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石油化工企业现场射线探伤作业的监督管理对策

郭成华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 现场, γ射线探伤仪, 作业人员, 监督管理, 工业探伤, 无损伤检测, 中毒特点, 设备, 容器, 化工生产, 管道, 射线机, 全封闭, 活动型, 制造, 运用, 易燃, 易爆, 人群
摘要: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由于石油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特点,许多容器、设备、管道等必须能够耐受高温、高压与腐蚀,故对设备、容器、管道在制造、安装和使用时必须进行各种检测,其中大量运用射线作为无损伤检测(工业探伤)。射线探伤使用X射线和γ射线机,γ射线探伤仪常用的γ源有常用的工业探伤方式有全封闭机房和现场活动型。为保证作业人员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安全,对现场射线探伤作业应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常见急性鼠药中毒

    鼠药中毒在媒体屡见报道,在综合性医院急诊室也常碰到,徐州市中毒控制所毒检科(原徐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检验科)从1997年至今已收到鼠药中毒送检标本73例,其中儿童中毒62例,主要为误服,但投毒事件也常有发生;发出确认氟乙酰胺报告5例,敌鼠钠盐2例。由于毒检科无气相色谱仪,无法对毒鼠强作确证试验,其余病例根据鼠药的外观、物理性状并结合中毒症状,提出疑似毒鼠强中毒诊断。其中经我院收治45例,经对症治疗无一例死亡,全部痊愈出院,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小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异稻瘟净农药生产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基-S-苄基硫代磷酸酯,分子式:分子量:288.32,是一种内吸有机磷农药,具有良好内吸杀菌作用,并有杀虫和扶倒伏作用。上海农药厂生产异稻瘟净农药已20余年,未作过系统的职业接触人群健康影响调查,目前尚无车间空气卫生标准的建议值。为了积累职业流行病学资料,为制订国家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我们以1986年6月、9月,1987年3月、5月,及1988年5月、9月对该厂异稻瘟净车间生产和包装工人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永祥;马之一;黄菊香;叶燕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铅神经毒作用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人们对铅毒性的认识过去主要局限于职业接触的人群。随着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铅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在使用含铅汽油的城市,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的原因使大气中铅含量普遍上升,其浓度一般在0.5~3.0μg/m3。同时,由于一些含铅日用品的使用,人们可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途径如玩具、油漆、陶器制品、化妆品、钥匙等接触铅。铅作为一种不可降解的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以长期积蓄,可通过空气、水、食物链、土壤等途径进入人体[1]。铅进入人体后可在人体内蓄积,对造血、泌尿、生殖、免疫、神经、心血管等各系统引起长期的慢性损伤。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环境中铅对儿童智力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存在严重危害,儿童体内血铅浓度每上升10μg/dl,将导致智商平均下降0.25点[2]。由此,铅污染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对于铅的毒作用机理,尤其是对神经系统方面作用机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铅的神经毒性已无可置疑。但是,铅对神经毒作用的真正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作一综述。1 铅神经毒作用在细胞水平的研究 有些学者认为铅对神经系统的毒作用很可能与低浓度铅引发了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3]。所谓细胞凋亡(apoptosis)就是指生理性或某些因素诱发的程序化细胞固有的死亡过程,细胞自身结束其生命,裂解为凋亡小体。动物体外实验中,Aberto等人以浓度为1μmol/L的醋酸铅给小鼠体外培养的小脑颗粒细胞染毒,观察到该细胞形态学上发生了凋亡细胞的特征性变化:出现细胞收缩,核染色质密度增高,DNA碎片形成,核仁裂解等变化[4]。同样地,Fox等人观察到低浓度铅使体外培养的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发生凋亡[]。所以,低剂量的铅可引发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神经元突触的形成,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进而影响正常的神经功能。 另一些研究表明,铅的神经毒作用可能与自由基引起神经细胞损伤有关[6]。由于铅的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氧化与抗氧化机制之间的平衡失调,使一些关键的生物大分子被氧化破坏,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作者:徐晓辉;叶舜华;袁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生殖职业流行病学在职业卫生研究中的应用(待续)

    1 概述生殖职业流行病学(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for Reproduction)是职业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和分析人群中因职业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生殖损伤问题,着重研究生殖损伤在不同职业人群中的分布以及职业有害因素在生殖损伤上的病因学意义,同时也涉及职业性生殖损伤的监测、预防及其效果评价,特别是为有关劳动保护条例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庞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汞齐配制工周围性瘫痪一例报道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21岁,因厌食、肢体进行性消瘦、乏力20余天,于1996年8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为某节能灯厂配料工,专业工龄3个月,每天工作4小时,操作室无通风设施(空调),无个人防护,仅其一人操作(因故无法进行环境监测)。

    作者:管继如;钱天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低钾血症60例临床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往往伴有血钾偏低。我们对1998年6月至1999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夫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急性香蕉水中毒救治体会(附二例报告)

    香蕉水是人们的俗称,常用作油漆稀释剂。其主要成分为醋酸酯类,还含少量苯类等有机溶剂。1998年本中心曾收治2例,均为误服而中毒,一例死亡,一例痊愈。

    作者:田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石油化工企业现场射线探伤作业的监督管理对策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由于石油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特点,许多容器、设备、管道等必须能够耐受高温、高压与腐蚀,故对设备、容器、管道在制造、安装和使用时必须进行各种检测,其中大量运用射线作为无损伤检测(工业探伤)。射线探伤使用X射线和γ射线机,γ射线探伤仪常用的γ源有常用的工业探伤方式有全封闭机房和现场活动型。为保证作业人员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安全,对现场射线探伤作业应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

