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爱国
1999年9月28日,我市某氟化厂发生一起贮槽内大量无水氢氟酸外喷事故,造成2名维修工多部位皮肤灼伤合并急性中毒死亡的重大事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马福云;罗进斌;王晓红;陈寿江;李炳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过去国内大多应用比色法测定,如金氏法、赖氏法等.上海地区采用赖氏法,以卡门氏单位报告结果.现在较多地区采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酶专家组1985年推荐的酶联--紫外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性.由于目前各医院实验室所使用仪器、试剂、方法及服务对象不一,参考值范围也不一,结果难以统一.我们应用我室的仪器、试剂、方法,对化工系统健康职工进行血清ALT活力水平参考值范围的探讨.
作者:陆新华;金惜雯;沈国芳;陶蕴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四氯化碳又称四氯甲烷.主要用于制造二氯二氟甲烷.也用作漆、脂肪、橡胶、硫磺、树脂等的溶剂,香料的浸出剂,纤维的脱脂剂,灭火剂,分析试剂及用于制造药物等.
作者:陈海珍;谢兰兰;王佩丽;朱文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不少文献报道,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病人常可出现心肌损害,氧自由基清除剂则有助于防护心肌免受损害.本文拟证实氧自由基清除剂Vit C在防治AOPP致心肌损伤中的确切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志云;陆也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近年来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化学物质种类日益增多,各类职业中毒也不断发生,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针对各种中毒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将常州市1988~1999年急、慢性职业中毒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玉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接触微波辐射两年半对健康影响的动态观察.方法以微波作业者接触前、后及对照组进行测询以及晶体、微核、免疫球蛋白等观察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接触微波作业人员神经系统、心血管、晶体、微核等与对照组有一定差别.结论从事微波作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
作者:郭九吉;朱玉华;曹钟兴;李健;吴公孙;祝国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需要求,也是维护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安全健康等诸项合法权益的必需要求.我公司几十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无论在正面教育,还是从工伤事故教训中,认识到保护生产力对发展生产是何等重要!安全工作是生产过程中万不可忽视的.我公司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到劳动保护、工业卫生的一系列措施和对职工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安全教育都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尽管如此重视,但仍难免发生一些疏失.
作者:尉康岭;郝成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环氧树脂属高分子化合物,是低毒物,但它是致敏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本文对我市某外资企业生产塑料模具引起接触性皮炎的6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与处理,报告如下:1 调查经过1.1生产工艺该厂树脂模具的制作过程是在木模中涂一层日本产的表面树脂,固化后用无锡产的环氧树脂加石膏、滑石粉、玻璃棉作填充料.所用的环氧树脂商标标明双酚A型环氧树脂属变异原物质.
作者:张迅;蔡青;王福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解石油化工企业中从事工业探伤人员的健康状况,并为进一步搞好防护和健康监护工作提供依据,对石油化工企业中主要从事现场工业探伤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分析.
作者:王剑;付迎春;张海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硫酸二甲酯[(CH3)2SO4]为无色无嗅的油状液体,易挥发,多用作有机合成的甲基取代剂,为毒性极强的工业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CH3)2SO4、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等有害气体.过去多用较落后的不连续的发烟硫酸法生产工艺,职业危害严重,且不易采取预防措施.某(CH3)2SO4生产企业,从立项、设计开始,在卫生部门参与并严格要求下,采用目前较先进的自动连续化生产工艺,投产后证明,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亦较容易地控制了职业危害问题.我们对其生产过程有害因素的分布、预防措施及污染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
作者:张伟;张德恩;隋海东;李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在冬季较为常见,以散发多见,随着高压氧治疗的开展,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但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及死残率仍较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系指急性CO中毒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意识恢复,在度过数天至数月假愈期后,突然出现严重的意识模糊痴呆综合征,如精神障碍、反应迟钝、行为怪异、二便失禁、去大脑强直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并迅速发展到昏迷,若不及时抢救治疗,死残率很高.现将我院1988年1月~1999年6月间救治的46例DEACMP报告如下.
