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彭燕;付月云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44例,予以法莫替丁20mg,2次/d、呋喃唑酮100mg,3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果胶铋150mg,3次/d,疗程1周,治疗1周后继续单独用法莫替丁20mg,2次/d,治疗3周;对照组46例,予以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甲硝唑400mg,2次/d,疗程1周,治疗1周后继续单独用奥美拉唑20mg,2次/d,治疗3周.治疗后每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用药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并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7.7%、97.8%,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9%和87.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8.6%和87.0%,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且价格低廉.
作者:梁汝忠;莫俊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美国学者Nelson 1953年发现红细胞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功能后,各国学者纷纷对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红细胞不仅可产生细胞因子,而且参与调节,是机体免疫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细胞表面广泛表达膜免疫分子,其中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Erythrocyte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E-CR1)是红细胞完成红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现就其数量、功能及基因多态性在一些疾病中的变化加以概述.
作者:袁宝军;邹吉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一种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针对目前治疗DN药物匮乏的状况,我院2001年7月-2003年12月采用中药复方对96例DN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江萍;丁金芝;葛光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比较公认的影响术后胃排空障碍因素包括[1]:精神因素、输出袢痉挛、吻合口水肿、低蛋白血症、饮食结构改变、变态反应、长期应用抑制胃肠运动的药物、大网膜吻合口周围团块状粘连等.我科1993-2003年共治疗胃排空障碍21例.均经过保守治疗痊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樊志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雄性昆明鼠体重18~22g,苏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荷H22肝癌腹水瘤,购自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奥曲肽,诺华公司.JPT-1型架盘天平,江苏常熟衡器厂.
作者:胡立军;田力平;钱海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面部老化是一种较常见的衰老征象.它影响美观,常需手术矫正.目前临床存在多种术式.我们在以往多种术式的基础上,2001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骨膜中上面部提升与眼袋成形,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姜育智;邢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许多研究证明,肺动脉高压是非高原人进入高原发生急性高原病(AHAD)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是一对血管舒缩因子,对肺动脉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1],故NO和ET的变化与快速进入高原者发生急性高原病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血清NO和血浆ET变化情况,我们对40名非高原人快速进入高原血清NO和血浆ET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郑必海;江承剑;蔡志祥;辜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急性乙醇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自1988年国内报道用纳洛酮治疗乙醇中毒疗效满意以来,卫生部于1994年批准了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作为急性乙醇中毒的治疗药物.我院于2003年6-12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向红;高炜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83例NSCLC中鳞癌50例、腺癌30例、腺鳞癌3例.全部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均用EP方案(顺铂100mg/m2第一天、依托泊甙100mg/m2第一至三天)化疗2~3个周期,每4周为1个周期;同时行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量60~68Gy、5~6周完成.结果83例近期疗效观察发现,22例完全缓解(CR),32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NS),8例进展(PD).肿瘤总有效率(CR+PR)为79.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53.2%、35.4%.结论三维适形常规分割照射配合化疗治疗NSCLC有较好的疗效,更远期的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董平;包龙;安雪峰;泮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痤疮是人类特有的毛囊及皮脂腺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近几年来,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雄激素痤疮的靶单位是毛囊皮脂腺,而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直接受内分泌系统的控制.雄激素作用于皮脂腺导致皮脂溢出增加是痤疮发生的基础.
作者:陈昭;王建美;高顺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 例1,女,6h,主因口吐泡沫6h于2002年1月26日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羊水Ⅲ度粪染,生后Apgar评10分.查体:口周轻度发绀,呼吸42次/min,双肺可闻少许痰鸣音,X线胸片未见异常,诊断为新生儿吸人性肺炎,予以吸氧、抗感染治疗.住院30h,患儿哭闹不安,挣扎,颜面发绀,三凹征,右颈部皮下气肿,右侧胸廓饱满,叩鼓音,呼吸音弱,X线胸片示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30%,予以吸氧、镇静、抗感染治疗,呼吸困难、发绀逐渐减轻消失,住院4d,呼吸音清晰,皮下气肿消失,复查X线胸片气体吸收.
作者:王长华;齐铁雄;徐伟;高月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诊,及时安全地进行气管镜检查与异物的取出对于提高救洽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对于这类手术多采用无麻醉或表面麻醉的方法,常造成声门的痉挛导致置镜困难,延长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我院1989年8月-2003年10月共收治小儿气管异物228例,均采用咪达唑仑(力月西)、芬太尼、琥珀胆碱复合全麻下施行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单廷义;何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并发症、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3年11月对10例12个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电解可脱弹簧栓塞术.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2个,Ⅱ级3个,Ⅲ级3个,Ⅳ级3个,Ⅴ级1个.8例行急诊栓塞手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动态监视下完成.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给予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9例,1例死亡.术后随访2~22个月,1例重残,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异常,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短期随访结果表明,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可靠;部分填塞可能导致动脉瘤继续扩大,破裂出血.破裂动脉瘤应急诊栓塞治疗,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岳文涛;高俊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感染有所增加,又由于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具有广谱抗菌、能耐酸、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与抗生素后效应(PAE)长等特点,因而该类药物重又引起重视,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和资源浪费,所以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选择佳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给药方案.
作者:朱爱萍;王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病历报告患者(先证者),男,6岁,汉族.因发现双眼视物不清4年就诊.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否认外伤及毒物接触史.右眼视力指数/80cm,左眼视力0.1,散瞳后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12.双眼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正常,虹膜纹理清,双眼瞳孔等大等圆、居中,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
作者:刘建波;于翠杰;张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眼球钝挫伤后可出现持续性低眼压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是外伤性低眼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97年4月-2004年2月收治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41例,现将诊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踝臂血压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例脑梗死病例和200例非脑梗死病例组成,二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二组均采用袖带式自动血压计进行测量血压,分别测量左踝和左上臂的血压3次,取其收缩压的平均值作为踝臂血压比值.结果脑梗死组年龄(63.6±12.5)岁,对照组年龄(64.1±13.2)岁,二组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的踝臂血压比值为0.92±0.07;对照组为1.10±0.06,二组踝臂血压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的踝臂血压比值<0.90的占51%;而对照组的踝臂血压比值<0.90的占4%,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狭窄和低的踝臂血压比值均被认为是全身动脉硬化疾病的标志,踝臂血压比值很容易测量,建议对存在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如果踝臂血压比值<0.90应高度警惕脑梗死的发生,并应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窦汝香;左玉江;邹辉建;曾昭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尽管近几十年对脑梗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预后仍相当差,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现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简单的动脉壁脂质沉积性疾病,而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
作者:张文彦;王大力;王广增;姚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Meesmann角膜变性是一种罕见的角膜上皮营养不良性疾病,作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个家族内3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先证者,女,65岁.因双眼视力缓慢下降7~8年于2004年7月15日就诊.此期间,有反复出现的畏光、流泪症状,偶有眼痛,自用润舒眼药水后缓解.
作者:何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3年3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1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0例(164侧),男86例,女54例,年龄23~78岁,平均45.3岁.其中结石位于上段31侧,中段58侧,下段75侧.结石停留时间2个月~4年.行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3次以上者67例.
作者:吕淑坚;苏文涛;赵存华;焦方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