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改玲;吕爱红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通常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腔隙性脑梗死(lacuna infarct).除腔隙性脑梗死(lacuna infarct)不伴有意识障碍外,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及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
作者:张继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学及社会需求的优秀护理人员是目前的重要课题.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现代化护理人才的培养及临床带教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自2010年以来,我们对住院癌症患者便秘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了便秘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导致或加重癌症患者便秘的因素1.1 药物因素 抗肿瘤药物,如长春碱类、奥沙利铂等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麻醉性镇痛与精神类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药、镇静催眠剂;恩丹西酮类止吐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肠蠕动作用,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导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之一,其常用于术前导尿、解除尿潴留、观察出入水量之用.男性患者由于其尿道解剖生理特点及各种疾病引起的尿道病理生理改变,在插管或拔管过程中易出现尿道损伤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2001年10月-2011年9月我院各科经泌尿外科医生会诊处理的由留置气囊尿管所引起的尿道损伤共26例,均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娜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药健肝愈胃汤(自拟),西药普奈洛尔,奥美拉唑,胶态果胶铋胶囊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疗法.方法 将136例PHG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52例常规口服普奈洛尔、奥美拉唑、果胶铋;治疗组84例在常规服用以上西药的同时服用中药健肝愈胃汤.二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3%.显效率46.4%;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7%,显效率13.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健肝愈胃汤,西药普奈洛尔,奥美拉唑,果胶铋联合治疗PHG疗效显著.
作者:盛玉莲;张世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杜氏病是一种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引起的出血,是上消化道的一种少见的出血原因,其原理是由于微小黏膜受到损害后所引起的黏膜下动脉破裂而导致胃肠的严重出血,临床表现为有间歇性、无先兆性以及反复发作的便血或是大呕血,因为其出血量大并且急骤,所以常常导致保守治疗不成功[1-4].
作者:翟祎;张永梅;赵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研究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26例给予瑞替普酶,24例给予阿替普酶溶栓.分别观察溶栓前及溶栓4h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率、血气分析、3d后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变化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比较二者的溶栓效果.结果 应用瑞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溶栓后有较好的疗效,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溶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同于阿替普酶.
作者:金焱;崔四龙;刘东亮;金鹏;胡新荣;李凌;林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UAP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二组均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静滴,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U,每12h皮下注射,7d为一个疗程,氯吡格雷口服(停用阿司匹林),3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中观察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发作间期、持续时间、24h缺血总时间、ST下移、心肌耗氧指数等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二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郭燕鸽;李明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①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②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③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④妊娠合并心肌病等.在女性开始妊娠到分娩结束这个过程中,有研究表明,在妊娠32周时血压达到高峰,心脏的后负荷增加[1-3].妊娠合并心脏病作为潜伏威胁因素,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2010年9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28例,经过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安海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我国的矿难频发是举世注目的,近年来死亡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然是美国的近100倍、俄罗斯的10倍和印度的12倍,每年都有几千人之多(表1)[1].在常见的煤矿爆炸、冒顶塌方、透水三种事故中,从伤害后果和生还几率讲,透水的生存概率高,冒顶次之,爆炸小,瓦斯爆炸时如果未能及时升井,此后就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
作者:白俊清;程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麝香保心丸与速效救心丸治疗心脏X综合征疗效.方法 78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二组,麝香保心丸组40例,2粒/次,3次/d.速效救心丸组38例,8粒/次,3次/d.疗程为30d,观察二组患者症状疗效改善情况.结果 麝香保心丸组总有效率与速效救心丸组总有效率90.0%VS 73.7% (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脏X综合征疗效优于速效救心丸,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满生;王会霞;石建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改变,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逐年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与非透析相比中并发症减少,成活率增加.由此,作好并发病的预防和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作者:王卫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3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标准为术前彩超检查未见颈部可疑转移淋巴结、术中探查亦未见肿大淋巴结,并且癌灶位于腺体内、非位于甲状腺表面(离包膜<1.0mm)或侵及腺体外组织.结果 35例患者均行患侧腺叶加峡叶切除而未联合颈部局部淋巴结清扫,平均随访3.5年,1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叶复发,1例出现患侧颈部4区淋巴结转移复发.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预后较好,根据术前彩超检查及术中探查可判定手术清扫范围,但术后仍需长期随访.
作者:张大伟;梁怀祝;娄礼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膝关节周围有很多韧带,其中有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交叉韧带分为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韧带损伤多发生于运动中,损伤的外在因素常是肢体的直接接触,来自各个方向的外力撞击或是自身的扭转应力;损伤的内在因素则是体位的影响,如膝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过伸等.膝关节镜近年来大量应用于韧带损伤手术中,关节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以及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王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我科2011年8月-2012年3月共收治肺结核咯血患者22例并行介入治疗,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2例患者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2~67岁,平均44岁.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乏力、盗汗、低热、消瘦、咯血,咯血每日量约200~500ml,既往有结核病史.经内科止血无效,行介入治疗.
作者:刘玉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可发生在输卵管、宫颈、卵巢、腹腔、阔韧带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90%~95%)[1],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已经逐年增加.且多为年轻,经济条件、文化程度较低的育龄妇女,内出血多时有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本文就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液有形成分的影响因素.方法 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收集到的1 112份尿标本,同时将阳性标本进行人工镜检分类,统计影响尿液有形成分测定的影响因素.结果 将583份仪器检测阳性的尿标本进行标准镜检,记录并归类各个检测项目的影响因素,部分标本出现多种影响因素的现象,逐项进行镜检并记录统计.结论 使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能够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检测阳性的标本必须人工镜检,以免误诊的发生,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要加以总结.
作者:刘春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损伤的高频超声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63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并和健侧同一部位的正常神经对比,结果与MRI和手术相对照,将正常神经和损伤神经超声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周围神经的细微结构,周围神经损伤后超声有特异性表现,能确定病损部位、范围,神经缺损的长度,识别假性神经瘤.结论 超声对周围神经损伤诊断符合率高,定位准确,对临床选择治疗和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李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结核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随着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增多,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核性脑膜炎病情重,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及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压增高的征象,部分患者也出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作者:梁洪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容量复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研究发现,早起大量液体复苏可损伤肠道屏障,导致肠源性细菌移位于肠道外组织,加重休克的发展;还可导致脉压增大,破坏已形成的凝血块,增加出血量以及产生持续的免疫抑制等.
作者:闫秀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