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毛国传;王群利;冷朋波

关键词:集成电路, 职业卫生, 控制效果评价
摘要:对某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结果表明该项目存在50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盐酸、氢氟酸、硫酸、氯、氨、氢氧化钠、氟化物、砷化氢、丙酮、异丙醇、噪声等,经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存在某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急性氮气中毒事故分析

    厦门市某企业发生一起急性氮气中毒,致2人当场死亡的重大事故,针对其发生经过、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几条建议措施.

    作者:傅清青;张一中;杨金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发电厂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燃煤型发电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卫生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发电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检测分析,对985名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煤车间大部分岗位、锅炉车间及发电车间部分岗位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锅炉车间及输煤车间大部分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输煤车间及锅炉车间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各车间作业人员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工龄15年以上者及年龄40岁以上者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各工龄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主要危害工作场所是输煤车间和锅炉车间.建议加强对输煤车间及锅炉车间的环境治理,落实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作者:齐庆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乙酰胺联合乙醇抢救氟乙酰胺中毒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乙酰胺联合无水乙醇抢救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氟乙酰胺中毒基础上,加用无水乙醇,比较107例治疗组患者及99例对照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抽搐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酰胺联合无水乙醇抢救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作者:段华玲;车娟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有机氟化物损伤的临床救治体会

    通过对两起6例有机氟化物致伤患者救治情况的回顾,发现不同种类有机氟化物所造成的机体损伤不尽相同,四氟乙烯纯品致伤以缺氧性窒息表现为主;而其生产残液造成的损伤以呼吸系统损伤为首要表现,同时可累及心血管系统.早期有效的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杰;贾芸玲;孙炳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岗前体检中受检者氟牙症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上岗前体检中受检者氟牙症患病情况.方法选择上岗前体检中1 692名受检者为观察对象,询问一般情况、原居住地,常规方法检查牙齿、口腔黏膜,采取Dean分类法检查氟牙症,并记录氟牙症患病程度.结果在1 692例受检者中,氟牙症患者共有51例,总检出率为3.01%,氟牙症指数为0.08,患者主要来自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等省市.结论氟牙症具有地区性分布特点,本次检查中氟牙症总患病率和指数都较低,属正常范围.

    作者:覃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对某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结果表明该项目存在50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盐酸、氢氟酸、硫酸、氯、氨、氢氧化钠、氟化物、砷化氢、丙酮、异丙醇、噪声等,经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存在某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毛国传;王群利;冷朋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度冷丁致呼吸抑制1例报告

    1病例简介患者,男,41岁,因双腰部疼痛伴血尿10d于2004年8月31日9:20入院.体检:T36.8℃,P82次/min,BP 148/112 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肾未扪及,双肾区叩痛,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B超提示:双肾结石,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输尿管上段结石.

    作者:杨茂琼;唐丽萍;何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路桥收费站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

    目的探讨路桥收费站室内空气污染对收费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对508名从事收费人员(接触组)进行健康体检,并以不接触有害因素、年龄相似的1 009名工人作为对照组.对路桥收费站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总烃、氮氧化物及物理损害因素噪声等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慢性咽炎检出率为50.98%,慢性扁桃体炎检出率为13.58%,慢性鼻炎检出率为315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35%、7.93%和8.82%),羞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工龄增加,上述3种疾病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P<0.01或P<0.05).路桥收费站工作场所(室内外)空气质量总污染指数为I=1.54(室内)和I=2.47(室外),属中度至重度污染级.结论收费人员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是路桥收费站工作场所空气被汽车尾气污染所致.

    作者:黄振侬;潘金城;吴银娇;黄春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重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上消化道出血12例临床报告

    该文总结了7年来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重症患者116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2例.其临床特点是以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为主要表现,该文12例中脑衰达100%.胃镜检查为溃疡病和出血性胃炎,以呕血为主,出血量在1 200ml以下,并对出血原因进行了相关探讨.

    作者:姜钧;王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起酒店急性CO中毒事故的调查

    通过现场勘察和模拟事发现场检测,结合中毒患者临床表现,确认该事故为急性CO中毒.导致事故的原因是该酒店锅炉的排烟管道设计与安装不合理,将部分客房外墙用砖块围筑成烟囱,造成燃煤产生的CO通过墙体裂缝泄漏进通风不畅的客房造成人员中毒.