    作者:郭成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上海市建筑业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建筑业安全生产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建筑业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工伤死亡事故分类统计分析和典型个案分析,以及建筑市场管理个案分析。结果上海市1993~1997年建筑业工伤死亡占所有行业的一半以上,年平均工伤死亡率约为20.9/10万。其中高处坠落造成的死亡十分突出,占到近一半。这与建筑市场上和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密切相关,特别是建筑市场上存在的层层转包现象和施工中不重视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任意聘用劳务工,导致了建筑业工伤死亡事故的多发。结论只有同时重视建筑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才能有效控制建筑业工伤事故的发生。

    作者:朱靳良;朱陶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731例脑动脉血流速度关联性因素的探讨

    维持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必须有稳定、充裕的血液和氧的供应;而人体脑血流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此,笔者从实施《化工健康监护》从业人员的1500余例体检脑血流图中选取较完整的731例脑血流速度检测结果及其相关因素资料记录作分析,以探讨其相关因素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利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11例急性硫化氢中毒抢救护理体会

    1999年12月27日,我市发生一起因氢氧化钠、硫化钠储罐内加硫酸产生硫化氢外泄引发26例急性硫化氢中毒的事件,其中4例死亡,11例收入我院,经抢救治疗和护理,全部痊愈出院。

    作者:王代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高压氧在急性化学中毒抢救中的临床应用(附9例临床分析)

    在短时间内过量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迅速造成机体缺氧,导致低氧血症、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肺水肿等病变,而高压氧治疗能改善全身的缺氧状态[1],对缺氧性中毒性脑病、低氧血症尤为有效[2]。本文就9例高压氧救治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马爱平;李思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合肥市三县农药中毒情况调查

    随着农业生产由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家庭承包制,农药使用、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对合肥市三县使用农药引起的中毒情况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中毒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作者:褚勇;崔高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公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搅拌场污染状况的调查

    公路建设在不断发展,而公路沿线设立的沥青混凝土搅拌场造成的污染状况值得重视。我们在秋季对104国道台州公路总段所属某沥青混凝土搅拌场所和周围环境空气沥青油烟中苯并(a)芘[B(a)P]和粉尘浓度进行了监测和评价。

    作者:陈思元;胡宗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噪声性听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作用机理和疗效。方法将声损伤豚鼠分别进行高压氧(Ⅰ)、复方丹参(Ⅱ)、高压氧+复方丹参(Ⅲ)治疗。疗程结束后测定脑干听区诱发电位听阈的变化及耳蜗的葡萄糖、丙酮酸含量。结果葡萄糖含量噪声损伤组低于对照组,高压氧组(Ⅰ)高于噪声损伤组;丙酮酸含量噪声损伤组与其它组均有差异;丙酮酸/葡萄糖比值高压氧组(Ⅰ)、高压氧+丹参组(Ⅲ)均低于噪声损伤组,噪声损伤组高于对照组。高压氧组(Ⅰ)听力损失12.5dB(A),高压氧+丹参组(Ⅲ)听力损伤仅为2.5dB(A)。结论高压氧治疗噪声性听力损伤有肯定的疗效,高压氧+丹参治疗噪声性听力损伤有协同作用,而丹参单独治疗尚不能认为有效。

    作者:王国山;顾立铭;姚宏伟;何冬宁;徐锡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人体工效学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任雪峰;金如峰;夏昭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浅议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突然,有些化学物扩散迅速,危及范围广,主要是以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为主,严重危害职工安全健康、污染环境,给国家和民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本文针对1999年第二、三季度全国和本市发生的多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加以探讨和分析,为今后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出对策。

    作者:胡炯;宋健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一例三氯乙烯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护理

    三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可经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接触吸收。中毒主要表现为皮损、发热和肝功能损害,预后差[1]。我科于1999年11月收治一例职业性三氯乙烯所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疗效显著。

    作者:谭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一起急性四氯化碳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1 事故经过 1998年10月12日,某修船厂工人正在维修一舰艇。由于某舱内四氯化碳管道开关误被打开,在管道内输入高压空气试车时,致使四氯化碳溢出而无人知晓。维修电工刘某进人该舱内修理发电机时,曾闻到薄荷气味,当时未在意,20min后,其感到头晕,遂坐下休息,随后失去知觉。3h后刘某被别人发现救出该舱室时,面色青紫,呼吸、心跳停。该舱室面积约有一扇门,面积约直开着。1h后检测该舱室空气中四氯化碳浓度为

    作者:邢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特大面积热水泥烧伤的救治体会

    我院于1990年至1999年共收治9例因热水泥窖坍塌致热水泥烧伤的病人。治愈6例,死亡3例,平均住院48天。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18~42岁。烧伤面积70%~80%4例,80%~90%3例,90%以上2例。Ⅲ度烧伤面积为25%~60%。9例病人中合并休克的有6例;伴有吸入性损伤7例;脑挫裂伤1例;多发性骨折2例。2 治疗经过

    作者:章祥洲;杨蔚;袁振奋;闻建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