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急性环氧乙烷中毒事故分析

乔玉兰;孙炳欣

关键词:环氧乙烷, 中毒, 事故
摘要:对一起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经过,调查取证及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综合评价方法在职业卫生评价上应用的比较

    为找出合适的职业卫生评价方法,对同一数据分别应用综合指数法、Z评分法、TOPSIS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近似.但TOPSIS法计算较繁琐,综合指数法由于引入组合权重系数虽可突显某项指标作用,但从全面衡量看,似乎缺乏客观性.对于三种方法的使用,可因时因地因条件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作者:李莹;刘秀玲;刘学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呼吸机治疗并发危急症的护理对策

    对该院ICU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间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00例患者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分析.资料显示机械通气危急的并发症有气道梗阻、气管导管脱落、人机对抗、通气不足、通气过度.临床证实,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正确判断病人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是处理关键;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杜绝并发症发生.

    作者:任华蓉;李锦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涂料公司新建项目卫生学评价

    为了解涂料行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现状,确定是否达到卫生学要求,按规范测定生产性有害因素浓度(强度).结果总体工程噪声单项指数Pi=0.78,粉尘单项指数Pi=0.15,苯系物单项指数Pi=0.20.各项测定指标单项指数均小于1,测定项目综合指数I=0.4,评价分级为1级,综合卫生评价合格.

    作者:牛心华;郭俊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000~2003年淄博市旅店业茶具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旅店业茶具卫生状况,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现将淄博市2000~2003年旅店业茶具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静;丁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9例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

    该文着重介绍了一组正己烷中毒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病例,结合临床资料、劳动卫生学调查,从职业病临床的角度,对该组患者的中毒原因、发病特点、正己烷的毒作用及致病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

    作者:蒋晓红;张峻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大纲(试行)

    本大纲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要求和具体内容.

    作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例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的护理体会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临床上由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发展的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后并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本病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病死率极高,已成为当今世界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张锡兰;原庆美;王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有机汞中毒误诊分析

    该文分析了两起因食用醋酸苯汞污染的稻谷所致有机汞中毒10例(其中死亡5例),并指出误诊为食物中毒的原因和教训.我所曾收治两起因食用醋酸苯汞农药污染的稻米而误诊为食物中毒10例,死亡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文忠;宋克;赵晖;孙彦国;刘文生;李淑华;怀凤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康复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腰腿痛的1/5,男性多于女性.近年国内强调康复护理,从而达到增加肌力,缓解痉挛,使症状消除、缓解,而达到治疗目的.我科收治的139例病人中,男98例,女41例,年龄在28~70岁之间.

    作者:赵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汞接触者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探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汞接触者50例按工龄、年龄、尿汞浓度高低分组与β2-MG、RBP、TRF、α1-MG、α2-MG、Alb、IgG、NAG作肾功能异常率比较.结果TRF异常率>NAG>β2-MG,对数据结果进行方差分析,TRF和α1-MG的P<0.05,差异有显著性.TRF、NAG、β2-MG可为临床评价汞接触者肾功能指标的首选或筛选作参考.

    作者:王丽辉;谢兰兰;鲁翼雯;闵珍;卞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压的影响

    随机对岗位噪声均≥80 dB(A)某化工集团100名作业工人进行医学体检和调查,另选条件相似不接触噪声的某机关单位100名工作人员作对照组,以探讨噪声对血压的影响.结果发现,接触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且随接触工龄延长而增加,两组同工龄组比较发现高工龄接触组明显高于同档对照组人群的患病率.接触组噪声强度高低与高血压患病率关系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高强度噪声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低强度噪声的高血压患病率是存在的.

    作者:张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外资企业液化石油气中毒窒息事故报告

    2004年4月7日,无锡市新区某日资企业在检修液化石油气站时,因作业工人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一起急性职业性液化石油气中毒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中毒的严重后果.采集储罐内气体样品检测结果:色谱图显示一单峰,为液化石油气峰,浓度为128.1 mg/m3.根据现场调查结果与病人临床表现,认定该次重大事故中毒原因为液化石油气中毒.此次事故为在通风条件差,液化石油气浓度很高的储罐内作业,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且无特殊防护措施,无安全及应急措施,1人中毒后,其他5名工人在不了解储罐内情况下,盲目施救,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教训深刻.

    作者:秦宏;徐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游泳场所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市游泳场所的卫生状况,我们于2003年7~8月对12家室内外游泳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赵永珂;杨金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低能量激光治疗尘肺合并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与静脉点滴川芎嗪比较,证明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尘肺合并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药物治疗无效的尘肺合并高血压患者87例,SBP<17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分为两组,激光组(第1组)采用低能量氦氖激光经上肢静脉血管内照射.对照组(第2组)采用川芎嗪120 mg加入液体静脉点滴.治疗后比较两组血压、生化检查、血尿常规、血流变及其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均显著降低,有效率分别达90.8%(第1组)和93.5%(第2组).血流变有明显改善,2组治疗后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激光治疗和静脉点滴川芎嗪配合小剂量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刘文芝;李锐英;王红;李娜;田春梅;王玉玲;赵菁丽;白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起急性环氧乙烷中毒事故分析

    对一起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经过,调查取证及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作者:乔玉兰;孙炳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化学中毒与救治的研究探讨

    回顾性总结某公司在化学中毒事故中,医院及职业病防治所(以下简称职防所)在诊治中的体会,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三级救援网络体系及救治经验.对化学伤害事故所发生的经过及住院抢救病人进行全过程回顾分析,救治各种化学中毒病人486例,死亡12例,总死亡率2.47%.各种化学中毒损伤的救治随着企业、医院、职防所认识提高,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和化学中毒急救预案的不断完善,以及逐步规范和提高救治水平,有效地保护了化工企业的劳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作者:盛步南;余清卿;黄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诊洗胃两组不同插胃管法比较

    在急诊中毒洗胃中,通过分组随机抽样,对传统经鼻插胃管法和改良插胃管法进行比较,从一次插管成功率、黏膜损伤情况分析,得出改良插胃管法更有利于急诊中毒病人的抢救.

    作者:唐喜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通信公司作业场所劳动卫生学调查

    为了解某通信公司下属各分公司作业场所劳动卫生情况,确保作业工人身体健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2003年对其五家分公司新引进的设备所产生的噪声、电场、磁场、照度及微小气候等几方面进行了现场专项劳动卫生检测工作.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职业危害,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汤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农村卫生室医疗消毒存在问题及对策

    村级卫生室消毒不正规、不彻底是引起交叉感染的极大隐患.为了解我区农村卫生室消毒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我站于2003年4~12月对我区581家村卫生室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通过监测发现在医疗消毒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将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赵德东;潘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淄博市大型企业餐饮具消毒状况调查

    为了解淄博市大型企业餐饮具消毒状况,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餐具消毒合格率,防止餐饮具消毒不合格引起疾病传播,我们对辖区内大型企业的宾馆、餐厅、小吃店等餐饮业餐具的消毒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2000~2003年餐饮具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俊梅;丁颖;王立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