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院内感染

王瑞芳;孙伟;赵(韦华)

关键词:供应室, 管理控制, 医院内感染, 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管理, 无菌物品, 无菌器材, 技术进步, 组成, 预防, 医学, 医疗, 科室, 敷料
摘要: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全院提供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已成为目前医院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旅店业公共用品用具卫生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我市旅店业公共用品、用具的卫生状况,防止疾病传播,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于2004年2~11月份,对全市部分旅店业的公共用品、用具进行了卫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人群吸烟情况调查分析

    为掌握山区不同人群吸烟情况,积极参与烟控干预措施及方法的研究,我们于2005年2月对处于山区的沂源县不同吸烟人群吸烟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苗永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宁波市蔺草加工企业职业危害状况分析

    为有效地控制蔺草加工业粉尘的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我们采用填写调查表的统计方法对我市171家蔺草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结果显示:我市171家蔺草加工企业中粉尘监测合格率及离岗时的体检率极低,仅为20.85%、31.02%.目前在这171家蔺草加工企业中有尘肺病人数:0+2人,Ⅰ期122人,Ⅱ期40人,Ⅲ期1人.并对12家企业进行了罚款,总罚款金额为5.6万元人民币.总之,我市蔺草加工企业仍存在严重的职业卫生问题,要加大执法力度,希望地方政府进一步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把蔺草粉尘对人体的危害降到低限度.

    作者:孙新囡;赵薇;胡荣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种有害因素联合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多种有害因素[粉尘、噪声、溶剂(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以下简称混苯)]同时存在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66名接触噪声、粉尘、混苯的作业工人为观察组,另选56名无任何毒物接触的工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常规体检,检测免疫三项、血清中SOD活力、Hb含量和WBC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两组比较,上呼吸道慢性炎症、(IgG、IgA、IgM)差异有显著性(P<0.05),类神经症发生率、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OD活力、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在低浓度多种有害作业环境下工作,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有一定负面影响,有降低免疫功能的趋势,对细胞的毒性效应暂无发现.

    作者:陈茂招;梁晓阳;杜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加利福尼亚农场主自己报告的皮炎和皮肤癌

    该文作者报告的皮炎和皮肤癌的研究是对加利福尼亚农场主的健康与疾病的大量研究之一.研究对象主要是加利福尼亚的农场主,符合条件的农场主中80%是借助计算机和电话采访来完成问卷的.问卷包括人口统计,农场特色,农场的工作和健康状况等问题.受访者还被询问在地里干活的时间比,使用农药的情况(>30d/年),粉尘作业以及阳光屏蔽用品的使用情况.

    作者:刘松影;李朝晖;王簃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

    目的从产科角度寻找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对180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母体血液含量不足、母胎间血氧运输及交换障碍和羊水过少为主要原因,重度窒息中有妊娠合并症、早产、羊水过少者居前三位.结论做好产前保健,防治有关合并症,及时做好胎儿心电监护,对具有窒息高危因素的孕妇作胎儿重点监护,有利于防治胎儿窘迫.

    作者:崔秀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起职业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死亡事件的调查处理

    某制革企业由于作业场所DMF超标严重(10252mg/m3),工人未坚持佩戴防毒口罩,出现症状后没有及时得到诊治,发展到重度中毒性肝病,终导致劳动者因职业病危害致死亡事件的发生.卫生行政部门及时采取了控制措施,并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依法对该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

    作者:郑步云;王明龙;范铮峰;顾玉芳;张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2例溴烧伤救治体会

    报道了32例溴烧伤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过程.强调院前急救宜尽快以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创面;同时对烧伤面积大于10%以上者,建议以2%碳酸氢钠液持续湿敷创面,且应尽早静脉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深Ⅱ度以上创面应尽早切削痂,去除残存于组织内的溴及烧伤坏死组织,并移植自体皮修复创面,以防治溴吸收引起的中毒.

