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建范
为了解某燃煤电厂的职业卫生现状,确定其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按规范标准检测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浓度(强度),并对粉尘、噪声、毒物作业进行分级.结果粉尘、毒物分级均为0级;噪声作业0级占25.81%,Ⅰ级岗位占35.48%,Ⅱ级岗位占38.71%.粉尘点合格率(短时间浓度超标)与危害分级两者出现不符的情况下,以粉尘职业危害分级结果确定危害程度较合适.
作者:李陆明;孙晓楼;马冀;肖结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因装修导致室内污染的特征和规律,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新建小区住宅卫生学调查均采用问讯填写调查表方式;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对30户新装修住宅的141个监测点进行空气中有害污染物测定.结果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在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有超标,以甲醛超标严重,超标率达60.99%,TVOC超标率为26.95%;居室各房间均有分布,以主卧和书房浓度较高,甲醛高超标8.5倍;TVOC高超标7.7倍;装修6个月后,污染物明显下降,但在冬季装修的居室会在来年夏季出现污染物浓度回升的现象.结论甲醛和TVOC是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主要分布在装载度商的房间;装修季节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有明显影响,春夏季温度高的季节装修好于冬季;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在装修好6个月后,甲醛等污染物已降至较低水平,后对防治污染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防制对策.
作者:王小林;朱晓英;郑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眼底检查在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中虽不能作为一种常规检查项目,但对于从事接触某些化学危害因素的作业人群而言,其确是一项必备的检查手段或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作者参与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多年,为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更完善地搞好职业健康检查,特别是眼底检查,该文从职业健康检查中眼底检查的意义、眼底检查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眼底检查在上岗前体检中的作用、眼底检查与其他一些慢性病的关系以及眼底检查与其他眼部疾病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对眼底检查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不同作用予以分析、评价.
作者:闻建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通过调查该所职业卫生护理工作的现状,了解职业卫生护理工作的特点.该所连续五年上岗前体检和在岗体检人数的快速增长,加大对职业卫生护理的需求,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成效显著,职业卫生护理在健康监护和职业病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将一般医疗护理程序应用于实践,采用的工作方式是实用的、成功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刘玉君;覃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该文结合世界伤害发生及其危害概况、社区伤害的主要问题,提出社区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分析和选择了社区伤害干预策略,以期大程度地保障社区群众的安全和健康.
作者:吴芬;夏庆华;李延红;卢伟;夏昭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某蓄电池企业迁建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项目投产运行后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方法采用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硫酸、氢氧化钾、高温和噪声,部分岗位铅浓度超标.结论蓄电池生产过程铅危害严重,企业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及健康教育,改善劳动条件.
作者:张霞;高金平;孙广文;吴世达;王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某大型人造宝石加工厂工人矽肺的发病特征.方法对某大型人造宝石加工厂接尘工人进行矽肺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厂作业场所52个矽尘浓度检测点中36个超过卫生标准,高超标9倍,矽尘浓度平均为3.2 mg/m3,游离SiO2含量为51.5%.该厂矽肺发病率为4.65%(79/1 700),发病年龄21~35岁,接尘工龄为3~13年.作业场所无任何防尘措施,工人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结论大批工人暴露于无任何防护的接尘作业,必然会导致尘肺病人的群体性暴发,必须进行技改,防止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卫生标准.
作者:谢迎庆;卢厚汉;董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车间空气中正己烷和作业环境人群尿中2,5-己二酮测定,验证2,5-己二酮作为生物代谢物在接触正己烷的职业危害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对6家皮件加工厂黏胶车间空气中正己烷和作业人群尿中2,5-己二酮进行同步测定,另选择1家服装加工厂和1个职业服装学校作为非接触正己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环境空气中正已烷浓度与作业职工尿中2,5-己二酮含量呈正相关,r=0.899,P<0.05;通过对检测尿样中2,5-己二酮异常值逆向调查,验证其作为接触正已烷的生物标志物具有的实际意义,采用SPSS混合样本剖析法分析,对不同接触人群的尿2,5-己二酮测定值统计,推测其生物限值在8.92~1136mg/L范围.结论尿2,5-己二酮可以作为接触正己烷职业危害评价中灵敏、特征性强的生物标志物应用指标.
