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48例临床分析

马圣洁

关键词:机械通气, 肺出血, 新生儿
摘要:新生儿肺出血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危重急症,抢救不及时将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广泛普及,新生儿肺出血的及时发现并成功抢救使成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我院从1999年开始成立重症监护病房并应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出血.2002年1月-2006年1月共治疗48例.抢救成功42例,死亡6例(因经济条件限制放弃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彻底清除消化道用于百草枯中毒41例疗效观察

    百草枯(PQ),又名对草快,其20%乳液又称作克芜踪.为目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人体口服后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无特效治疗,病死率极高.我院2002年1月-2007年7月收治6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其中41例为2005年以后采用早期多次漂白土灌服以及碳酸氢钠灌肠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救治,取得一定效果,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高夫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调查发现,乳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50年时间里呈逐渐上升趋势.约占妇女肿瘤的31%[1].

    作者:伊雪;朱兰;王献华;郑素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285例临床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监测的准确率和诊断水平,掌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对我院2006年1-12月住院患者进行监控,对发生医院感染的285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宏宪;亢峰;李喜梅;赵樱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间接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其形态学改变

    视神经损伤是头面部外伤的常见并发损伤,也是视力丧失的原因之一.由于视神经损伤的不可复性,在损伤后如何减轻继发性损伤和保护未损伤神经元细胞成为研究的重点.临床常见的视神经损伤为间接损伤,目前对视神经损伤研究采用的致伤方法包括切断、挤压、牵拉、重物击打视神经等[1-3],所造成的视神经损伤与临床间接视神经损伤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不能满足临床研究需要,为此.我们设计研制出接近临床状态的间接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为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邢达勇;郝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IL-6、IL-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患者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细胞免疫功能的障碍.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IL-6、IL-8在众多肿瘤细胞的形成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为了解胃癌患者血清中IL-6、IL-8的水平变化,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检测了43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IL-8水平变化,并与良性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包怀鸣;陈志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应用耳甲腔成形术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是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主要的手术方法.术中清除中耳病灶,防止颅内外并发症,以获得干耳.但术后不干耳常有发生,分析其原因,术中彻底处理术腔固为重要;

    作者:朱瑞先;孙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硝酸甘油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时期的危重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活产儿中此病的发生率为0.1%~0.2%.目前除一些特殊治疗如高频通气、体外膜肺(ECMO)及NO吸入治疗外,常规治疗多为静滴扩血管药物,但由于副作用大且疗效不确定,因此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治疗是亟待解决的热点课题.

    作者:胡云清;安佰军;薛金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妇产科常见的护患纠纷及对策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及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疗安全和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妇产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机会多、时间长,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或冲突,妇产科患者属一些有别于其他患者的特殊群体,尤其是产科患者,若不及时处理好护患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情绪波动,对工作及患者和孕妇的健康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扰乱医院的工作秩序.

    作者:赵艳芹;唐鹤;陈同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侧脑室置管外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灌洗治疗脑出血脑室铸型16例分析

    脑出血脑室铸型导致急性脑脊液循环障碍,恶性颅内压增高,病情危重,病残、病死率高.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月经颅侧脑室外引流注射尿激酶溶解加腰穿脑脊液灌洗治疗脑出血脑室铸型1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军;唐雄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预后的影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6.0%~60.4%,可造成水和其他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易出现咽下性肺炎,甚至窒息.即使是轻度,对饮食生活及发音交流也有不利影响[1].

    作者:王岩;张兵;王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香烟烟雾吸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凋亡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与不同时程的香烟烟雾吸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凋亡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参考Chow方法建立大鼠吸烟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A组:长期大量吸烟组;B组:长期小量吸烟组;C组:短期吸烟组;D组:戒烟组;E组:脑缺血对照组;F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参照Zea longa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时大鼠脑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的改变.结果 ①各吸烟组脑梗死灶体积均大于缺血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随吸烟的量和时程的增加而增加.戒烟组脑梗死灶体积与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组大鼠脑组织未见凋亡细胞.其他各组大鼠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均出现凋亡细胞,以海马区出现为著,各吸烟组大鼠的凋亡细胞数与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戒烟组脑凋亡细胞与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置脑梗死体积增加,加重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且与吸烟量和时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张蕊;王广增;刘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金属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从1941年人类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应用临床后不久,在1944年就有了葡萄球菌耐青霉素的报道,之后尽管新的抗生素药物不断涌现,而细菌也随之出现新的耐药特性.

    作者:李会敏;马春红;姜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在呼吸机通气48h后发生的肺实质性炎症,VAP是医院内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重症呼吸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VAP已经成为ICU住院患者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病率为9%~12%[1],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病死率高达15%~45%[2].

    作者:董晓贤;扈丽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及护理分析

    食管癌术后由于禁食时间长.术前基础状态差,加之手术创伤,使患者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明显.因此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我们于2003年6月-2006年12月在585例食管癌手术中预置了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称营养管),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哲;孙继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状及对环丙沙星耐药趋势

    铜绿假单胞菌隶属于假单胞菌属,是非发酵菌属中常见的致病菌,其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创口、泌尿系感染及菌血症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2].

    作者:付维婵;王宝佳;杨晶晶;袁东晓;龚红;王福兰;刘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深部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及治疗新进展

    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及导管技术的活跃开展,艾滋病和糖尿病的致病率不断上升,免疫受损患者不断增多.

    作者:王铭超;张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硬质乙状结肠镜下消痔灵注射加电凝、电切或热活钳钳除法治疗直肠、乙状结肠息肉562例

    1996年2月-2005年2月我们采用在术前、术后息肉基底粘膜下层内注射消痔灵后,再经硬质乙状结肠镜下行电凝、电切或热活钳钳除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息肉562例,均一次性治愈.无一例出血、穿孔和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巨超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对SLE疾病认识的深入,SLE不再是妊娠的绝对禁忌.但SLE对妊娠带来一定的风险,妊娠也对SLE的病情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舒荣;王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1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索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支(HAP)的易感因素、病原菌特点,严重程度及预后,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164例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史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发病时间、病原学特点及预后.结果 164例HAP中.男92例,女72例,年龄平均(73±8)岁.其中老年组114例(69.5%),死亡16例(14.0%);非老年组50例(30.5%),死亡1例(0.8%).早发性HAP 32例,死亡2例(6.25%);晚发性HAP 82例,死亡14例(17.1%).114例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71.3%).老年组常见的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病;非老年组以糖尿病、恶性肿瘤、COPD常见.结论 老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晚发性HAP病死率明显高于早发性HAP.HAP常见的病原菌以G-杆菌及真菌为主,重视诱发因素及提高病原菌诊断水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加强护理是防治的关键.

    作者:罗晋光;赖新平;余德;罗利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147、MM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CD147、MM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健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醇(SP)法检测72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CD147与MMP-2的表述.分析CD147和MMP-2与BTCC部分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BTCC组织中有CD147、MMP-2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68.1%、76.4 %.CD147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未见相关; MMP表达与病理分组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CD147表达与MMP-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58,P<0.001).结论 CD147在BTCC的浸润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林静霞;黎明;林炳森;张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