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芳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3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标准为术前彩超检查未见颈部可疑转移淋巴结、术中探查亦未见肿大淋巴结,并且癌灶位于腺体内、非位于甲状腺表面(离包膜<1.0mm)或侵及腺体外组织.结果 35例患者均行患侧腺叶加峡叶切除而未联合颈部局部淋巴结清扫,平均随访3.5年,1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叶复发,1例出现患侧颈部4区淋巴结转移复发.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预后较好,根据术前彩超检查及术中探查可判定手术清扫范围,但术后仍需长期随访.
作者:张大伟;梁怀祝;娄礼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下肢静脉血栓是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40%~70%,如不及时预防,一旦栓子脱落原发部位,引起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1].以下是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行回顾和总结.
作者:郭瑞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我们对如何培养护理人才,保障人们在强化法律意识下的带教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分析,查阅大量资料并在临床带教中实施了一系列的带教和管理措施,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观察患者血清胆汁酸(TBA)含量变化,探讨血清胆汁酸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135例肝病患者及62例健康人的血清TBA含量.结果 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肝病患者血清TBA阳性率均高于健康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胆汁酸测定是一项较为敏感的肝损害指标,对肝病的诊断与治疗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向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护士长查房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基本的日常工作,它不仅表现在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的一次业务查房,并且它还是一项全方位较琐碎而细致的工作.在护理查房中,护士长应充分发挥管理者职能,采取有效的手段,引导、督促护士主动服务于患者,让护士同患者及家属建立朋友式的关系,相互理解,既可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也防范于不必要的纠纷.工作中的体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贾艳领;许兴华;包金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VCG)对左前分支阻滞合并下壁心梗的诊断优势.方法 对20例平静心电图(ECG)Ⅱ、Ⅲ、aVF导联呈rS型和QS型不能确诊左前分支阻滞合并下壁心梗者行心电向量检查.结果 20例心电图可疑左前分支阻滞合并下壁心梗中平静心电图(ECG)10例(20%)符合,心电向量18例(90%)符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电向量对左前分支阻滞合并下壁心梗及其他异常有鉴别诊断意义,是对心电图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作者:秦瑞丽;董志强;吴振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炎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病理基础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炎性乳腺癌的X线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 12例中6例(50%)为典型炎性乳腺癌.乳腺皮肤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可触及肿块,X线可见肿块,伴或不伴有恶性钙化.皮下脂肪层混浊,呈索条状或细网状致密影.皮肤增厚、腋下淋巴结肿大.6例有临床炎症表现,触诊乳腺局部或弥漫性坚实,X线未见明确肿块,3例误诊为乳腺炎,其余3例抗炎无效后经针吸穿刺细胞学证实炎性乳腺癌.结论 充分认识和掌握炎性乳腺癌的临床及X线特点,对该病的诊断意义重大.
作者:张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结核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随着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增多,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核性脑膜炎病情重,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及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压增高的征象,部分患者也出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作者:梁洪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学及社会需求的优秀护理人员是目前的重要课题.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现代化护理人才的培养及临床带教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①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②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③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④妊娠合并心肌病等.在女性开始妊娠到分娩结束这个过程中,有研究表明,在妊娠32周时血压达到高峰,心脏的后负荷增加[1-3].妊娠合并心脏病作为潜伏威胁因素,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2010年9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28例,经过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安海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主要的原因.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原因,加强CKD的防治和早期干预迫在眉睫.已有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血清尿酸与糖尿病肾脏病预后的关系.
作者:袁昌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杜氏病是一种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引起的出血,是上消化道的一种少见的出血原因,其原理是由于微小黏膜受到损害后所引起的黏膜下动脉破裂而导致胃肠的严重出血,临床表现为有间歇性、无先兆性以及反复发作的便血或是大呕血,因为其出血量大并且急骤,所以常常导致保守治疗不成功[1-4].
作者:翟祎;张永梅;赵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本院行青光眼滤过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25例27眼,术后眼压及滤过功能好,手术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住院的部分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滤过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25例27眼,男10眼,女17眼,年龄43~76岁,平均52岁.
作者:崔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无明显症状酗酒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酗酒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期速度(A),计算E/A.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后间隔、左室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的二尖瓣环、基底段、中间段水平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并比较二组间各参数.结果 酗酒者二尖瓣水平及大部分节段Ve,Ve/Va减低,Va增高(P<0.05);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较脉冲多普勒对酗酒者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无症状酗酒者早期即存在左心功能的异常,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酗酒者左心舒张功能异常较传统超声更敏感,更可靠.
作者:王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1 842例经桡动脉( TGI)的治疗患者和部分经股动脉(TFI)二种手术径路对冠脉介入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1年9月于本科住院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TGI组(n=1 121)和TFI组(n=721),详细记录术中和术后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GI组患者穿刺部位局部出血、血肿和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FI组患者(P<0.001);其余相关参数和手术成功率二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PCI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适应绝大多数PCI的要求,应进一步推广.
作者:尹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容量复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研究发现,早起大量液体复苏可损伤肠道屏障,导致肠源性细菌移位于肠道外组织,加重休克的发展;还可导致脉压增大,破坏已形成的凝血块,增加出血量以及产生持续的免疫抑制等.
作者:闫秀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膝关节周围有很多韧带,其中有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交叉韧带分为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韧带损伤多发生于运动中,损伤的外在因素常是肢体的直接接触,来自各个方向的外力撞击或是自身的扭转应力;损伤的内在因素则是体位的影响,如膝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过伸等.膝关节镜近年来大量应用于韧带损伤手术中,关节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以及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王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药健肝愈胃汤(自拟),西药普奈洛尔,奥美拉唑,胶态果胶铋胶囊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疗法.方法 将136例PHG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52例常规口服普奈洛尔、奥美拉唑、果胶铋;治疗组84例在常规服用以上西药的同时服用中药健肝愈胃汤.二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3%.显效率46.4%;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7%,显效率13.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健肝愈胃汤,西药普奈洛尔,奥美拉唑,果胶铋联合治疗PHG疗效显著.
作者:盛玉莲;张世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对老年人肺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58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与分证护理组,基础护理组给予老年科常规护理,分证护理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二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分证护理组患者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老年肺炎患者可使患者症状缓解快,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艳梅;张淑玲;魏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0例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经2~4个疗程治疗,住院42~65d,安全出院,无死亡病例.后遗症有听力下降1例,耳鸣2例,记忆减退4例,不能站立行走3例,反应迟钝2例.1~2年后随访复查,复发1例,失眠2例,抑郁症2例.结论 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复杂而多,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稠度、高龄、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密切关系.CT与MRI检查是主要诊断依据.中药制剂是研究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方向.
作者:仲信生;陈祥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