    作者:黄信有;刘松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职业卫生护理工作现状调查

    通过调查该所职业卫生护理工作的现状,了解职业卫生护理工作的特点.该所连续五年上岗前体检和在岗体检人数的快速增长,加大对职业卫生护理的需求,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成效显著,职业卫生护理在健康监护和职业病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将一般医疗护理程序应用于实践,采用的工作方式是实用的、成功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刘玉君;覃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起煤烟型烟雾事件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煤烟型烟雾事件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相应的预防救援措施.方法开展此次突发事件全程调查,对收集的病例、地理气象、环境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煤烟型烟雾事件是因高含硫量燃煤产生的SO2污染大气,在河谷地带环境中和逆温气象条件下综合作用而引起.结论预防途径重在控制污染源,救援关键在于脱离污染环境、给氧、对症治疗等.

    作者:谷明慧;李俊卿;韦先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工业事故应急指挥决策的关键技术研究

    应急指挥是应急响应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其作出的决策是各应急处置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行动指南.按照应急响应所需发挥的职能,完整的应急响应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包括应急响应通讯、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事态监测与发展预测、避难方式选择和人员疏散安置五个大的环节,对这五个环节决策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研究,特别是伤害载荷临界量的确定,可以为现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各级别的工业应急预案编制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晖;张新梅;陈国华;颜伟文;陈清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蓄电池企业迁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目的对某蓄电池企业迁建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项目投产运行后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方法采用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硫酸、氢氧化钾、高温和噪声,部分岗位铅浓度超标.结论蓄电池生产过程铅危害严重,企业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及健康教育,改善劳动条件.

    作者:张霞;高金平;孙广文;吴世达;王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职业人群中尿砷的试验探讨

    该文就辖区内烟囱专职清洗工人的尿样就现有的试验条件,用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砷,对试验条件、方法在实践中进行探讨,取得了满意效果,说明该法具有准确性好、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作者:罗春红;易海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氯化消毒副产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鉴于日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饮用水氯化消毒仍将是全球普遍用于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该文从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致癌性、生殖毒性及其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毒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综述.

    作者:全旭芳;吴玉霞;杨士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燃煤电厂职业病危害调查与分级

    为了解某燃煤电厂的职业卫生现状,确定其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按规范标准检测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浓度(强度),并对粉尘、噪声、毒物作业进行分级.结果粉尘、毒物分级均为0级;噪声作业0级占25.81%,Ⅰ级岗位占35.48%,Ⅱ级岗位占38.71%.粉尘点合格率(短时间浓度超标)与危害分级两者出现不符的情况下,以粉尘职业危害分级结果确定危害程度较合适.

    作者:李陆明;孙晓楼;马冀;肖结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针药罐合用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针刺、药物、拔罐三者合用治疗护理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7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皮肤针扣剌、药物涂擦患处,配以拔罐治疗与护理.结果经过二个疗程治疗,治愈83例,有效4例,有效率100%.结论针刺、药物、拔罐及护理并用是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锦秀;廖伯年;张蜀;李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大型人造宝石厂矽肺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某大型人造宝石加工厂工人矽肺的发病特征.方法对某大型人造宝石加工厂接尘工人进行矽肺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厂作业场所52个矽尘浓度检测点中36个超过卫生标准,高超标9倍,矽尘浓度平均为3.2 mg/m3,游离SiO2含量为51.5%.该厂矽肺发病率为4.65%(79/1 700),发病年龄21~35岁,接尘工龄为3~13年.作业场所无任何防尘措施,工人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结论大批工人暴露于无任何防护的接尘作业,必然会导致尘肺病人的群体性暴发,必须进行技改,防止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卫生标准.

    作者:谢迎庆;卢厚汉;董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社区安全促进研究现状

    该文结合世界伤害发生及其危害概况、社区伤害的主要问题,提出社区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分析和选择了社区伤害干预策略,以期大程度地保障社区群众的安全和健康.

    作者:吴芬;夏庆华;李延红;卢伟;夏昭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