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路桥收费站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

黄振侬;潘金城;吴银娇;黄春英

关键词:上呼吸道疾病, 健康监护, 空气污染, 路桥收费站, 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路桥收费站室内空气污染对收费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对508名从事收费人员(接触组)进行健康体检,并以不接触有害因素、年龄相似的1 009名工人作为对照组.对路桥收费站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总烃、氮氧化物及物理损害因素噪声等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慢性咽炎检出率为50.98%,慢性扁桃体炎检出率为13.58%,慢性鼻炎检出率为315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35%、7.93%和8.82%),羞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工龄增加,上述3种疾病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P<0.01或P<0.05).路桥收费站工作场所(室内外)空气质量总污染指数为I=1.54(室内)和I=2.47(室外),属中度至重度污染级.结论收费人员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是路桥收费站工作场所空气被汽车尾气污染所致.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有机氟化物损伤的临床救治体会

    通过对两起6例有机氟化物致伤患者救治情况的回顾,发现不同种类有机氟化物所造成的机体损伤不尽相同,四氟乙烯纯品致伤以缺氧性窒息表现为主;而其生产残液造成的损伤以呼吸系统损伤为首要表现,同时可累及心血管系统.早期有效的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杰;贾芸玲;孙炳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起中学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4年2月2日至26日,江都市高徐镇中学发生了一起麻疹暴发流行,451名学生中共发病47人,罹患率为10.42%.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戴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蓄电池企业迁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目的对某蓄电池企业迁建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项目投产运行后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方法采用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硫酸、氢氧化钾、高温和噪声,部分岗位铅浓度超标.结论蓄电池生产过程铅危害严重,企业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及健康教育,改善劳动条件.

    作者:张霞;高金平;孙广文;吴世达;王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对某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结果表明该项目存在50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盐酸、氢氟酸、硫酸、氯、氨、氢氧化钠、氟化物、砷化氢、丙酮、异丙醇、噪声等,经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存在某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毛国传;王群利;冷朋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玻璃厂高温和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江门市浮法玻璃厂高温和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5名浮法玻璃厂高温、噪声作业工人和221名办公室人员进行血压测量、相关因素调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温、噪声、吸烟、年龄、性别均对高血压患病有显著影响(P<0.05),各因素间有交互作用.结论高温、噪声、吸烟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通过干预措施,取得了实效,使工人的血压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作者:刘玉君;覃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眼底检查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作用评价

    眼底检查在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中虽不能作为一种常规检查项目,但对于从事接触某些化学危害因素的作业人群而言,其确是一项必备的检查手段或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作者参与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多年,为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更完善地搞好职业健康检查,特别是眼底检查,该文从职业健康检查中眼底检查的意义、眼底检查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眼底检查在上岗前体检中的作用、眼底检查与其他一些慢性病的关系以及眼底检查与其他眼部疾病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对眼底检查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不同作用予以分析、评价.

    作者:闻建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乙酰胺联合乙醇抢救氟乙酰胺中毒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乙酰胺联合无水乙醇抢救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氟乙酰胺中毒基础上,加用无水乙醇,比较107例治疗组患者及99例对照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抽搐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酰胺联合无水乙醇抢救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作者:段华玲;车娟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蓄电池充电工慢性铅中毒一例报告

    某运输公司在蓄电池充电过程中,造成铅污染,操作间未安装通风换气设备,操作工自我防护意识差,导致慢性铅中毒发生.

    作者:赵卫东;刘喜房;王保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公司违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案案例评析

    某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对全部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也未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被处罚款3万元.通过行政诉讼,法院支持处罚,并强制执行.

    作者:周承来;董良云;杨伦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起渔船硫化氢中毒事件调查

    报道一起渔船硫化氢中毒事件,调查显示事故原因为鱼体有机蛋白分解、腐败产生硫化氢气体,船员下仓作业及救护没有安全防护而导致5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采取保鲜新工艺,控制中毒源产生,落实个人防护,预防和遏制职业中毒发生.

    作者:张恩惠;朱小方;俞国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岗前体检中受检者氟牙症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上岗前体检中受检者氟牙症患病情况.方法选择上岗前体检中1 692名受检者为观察对象,询问一般情况、原居住地,常规方法检查牙齿、口腔黏膜,采取Dean分类法检查氟牙症,并记录氟牙症患病程度.结果在1 692例受检者中,氟牙症患者共有51例,总检出率为3.01%,氟牙症指数为0.08,患者主要来自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等省市.结论氟牙症具有地区性分布特点,本次检查中氟牙症总患病率和指数都较低,属正常范围.