作者:张立军;齐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根据我们在评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照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我们认为<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已不适应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要求,应当尽早对该标准进行修订.主要修订方面为:①有害物质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的修订;②有毒作业分级原则的修订;③同时应考虑毒物的皮肤吸收系数、毒物的联合作用系数等指标.
作者:张鹏;徐秦儿;张传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燃煤型发电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卫生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发电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检测分析,对985名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煤车间大部分岗位、锅炉车间及发电车间部分岗位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锅炉车间及输煤车间大部分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输煤车间及锅炉车间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各车间作业人员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工龄15年以上者及年龄40岁以上者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各工龄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主要危害工作场所是输煤车间和锅炉车间.建议加强对输煤车间及锅炉车间的环境治理,落实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作者:齐庆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膀胱癌是人类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除吸烟外职业暴露是其主要的病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染料、橡胶、制革、铝生产、钢铁铸造、油漆、铅冶炼和卡车司机等行业中,工人患膀胱癌的危险性增加,其中芳香胺、多环芳烃、铅和柴油机尾气等为主要暴露因素.
作者:于立群;蒋守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火力发电厂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情况.方法对某火力发电厂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监测,以453名噪声作业工人为观察组,68名行政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听力情况,并对不同车间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37.75%,明显高于对照组(13,23%)(P<0.05),听力损失集中在Ⅰ~Ⅲ级;锅炉车间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较磨煤、电机车间严重.结论火力发电厂噪声对听力危害严重,应加强工人的个人防护.噪声与高温对听力有协同作用.
作者:梁晓阳;吴艮娇;郭集军;唐国汉;李焕英;杨丽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上岗前体检中受检者氟牙症患病情况.方法选择上岗前体检中1 692名受检者为观察对象,询问一般情况、原居住地,常规方法检查牙齿、口腔黏膜,采取Dean分类法检查氟牙症,并记录氟牙症患病程度.结果在1 692例受检者中,氟牙症患者共有51例,总检出率为3.01%,氟牙症指数为0.08,患者主要来自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等省市.结论氟牙症具有地区性分布特点,本次检查中氟牙症总患病率和指数都较低,属正常范围.
作者:覃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病例简介患者,男,41岁,因双腰部疼痛伴血尿10d于2004年8月31日9:20入院.体检:T36.8℃,P82次/min,BP 148/112 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肾未扪及,双肾区叩痛,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B超提示:双肾结石,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输尿管上段结石.
作者:杨茂琼;唐丽萍;何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厦门市某企业发生一起急性氮气中毒,致2人当场死亡的重大事故,针对其发生经过、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几条建议措施.
作者:傅清青;张一中;杨金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4年2月2日至26日,江都市高徐镇中学发生了一起麻疹暴发流行,451名学生中共发病47人,罹患率为10.42%.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戴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氯化消毒副产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鉴于日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饮用水氯化消毒仍将是全球普遍用于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该文从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致癌性、生殖毒性及其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毒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综述.
作者:全旭芳;吴玉霞;杨士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应急指挥是应急响应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其作出的决策是各应急处置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行动指南.按照应急响应所需发挥的职能,完整的应急响应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包括应急响应通讯、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事态监测与发展预测、避难方式选择和人员疏散安置五个大的环节,对这五个环节决策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研究,特别是伤害载荷临界量的确定,可以为现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各级别的工业应急预案编制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晖;张新梅;陈国华;颜伟文;陈清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通过现场勘察和模拟事发现场检测,结合中毒患者临床表现,确认该事故为急性CO中毒.导致事故的原因是该酒店锅炉的排烟管道设计与安装不合理,将部分客房外墙用砖块围筑成烟囱,造成燃煤产生的CO通过墙体裂缝泄漏进通风不畅的客房造成人员中毒.
作者:黄信有;刘松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3周年以来在个体民营企业的贯彻实施情况及个体民营企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方法从湖南省6个市州中抽取411名个体民营企业职工进行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企业没有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和履行危害告知义务的情况仍很普遍,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的知晓率不高,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无保障,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到位.结论<职业病防治法>在个体民营企业的贯彻实施很不得力,尚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余丹;刘敏;蒋然子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