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涛;高俊红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诊,及时安全地进行气管镜检查与异物的取出对于提高救洽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对于这类手术多采用无麻醉或表面麻醉的方法,常造成声门的痉挛导致置镜困难,延长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我院1989年8月-2003年10月共收治小儿气管异物228例,均采用咪达唑仑(力月西)、芬太尼、琥珀胆碱复合全麻下施行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单廷义;何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产前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出血常危及母婴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出血病例,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血管前置及其他病理性胎盘、子宫破裂、宫颈病变等原因共128例,目的是探讨各种原因造成的产前出血的相关因素,产前出血对母婴的影响及防治方法,降低母婴病死率.
作者:吕芸;候保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近年主张采取保守治疗.2003年1月-2004年7月我们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71例.其中2003年11月后收治的34例在西医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生大黄保留灌肠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阴建兵;王永奇;杨坤;肖江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尽管近几十年对脑梗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预后仍相当差,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现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简单的动脉壁脂质沉积性疾病,而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
作者:张文彦;王大力;王广增;姚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65岁.发现左乳腺肿块半个月,于2003年2月8日入院.体检:左乳腺外上象限触及一约6.0cm×5.0cm的肿块,边界不清,质硬,同侧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行左乳腺改良根治术.
作者:孙伟;徐秀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57岁.主因上腹部不适1年,发现上腹肿物10d,于2002年3月8日入院.一年来上腹间断出现隐痛不适,无恶心、呕吐、反酸等,无发热、咳嗽.以胃炎治疗,无明显效果.10d前,无意中发现上腹有一核桃大小的肿物,无红肿发热,伴疼痛.以上腹肿物收入院.
作者:张惠卿;张欣;郭兰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比较公认的影响术后胃排空障碍因素包括[1]:精神因素、输出袢痉挛、吻合口水肿、低蛋白血症、饮食结构改变、变态反应、长期应用抑制胃肠运动的药物、大网膜吻合口周围团块状粘连等.我科1993-2003年共治疗胃排空障碍21例.均经过保守治疗痊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樊志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手术,但其术后常发生手术区球结膜下和巩膜之间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纤维化、瘢痕形成致滤过道阻塞,使滤过泡难以形成,影响手术成功率.为抑制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纤维化的倾向,我院2002年6月-2004年4月使用丝裂霉素C(MMC)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抗瘢痕形成,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减轻乃至消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前房反应,提高预后视力已逐渐受到重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超声乳化术后出现前房反应患者应用醋酸可的松和双氯酚酸钠联用滴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付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弥漫性心肌损害所致泵功能减退的慢性疾患,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由于心肌损害常较广泛,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的疗效差且易中毒,还由于DCM病程早期β受体向上行调节,后期下行调节[1,2],对多巴酚丁胺(Dob)易出现耐药现象,疗效也较差.我们应用依诺昔酮静滴治疗DCM 32例,并与Dob治疗组30例对照,以探讨依诺昔酮对DCM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海涛;甘晓雅;许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许多研究证明,肺动脉高压是非高原人进入高原发生急性高原病(AHAD)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是一对血管舒缩因子,对肺动脉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1],故NO和ET的变化与快速进入高原者发生急性高原病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血清NO和血浆ET变化情况,我们对40名非高原人快速进入高原血清NO和血浆ET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郑必海;江承剑;蔡志祥;辜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持续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其中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本组检测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忠伟;胡忠昌;邢应如;朱文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掌握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基本特征,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患者每日进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总感染发病率为4.16%.感染发病率以外科高,内科、妇科、儿科依次降低.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41.46%),术后切口感染(28.05%),泌尿道感染(12.80%),胃肠道感染(10.37%),其他为皮肤感染等(7.32%).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中,≥60岁年龄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60岁年龄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手术持续时间较长(≥2h)的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慢性病患者与免疫力低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性别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无影响.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革兰染色阴性杆菌(52.27%),绝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结论医院感染为多因素所致,主要与医院的手术操作,疾病种类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
作者:杨志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缺氧缺血脑损伤(anoxic-ischemic injury)是小儿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存活者可发生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随着影像医学设备的不断发展,放射学工作者动态观察和评估这类患者的病理影像学表现已经成为可能.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根据其胎龄和生后时间不同,影像学表现也有所不同.目前,神经保护因子普遍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脑损伤,在积极临床干预的同时,影像医学可早期发现患者损伤的程度和范围;随访临床干预后的变化以及评估预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者:周文金;李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一种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针对目前治疗DN药物匮乏的状况,我院2001年7月-2003年12月采用中药复方对96例DN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江萍;丁金芝;葛光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痤疮是人类特有的毛囊及皮脂腺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近几年来,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雄激素痤疮的靶单位是毛囊皮脂腺,而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直接受内分泌系统的控制.雄激素作用于皮脂腺导致皮脂溢出增加是痤疮发生的基础.
作者:陈昭;王建美;高顺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额颞部脑挫裂伤是颅脑损伤中的常见类型,多发生于青壮年,以交通事故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差,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高度重视;部分患者伤后临床表现及CT表现都不重,但观察中病情突然加重,死亡(骤死).对1998年3月-2004年3月遇到的36例这类患者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孙世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踝臂血压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例脑梗死病例和200例非脑梗死病例组成,二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二组均采用袖带式自动血压计进行测量血压,分别测量左踝和左上臂的血压3次,取其收缩压的平均值作为踝臂血压比值.结果脑梗死组年龄(63.6±12.5)岁,对照组年龄(64.1±13.2)岁,二组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的踝臂血压比值为0.92±0.07;对照组为1.10±0.06,二组踝臂血压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的踝臂血压比值<0.90的占51%;而对照组的踝臂血压比值<0.90的占4%,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狭窄和低的踝臂血压比值均被认为是全身动脉硬化疾病的标志,踝臂血压比值很容易测量,建议对存在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如果踝臂血压比值<0.90应高度警惕脑梗死的发生,并应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窦汝香;左玉江;邹辉建;曾昭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又称许兰-享诺血管炎,是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皮肤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胀、肾炎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我院1991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小儿过敏性紫癜178例,86例(48.3%)属腹型过敏性紫癜,其中13例(15.11%)误诊为其他胃肠道疾病,为减少其误诊漏诊,及早诊断,本文对8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郭安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百草枯商品名为克芜踪,为联吡啶类除草剂,口服后对人体毒性极强,且无特效解毒药物,临床病死率高达80%.我院采用早期大剂量激素配合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病死率仍为28.6%[1].现将我院近年来治疗失败,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分析,找出致死因素,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作者:郝同琴;牛丽丹;孙绍连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