作者:吕智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国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截至1997年)
作者:刚葆琪;张忠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美国的化工企业在化学危险品安全卫生环保方面,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压力:一是法律法规的约束,由政府机构(OSHA、EPA)主管执行:二是自身经济方面压力,安全生产及减少排污,企业的损失小,并可得到税收方面的优待;三是公众关系方面的压力,企业在公众中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
作者:特邀通讯员 刊期: 2000年第02期
4 标志物的应用4.1 暴露剂量标志物暴露剂量标志物指体内剂量及生物有效剂量的定量标志物.暴露剂量标志物可有以下用途:4.1.1 揭示暴露的本质职业流行病学初是从观察、比较不同职业人群的疾病频率开始的.如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铸造和炼焦工人肺癌高发,并从工作场所的空气中测到了较高浓度的多环芳烃类物质,但直到近从工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测定到了大大高于对照的多环芳烃-DNA加合物,才阐明了这些暴露的本质.目前,大多数职业所接触的有害物理、化学或生物因子已经比较清楚.但仍有一些职业虽观察到某种疾病高发,却未找到确切的致病因子.这有赖于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适宜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任爱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硫化氢为窒息性气体,与人体内色素蛋白中的金属离子有很强亲合力,致造成细胞内窒息.硫化氢对心肌损害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一例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心肌血清标志酶的临床观察.
作者:施达;高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正己烷[CH3(CH2)4CH3]是一种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工业上常用于植物油的提取、橡胶合成及制造胶水、清漆、粘合剂等[1,2].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易发生中毒,本文将我们收治的4例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1 一般资料4例患者均为男性,在同一单位从事皮革刷胶工作.既往均身体健康,无长期饮酒史,无糖尿病等疾病史.其中例1,38岁,作业工龄87天.例2,37岁,工龄73天.例3,25岁,工龄27天.例4,29岁,工龄17天.主要工艺流程:将一种鱼皮胶分装入600ml塑料瓶内,通过挤压使该胶均匀涂抹于皮革表面,粘牢后自然条件下凉干,后经120℃高温熨平.车间大小14m×2.5m,无窗通风,仅有一1.5m×0.5m小门.每人每日用胶40~50kg,工作15~18小时/日.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该胶上方空气进行分析,测出含正己烷31.7%,正戊烷19.8%.
作者:卞红霞;夏玉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人们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化学品的过程中,引起急性化学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在抢救治疗各类化学中毒病人时,医生护士必须密切配合,争分夺秒地作出准确诊断与处理.本文根据我院历年来在救治急性化学中毒方面的临床经验,就急性化学中毒的特点及其在救治中医护配合的重要性予以讨论.
作者:闻建范;金文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骨关节炎又称增生性、肥大性或退行性关节炎,发生部位多为负重关节,多发于中年以后,以膝关节多,其病程长,易反复,故治疗方法也很多,也是目前临床上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1996~1998年,本组运用液压扩张补充疗法治疗膝部骨关节炎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达;葛京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编者按:我刊原名<化工劳动卫生通讯>,创刊于1984年,1995年12月更名为<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1997年4月批准加入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在广大读者与作者的支持下,我刊为不断提高质量作了不懈的努力.1 999年1 0月,我刊加入中国期刊网,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全文收录期刊.2000年1月,我刊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进步奖.但与先进的兄弟杂志相比,通过分析,仍有一定差距.为此,我刊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质量,不辜负广大读者、作者的期望.1 前言论文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即引文)是论文的作者消化、吸收、借鉴他人(或自己)已有研究成果的记录,它为读者提供了与论文相关的背景材料,使读者能够了解论文中所论证的对象的来源.引文分析是文献工作者对学术论著的引证与被引证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自20世纪20年代由Gross等人提出至今,引文分析这一方法已成为衡量一种学术期刊水平及其质量状态的重要标志.
作者:陈图文;卢仁仁;余顺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国家政府机构的重大改革,原产业部门的改组与重建,给工矿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何才能尽快使工矿企业职业卫生工作适应新的形势,我们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的情况做如下分析:1 工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分析1.1 工矿企业领导层职业卫生现状分析工矿企业领导层大多是理工院校毕业生,由于专业教育的局限及职业卫生工作对领导层面开发的严重滞后与不足,企业领导层职业卫生知识欠缺,虽然它们当中一些人在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学习了一些职业卫生知识,但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工矿企业职业卫生的现状需要.个别企业的领导到现在还分不清职业卫生与环境保护的范畴,理不顺哪些是职业卫生问题,哪些是环境保护问题.企业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给职业卫生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而领导层职业卫生知识的欠缺,使职业卫生的正常开展缺少强有力的支持与领导.
作者:贾明山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