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张建军;张铁铮;夏凯;辛振学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 影像学检查, 儿童
摘要: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颅脑外伤致脑深部结构基底节区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以单侧躯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本病多见于轻度颅脑外伤患儿,随着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应用,其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TCI 40例,现结合文献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肺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结构与功能同源的锌离子依赖性蛋白酶超基因家族,能特异性地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并可以被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特异性抑制.生理状态下,ECM处于不断产生和不断降解的动态平衡中,MMPs/TIMPs是影响ECM降解的主要的一组酶系,本文拟就MMPs/TIMPs与肺纤维化的关系加以综述.

    作者:陈萍;王小君;杨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6-二磷酸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72例确诊为HIE的患儿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采用3项支持疗法及3项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1mg/(kg·d)及1,6-二磷酸果糖250mg/(kg·d)各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30m1静滴,二组疗程均为10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75.0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一至三天,第四至六天,第七至十天分别对新生儿行为进行测定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为优.结论 1,6-二磷酸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地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显效快,治愈率高,降低了患儿死残率,治疗HIE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赞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截瘫患者生命质量研究进展

    外伤或其他原因可造成脊髓或马尾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导致截瘫(paraplegia),很多人因此生活不能自理,并产生多种并发症,给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医学手段治疗脊髓损伤,一系列的生理不适势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作者:王菊惠;王国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房间隔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附3例报告)

    房间隔瘤是房间隔的一部分呈瘤样扩张,菲薄的房间隔可突入左房,亦可突入右房,严重时可引起房室瓣口部分梗阻.2006年3月-2007年2月我院发现3例房间隔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外表现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经不再单纯地被认为是一个肺脏疾病[1],COPD患者的全身免疫变化以循环血液中的炎症细胞数量增加、炎症细胞的功能变化、血清细胞因子的增加、氧化应激为特征,循环血液中的外周肌肉均可见到此种表现.

    作者:王印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研究进展

    肌腱损伤是手外科常见的损伤之一,而肌腱缺损在肌腱损伤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对于临床肌腱缺损的患者,我们一般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自体肌腱移植.当肌腱缺损范围大,为多根时,自体肌腱移植材料受限,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给修复重建肌腱带来一定的困难.

    作者:史占雷;高顺红;刘德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膜癌病18例临床分析

    脑膜癌病又称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一种少见类型,是恶性肿瘤细胞广泛转移浸润脑膜、蛛网膜下腔的一类疾病.脑膜癌病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近年来随着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普及,脑膜癌病的诊断准确率大幅度提高,本文总结了我院1991-2006年神经内科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的18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作者:张冬森;张凤茹;李永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技术可提供坚强的脊柱稳定性,有利于脊柱的骨性融合,现已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脱位、腰椎滑脱等脊柱疾患的治疗[1],主要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坚强、安全简便等优点,但其并发症亦屡见文献报告.现结合文献将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技术所涉及的有关并发症进行总结,旨在分析其原因,提高认识,减少和防止并发症.

    作者:沈冰;赵文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脑灌注压降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伤后72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伤后<24h内入院36例,伤后24~72 h入院24例,进行持续CPP和同步生理监护,以患者入院时的CPP值分为A组(CPP≥70mmHg)和B组(CPP<70mmHg),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给予早期临床干预.结果 伤后24h内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为(62.42±7.01)mmHg、血液PaO2(60.08±5.99)mmHg,明显低于A组的MABP(95.12±9.16)mmHg和PaO2(91.66±7.30)mmHg,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72 h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为(30.40±5.77)mmHg,较A组(19.22±2.80)mmHg明显增高(P<0.05).结论 CPP降低在伤后24h患者与低MABP和低氧血症有关,而伤后24~72 h与ICP增高有关;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CPP监护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宏宇;赵明光;陈游力;魏学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全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

    目的 探讨全肩关节置换术(TSA)后的康复锻炼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至术后14d,由主动活动手、腕、前臂和肘关节开始,直至在较大范围内主动伸、屈,内收、外展肩关节.结果 11例中优良率达82%,有效率为91%.结论 全肩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极其重要,早期在一定保护下锻炼,可以预防粘连、减轻水肿,尽可能的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陈先;王垚;王立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acT/ALERT 3D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应用分析

    败血症、菌血症是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能否快速、准确地从血中检出病原菌,是能否治愈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缩短病原菌检出时间是众多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和自动化生产商不懈追求的目标.现对我院BacT/ALERT 3D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郭民;孟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改良Milch术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继发下尺桡关节脱位

    桡骨远端骨折极为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 cm范围内,多为闭合性骨折.少数桡骨远端骨折因治疗不当并发桡骨短缩畸形或桡骨骨不连导致继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严重影响前臂和腕关节的功能恢复.2000-2005年,我们采用改良Milch术,治疗32例此类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边澎涛;边靖;张明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泮托拉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为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我们应用泮托拉唑(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敏胜德;周成武;拜锦星;刘长栋;李小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外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折愈合是创伤愈合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过程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实践发现,骨折患者若同时伴有脑外伤,其骨折愈合过程明显加快,甚至在未见骨折的某些关节周围出现异位骨化现象[1-3].

    作者:刘志奎;张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唐山市某医院肝炎感染状况分析

    肝炎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全球主要的传染病之一[1].肝炎病毒感染在威胁人们健康的各种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2].

    作者:王爱华;张庆波;彭翠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海马CA1区肌细胞促进因子2C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预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肌细胞促进因子(Myocyte enhancer factor,MEF)2C磷酸化(激活)的变化规律.方法 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sham组)和实验组(脑缺血预处理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组MEF2C磷酸化水平.结果 全脑缺血预处理(3min)48h后再次严重缺血6min,复灌6h、1d、3d、5d海马CA1区MEF2C激活均高于对照组,3d达到高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预处理后的1d磷酸化的MEF2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结论 海马CA1区MEF2C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脑缺血耐受保护机制的形成.

    作者:马文东;王瑞敏;张丽娟;杨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出生体重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分析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胎儿时期的营养发育又是此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解胎儿宫内营养对其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是否低出生体重的危害还将延续到其出生后,在儿童期是否继续患营养不良,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将出生体重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527株念珠菌的感染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心血管手术和各种介入操作技术的深入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而抗真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又导致了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了解真菌对各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以及正确合理地选用抗真菌药物,已经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临床检出的527株念珠菌,及其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赵桂萍;张之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草药治疗乳癖30例临床观察

    乳癖病见于《中藏经》,其病因《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坠作痛或不疼,皮色不变,其核随情绪喜、怒而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肝郁聚结所成.

    作者:郑敏;赵瑞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主要特点的心肌疾患.其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常致漏诊、误诊.目前,本病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肥厚而得以诊断.

    作者:肖良平;刘俊;王照谦;王俊杰;王珂;朱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