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江萍;丁金芝;葛光岩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主要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一种心脏病,其平均患病率、住院率、病死率均高[1].心力衰竭是肺心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们用依那普利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4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茂林;王志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7月采用美国产钬激光机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21~51岁,平均40岁.囊肿位于左侧8例,右侧5例,其中1例为左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并发囊内结石1例.主诉尿频、尿急、尿痛4例,女性尿道外口脱出囊性肿物2例,腰腹部疼痛不适3例,排尿不畅1例,体检发现3例.
作者:曹志华;李鹏;刘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盆底肌肉松弛、尿道阻力下降,当腹内压突然增高(咳嗽、打喷嚏、大笑或体力活动时)尿液不自主的由尿道口流出.自1996年瑞典Uimsten [1]首次提出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以来,由于TVT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微创、切口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特点,已广泛应用.我院2002-2003年用此法共治疗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军;于慧;史本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又称许兰-享诺血管炎,是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皮肤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胀、肾炎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我院1991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小儿过敏性紫癜178例,86例(48.3%)属腹型过敏性紫癜,其中13例(15.11%)误诊为其他胃肠道疾病,为减少其误诊漏诊,及早诊断,本文对8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郭安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感染有所增加,又由于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具有广谱抗菌、能耐酸、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与抗生素后效应(PAE)长等特点,因而该类药物重又引起重视,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和资源浪费,所以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选择佳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给药方案.
作者:朱爱萍;王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 例1,女,6h,主因口吐泡沫6h于2002年1月26日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羊水Ⅲ度粪染,生后Apgar评10分.查体:口周轻度发绀,呼吸42次/min,双肺可闻少许痰鸣音,X线胸片未见异常,诊断为新生儿吸人性肺炎,予以吸氧、抗感染治疗.住院30h,患儿哭闹不安,挣扎,颜面发绀,三凹征,右颈部皮下气肿,右侧胸廓饱满,叩鼓音,呼吸音弱,X线胸片示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30%,予以吸氧、镇静、抗感染治疗,呼吸困难、发绀逐渐减轻消失,住院4d,呼吸音清晰,皮下气肿消失,复查X线胸片气体吸收.
作者:王长华;齐铁雄;徐伟;高月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并发症、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3年11月对10例12个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电解可脱弹簧栓塞术.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2个,Ⅱ级3个,Ⅲ级3个,Ⅳ级3个,Ⅴ级1个.8例行急诊栓塞手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动态监视下完成.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给予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9例,1例死亡.术后随访2~22个月,1例重残,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异常,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短期随访结果表明,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可靠;部分填塞可能导致动脉瘤继续扩大,破裂出血.破裂动脉瘤应急诊栓塞治疗,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岳文涛;高俊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0年10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急性乙醇中毒108例.采用以纳洛酮为主的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男92例;女16例.年龄17~62岁.按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表现分期[1]分为①兴奋期:15例,当血乙醇含量达200~900mg/L时,出现头昏乏力,自控力丧失,自感欣快,言语增多,行为有时粗鲁无礼,易感情用事,颜面潮红或苍白,呼出气带酒味;
作者:李争;任广胜;侯冬梅;何淑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心环节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而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肺小动脉收缩和血管重构起重要作用,因而有效阻断这二个环节是防治肺动脉高压的关键.肾上腺髓质素(AdM)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则具有明显的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和血管形成作用,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探讨AdM、VEGF、一氧化氮(NO)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临床研究,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学青;王留新;李美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脑梗死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的变化,性激素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一些研究显示[1,2],雌激素可减轻脑缺血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关脑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显示[3],女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明显低于男性,但绝经期后女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这提示脑卒中的发病与性别有关,性激素的变化可能与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受性别、年龄及性周期的影响,性激素的变化在性别间存在差异,各家对垂体促性腺激素、性激素与脑梗死的报道不一,研究结果差异很大.本文就垂体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与脑梗死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郝礼森;臧贺川;刘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雄性昆明鼠体重18~22g,苏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荷H22肝癌腹水瘤,购自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奥曲肽,诺华公司.JPT-1型架盘天平,江苏常熟衡器厂.
作者:胡立军;田力平;钱海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几年来,随着脾脏外科的发展,自体脾组织移植已成为保脾手术的主要措施之一.1996年3月-2004年3月,我院收治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患者同时行自体脾组织移植5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论;陈方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乳腺癌肝转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影响乳腺癌预后较重要的因素,与其他部位转移比较,肝转移患者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我院1998年8月-2003年12月收治乳腺癌术后肝转移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传栋;赵光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Meesmann角膜变性是一种罕见的角膜上皮营养不良性疾病,作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个家族内3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先证者,女,65岁.因双眼视力缓慢下降7~8年于2004年7月15日就诊.此期间,有反复出现的畏光、流泪症状,偶有眼痛,自用润舒眼药水后缓解.
作者:何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一种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针对目前治疗DN药物匮乏的状况,我院2001年7月-2003年12月采用中药复方对96例DN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江萍;丁金芝;葛光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温低氧环境下对正常家兔和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家兔和心肌缺血家兔分别置于低温(-10±2)℃和低氧8.5%的氮氧混合气体的冰柜中30min,然后,测定冷刺激和低氧同时作用下的正常和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冷刺激加低氧后正常家兔心电图有明显改变,尤其心肌缺血组家兔的心电图变化更为明显.结论寒冷刺激加低氧对正常家兔和心肌缺血家兔的心电图有明显影响.提示对心肌缺血患者,在冷环境和低氧状态下,应加强保护.
作者:赵善民;黄俊杰;何显教;黄丽娟;晋玲;梁祚仁;黄彦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额颞部脑挫裂伤是颅脑损伤中的常见类型,多发生于青壮年,以交通事故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差,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高度重视;部分患者伤后临床表现及CT表现都不重,但观察中病情突然加重,死亡(骤死).对1998年3月-2004年3月遇到的36例这类患者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孙世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涉及多脏器功能损害,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改良利尿合剂,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华;张领;石振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交通肇事、建筑创伤逐渐增多,胫腓骨折的复杂性不断增加,我科2003年1月-2004年3月,对35例胫腓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型带锁髓内钉固定,术中注意操作关键,术后辅以持续性被动运动(CPM)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生;常建琪;陈新中;刘世平;白立榜;王忻;童安;王建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缺氧缺血脑损伤(anoxic-ischemic injury)是小儿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存活者可发生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随着影像医学设备的不断发展,放射学工作者动态观察和评估这类患者的病理影像学表现已经成为可能.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根据其胎龄和生后时间不同,影像学表现也有所不同.目前,神经保护因子普遍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脑损伤,在积极临床干预的同时,影像医学可早期发现患者损伤的程度和范围;随访临床干预后的变化以及评估预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者:周文金;李欣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