    作者:蒋瑞明;张元海;杨顺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半球扩散模型在氨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应用半球扩散模型,进行氯突发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定量风险评估,探讨其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职业病危害评价水平.方法以某火力发电厂二期工程为对象,通过对其使用液氨过程可能发生氨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应用半球扩散模型进行定量风险评估的实践和认识,对这一评价方法简单加以介绍,并结合国内典型事故案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应用有毒气体半球扩散模型,对可能发生液氨钢瓶泄漏造成的突发氨中毒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做出定量风险评估.结合事故案例分析,其估算的结果与国内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基本一致.结论应用的半球扩散模型,其计算参数可通过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资料中获得,在实际应用中简明、易行,并通过典型事故案例验证,有一定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市职业病危害评价水平,并为企业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依据,说明这一评价方法在今后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黄德寅;孙金艳;于信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上海市普陀区接苯员工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普陀区涉苯企业接苯员工的职业卫生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普陀区涉苯企业78家,对其中320名接苯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按本地员工和非本地员工分为两组.结果非本地员工在签订合同和职业卫生培训方面明显不及本地员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非本地员工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明显不及本地员工;趋势检验显示随着接苯工龄的延长,阳性体征的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涉苯企业的职业卫生问题仍值得关注,为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应重视涉苯企业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作者:吴玉霞;刘双喜;徐群;董敏;夏昭林;杨士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探讨

    目的确保焦磷酸重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准确性.方法针对焦磷酸重量法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对于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测定,从实验前的准备到样品的前处理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均存在易引起正负误差的因素.结论建议操作者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尽量减少各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避免过失误差.

    作者:王钟;何漪;张楠;魏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从龙岩市10年工业卫生年报表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工业卫生)指标

    从1995~2004年龙岩市工业卫生年报表的数据信息,分析10年来,省、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书中的工业卫生考核指标以及考核指标的历史意义和不足之处,建议政府依法制定出职业病防治考核指标,列入政府工作年度考核范围.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锌烟热中毒3例报告

    某企业的3名电焊工在已被喷上锌的铁板上进行切割焊接,吸入大量氧化锌烟雾而引起锌烟热,出现恶寒发热、四肢乏力、口内有甜味、咽干、咳嗽、头晕、全身肌肉酸痛,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经解热、抗炎、止咳及驱锌治疗后,3名患者体温均恢复正常,不适症状消失,自动出院.

    作者:刘淮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酶谱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血清LDH、CK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8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LDH、CK变化并与20例健康对照比较.结果中毒组LDH和CK值分别为(378.3±78.7)单位/L和(495.3±142.8)单位/L,与对照组(102.6±42.4)单位/L和(162.3±56.5)单位/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DH、CK活性增高与病情的轻重和转归有密切关系,测定LDH、CK可作为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郝同琴;胡莹;孙绍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北京市大兴区2003年职业病防治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大兴区生产企业职业病防治情况.方法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对165家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结果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职业病防护设施不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措施不健全、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建档率低,45.45%的企业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76.08%.结论大兴区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与职业卫生相关法规要求差距较大,应继续加大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力度,规范企业职防行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张树旺;吕建华;汤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某箱包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与分析

    目的预防、控制和消除箱包加工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方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作业场所苯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车间内通风不良,劳动者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无更衣室.结论综合评价该企业属于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企业.责令限期改正,复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使用.

    作者:孙瑞学;周燕;吕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淄博市临淄区城乡卫生室消毒效果检测分析

    为了解我区基层卫生室(所)的消毒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监督其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近年来对全区107家基层卫生室(所)进行了消毒效果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来玉;齐秀清;刘志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噪声对血压的影响

    该文综述了噪声对血压影响以及可能的影响机制.实验室研究发现,大鼠连续暴露稳态噪声2h收缩压升高,停止暴露后,血压很快恢复到暴露前水平.在较强噪声较长时间作用下,可引起血压升高,对敏感性大鼠表现更为明显.人群研究发现,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高血压患病率升高,并且有报道提示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噪声对精神神经系统的影响,噪声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以及噪声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学说有非常相似之处.

    作者:傅旭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水泥行业噪声危害调查分析

    该文对水泥行业噪声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按<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进行,使用ND2型精密声级计,噪声强度一般在76~110dB(A)之间,频率范围集中在93~2000Hz,以低频为主.108个噪声点中超标88个,超标率81.48%.噪声作业工人体检559人,神经衰弱症候群检出率17.70%;噪声性耳聋检出率49.02%;高频听力损伤检出率52.06%.

    作者:杜文新;张荣琴;侯梅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三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分析

    对三起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事故均发生在检修期间,工人在进入半封闭作业现场时,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及进行强制通风,是事故主要原因,建议建陶生产企业针对煤气发生炉的检修工作,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佩戴防护用品,强制通风.

    作者:王桂;崔俊美;王龙义;夏猛;王绪斌;刘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