琴;许启荣;麦诗琪;彭志恒;邓冠华;范小猛;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0个石油天然气开采和输送项目职业病危害状况和应急救援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石油天然气开采和输送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和应急救援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完善应急救援设施建设的建议.方法 对石油开采和运输、天然气开采和运输等10个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应急救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建设项目主要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烷、非甲烷总烃、甲醇、硫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浓度均未超标.但建设项目缺乏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结论 建设项目应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等工作.

    作者:王思华;刘涛;吴辉;曾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汞及其化合物

    目的 提高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汞及其化合物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方法 通过改变仪器参数、还原剂硼氢化钾的浓度和样品处理方法进行试验.结果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9 0,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410%~1.233%,检出限为0.002 μg/L.结论 本方法具有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的特点.

    作者:王静;徐景;张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噪声对电焊工听力影响

    目的 了解南通市工业企业电焊作业场所劳动者噪声暴露水平和生产性噪声对电焊工听力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924名电焊工,通过调查问卷、工作场所噪声强度现场检测和纯音听力检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电焊工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超标率87.9%.纯音听力检查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48.3%,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1.6%;4000 Hz听力损失检出率高;男女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P<0.05);男女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工龄增加,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趋势x2=13.09,P<0.05);不同工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9,P< 0.01).结论 用人单位应加强噪声危害宣传教育,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切实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防治职业性噪声聋.

    作者:周萍;陆春花;尹仕伟;高海萍;周志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