    作者:覃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大型人造宝石厂矽肺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某大型人造宝石加工厂工人矽肺的发病特征.方法对某大型人造宝石加工厂接尘工人进行矽肺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厂作业场所52个矽尘浓度检测点中36个超过卫生标准,高超标9倍,矽尘浓度平均为3.2 mg/m3,游离SiO2含量为51.5%.该厂矽肺发病率为4.65%(79/1 700),发病年龄21~35岁,接尘工龄为3~13年.作业场所无任何防尘措施,工人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结论大批工人暴露于无任何防护的接尘作业,必然会导致尘肺病人的群体性暴发,必须进行技改,防止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卫生标准.

    作者:谢迎庆;卢厚汉;董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职业与膀胱癌(待续)

    膀胱癌是人类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除吸烟外职业暴露是其主要的病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染料、橡胶、制革、铝生产、钢铁铸造、油漆、铅冶炼和卡车司机等行业中,工人患膀胱癌的危险性增加,其中芳香胺、多环芳烃、铅和柴油机尾气等为主要暴露因素.

    作者:于立群;蒋守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度冷丁致呼吸抑制1例报告

    1病例简介患者,男,41岁,因双腰部疼痛伴血尿10d于2004年8月31日9:20入院.体检:T36.8℃,P82次/min,BP 148/112 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肾未扪及,双肾区叩痛,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B超提示:双肾结石,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输尿管上段结石.

    作者:杨茂琼;唐丽萍;何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职业人群中尿砷的试验探讨

    该文就辖区内烟囱专职清洗工人的尿样就现有的试验条件,用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砷,对试验条件、方法在实践中进行探讨,取得了满意效果,说明该法具有准确性好、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作者:罗春红;易海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对《有毒作业分级》在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根据我们在评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照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我们认为<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已不适应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要求,应当尽早对该标准进行修订.主要修订方面为:①有害物质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的修订;②有毒作业分级原则的修订;③同时应考虑毒物的皮肤吸收系数、毒物的联合作用系数等指标.

    作者:张鹏;徐秦儿;张传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析职业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职业健康监护网络不完善,体检不规范,不能满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急需各级特别是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体检单位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引导、干预,简化程序,加快审批进程,尽快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网络.

    作者:王明龙;郑步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针药罐合用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针刺、药物、拔罐三者合用治疗护理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7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皮肤针扣剌、药物涂擦患处,配以拔罐治疗与护理.结果经过二个疗程治疗,治愈83例,有效4例,有效率100%.结论针刺、药物、拔罐及护理并用是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锦秀;廖伯年;张蜀;李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重大化学危害源识别和中毒控制与应急医疗技术预案库制备的研究

    目的识别、确定厂州地区存在的可能引起重大化学危害(含职业危害)事故的毒物谱库,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行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1.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研究分析包括从安监部门登记的化学品资料中识别出广州地区存在的重大化学(含职业危害)危害源,筛选与其相关的中毒控制与应急医疗技术资料数据;2.应用计算机技术编制成数据库文本和应用软件.结果1.制成广州地区重大化学(含职业危害)危害源的中毒控制与应急医疗技术预案库文件文本与应用软件;2.建立广州地区化救技术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有关化学品的毒性、化学事故预防控制及应急处置、应急医疗技术预案信息.结论该中毒控制与应急医疗技术预案库,可作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的技术依托,使政府部门启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从技术预案库快速查询到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行动所需的决策依据.

    作者:伍郁静;何建民;周进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火力发电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调查

    目的了解火力发电厂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情况.方法对某火力发电厂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监测,以453名噪声作业工人为观察组,68名行政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听力情况,并对不同车间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37.75%,明显高于对照组(13,23%)(P<0.05),听力损失集中在Ⅰ~Ⅲ级;锅炉车间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较磨煤、电机车间严重.结论火力发电厂噪声对听力危害严重,应加强工人的个人防护.噪声与高温对听力有协同作用.

    作者:梁晓阳;吴艮娇;郭集军;唐国汉;李焕英;杨丽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