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张柳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其20%的溶液又名克无踪,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分子式C12H1N2C12,无色,吸湿性晶体,熔点约300℃(分解),蒸气压0.1mPa,密度1.24~1.26(20℃),几乎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迅速水解,在水溶液、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光分解.为高效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及脱叶剂,是目前使用广泛的除草剂之一[1],它合成于19世纪,1962年开始作为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农业,因其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很快在全世界推广使用.1964年爱尔兰发生了第一例PQ引起的中毒事件,随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PQ中毒事件,并有大量患者死亡.由于PQ在广大农村应用普遍,自服及误服中毒常有发生[2].现就目前百草枯中毒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冯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金属汞和汞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物质,目前环境中的汞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上汞流失的增加而造成的,其中以水银法制碱工业为突出.其次是氯乙烯化工厂含汞催化剂废水,以及硫化汞的生产、含汞农药、纸浆及造纸杀菌剂、电气设备、汞合金及医药生产中排出的废气和废水等.由于汞不断污染雨水、地下水、海水,水体中均存在不安全因素.在水生环境中,经过微生物学的作用,无机汞转化为亲脂的甲基汞[(CH3)2Hg].这种转化可使汞在食物链中更易发生生物放大作用.汞中毒以甲基汞为严重.因为甲基汞在脂肪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进入人体后几乎全部被吸收,在人体内停留时间长[1].
作者:黄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由于某种因素如外伤、感染、肿瘤切除或先天性疾病等而使骨丧失了一些骨质,形成较大的间隙,称为骨缺损.骨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治疗特别是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治疗骨缺损的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组织工程化骨进行手术治疗;运用基因治疗法和物理疗法以加速骨质的生长愈合.组织工程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其基本含义是将细胞、合成材料、处理过的天然材料和组织、细胞因子及基因治疗广泛地应用于体内的组织再生或体外的组织构建.近20多年来组织工程的发展为骨缺损的修复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包括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细胞因子和组织工程骨的构建等研究.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王树英;何静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调节程序,主要是在机体内维持细胞的稳定性.由于所有细胞都具有这种凋亡能力,强大的抗凋亡机制必须存在以调节细胞凋亡.因此.细胞内有广泛的抗凋亡蛋白,如Bcl-2和lAP家族.在大多数细胞类型中凋亡可以被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即FLIP)抑制,由于它在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传导中的抑制效应而被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表明FLIP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等疾病中表达失调.
作者:王峰;白俊清;李琪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标志性生物学行为,也是肿瘤难以攻克的大障碍.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一种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中多糖的酶,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HPA通过降解ECM中的硫酸乙酰肝素多聚糖蛋白和释放其结合的生长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s,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和各种酶等加速肿瘤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这二个肿瘤发展的关键环节,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现就HPA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云程;吴立连;王显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小儿急性喉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多发生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若救治不当,常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3年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68例的救治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星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已知高血压是DN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持续高血压可加重、加速患者肾功能的损害.DN的病理改变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TGF-β是一种促纤维化因子,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DN及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我们观察了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32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TGF-β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变化.
作者:金秀平;叶春芳;李树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我科2001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11例肝硬化合并卵巢癌性腹腔积液患者.在入院前均被外院或门诊误诊为肝硬化腹腔积液.现将误诊误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魏兆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虽然多发于中老年人,但小儿鼻出血也占一定比例.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及恐惧心理,发生鼻出血后不能很好地叙述病情和配合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鼻出血的诊治.我院1997-2006年共收治鼻出血520例,其中小儿鼻出血116例,占22.3%.现将116例小儿鼻出血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黄金铸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喉癌是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占发病率的7.9%~35.0%,且有增高之势,目前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手术治疗.喉全切除是治疗喉癌应用早的手术方式.它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同时也给机体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嗅觉减退甚至消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行喉全切除、行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的30例患者,术后进行嗅觉功能重建指导,现将临床资料及嗅功能指导后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俊花;王淑红;徐开旭;张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30岁,以第一胎妊娠8个月胃脘部疼痛4h为主诉于2006年4月12日10:00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8月5日,孕期经过顺利,4h前无诱因开始出现胃脘部疼痛,恶心、呕吐2次,为水样物。
作者:高兵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79岁,2006年10月20日因上腹部疼痛7d,加重伴腹胀1d就诊.B超所见:肝脏明显肿大,形态不规则,上界于右锁中线第五肋间探及,下平脐.
作者:刘凤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CR技术逐步取代了X线成像历经数十年的增感屏-胶片系统成像方式,成为X线成像新时期的代表.它把模拟影像信息转变为数字影像信息,实现了影像信息数字化[1].其实质是图像板(IP)经X线照射后,在成像层形成潜影,含有潜影的IP被激光束扫描后读出,经光电转换成为数字影像.现通过我们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说明CR技术在X线摄影技术中应用伊值.
作者:许晓清;刘爱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器官损伤,由于其解剖生理的特点,常合并有毗邻脏器损伤,早期诊断困难,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1990年8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23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王成功;王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30岁.1年前开始上腹部隐痛,夜间较重,经常痛醒,伴反酸嗳气.近半个月来腹痛明显,进食后呕吐频繁,渐渐加重,并出现柏油样大便.
作者:周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噬菌体法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乎耐药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4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用噬菌体法和改良L-J培养基绝对浓度法同时进行利福平耐药性检测.结果 绝对浓度法结果 表明,148株中有98株为利福平耐药,50株敏感.耐药的98株中,噬菌体法检出了96株,50株敏感株中噬菌体法的结果 全为阴性.噬菌体法与常规的L-J培养基绝对浓度法取得了较高的符合率,噬菌体法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100%.结论 噬菌体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乎耐药性,操作简便,快速,敏感.特异,在48~72h内可得出结果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石瑞如;高飞絮;王江东;刘新;张国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分子机制.原癌基因HER-2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的第二个成员,该家族中的受体均位于细胞膜上,在许多组织中都能发现.它在胎盘、胚胎上皮组织及许多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为阴性或微量表达.HER-2作为肿瘤发生的癌基因,在20%~30%的乳腺癌中过表达,是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之一[1],近年来根据其结构构建的具有靶向性治疗作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出现,更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朱红成;闫丰;王献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人体内的氧化、抗氧化体系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当机体受到外界因素,如职业暴露等的干扰时,机体内的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氧化损伤.与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有关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在矽肺和肿瘤等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矽肺是因长期吸入游离SiO2粉尘微粒所致的以肺问质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病变.目前矽肺的自由基理论认为,当机体吸人大量SiO2粉尘微粒时,肺泡巨噬细胞(AM)会因吞噬游离SiO2粉尘而被激活,一方面处于激活状态的AM会合成并释放许多细胞因子,如PDGF、TNF-α、IL-1等;另一方面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从而损害肺组织结构和细胞,导致矽肺的发生[2-4].
作者:袁聚祥;邱红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T)为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误诊率可达50%[1.而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并不少见.随着新的影像技术(CT、MRI、DSA)不断普及和发展,对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我院2000年2月-2006年8月收治并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16例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患者(CVT)分析如下.
作者:马勇;姜开林;王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78岁.因咳嗽、咳痰3d,于2005年5月6日入院.患者2周来经常出现鼻涕、咽痛、咳嗽、发热,休息不好时症状加重,偶有心前区不适。
作者:郭颖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