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哮喘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研究

刘桂春;杨雪冰

关键词:哮喘, 肺炎支原体肺炎, 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
摘要: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e,M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pneumoma,MPP)发病率明显增加,发病年龄提前.MP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1,2],MP既是感染原,又是过敏原[3]已基本得到公认,为此,2000年12月-2003年12月我们检测了哮喘性MPP患儿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complement mediated complex solubling capacity,CMSC),以探讨CMSC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喉显微手术治疗声带息肉190例

    声带息肉为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方法较多,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2月,应用喉显微手术治疗声带息肉19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东海;李桂玲;李海春;李祥宇;王春花;罗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间接门脉造影的临床价值

    肝癌的介入治疗具有可重复性,创伤小,痛苦少,治疗效果肯定等特点,它为不能手术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机会;随着介入治疗趋于规范和完善,术中了解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血液流动情况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近年来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进行间接门脉造影观察到许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对肝癌患者的治疗及愈后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旻;张建伟;李辛;黎海亮;许春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哮喘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研究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e,M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pneumoma,MPP)发病率明显增加,发病年龄提前.MP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1,2],MP既是感染原,又是过敏原[3]已基本得到公认,为此,2000年12月-2003年12月我们检测了哮喘性MPP患儿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complement mediated complex solubling capacity,CMSC),以探讨CMSC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春;杨雪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诊断试剂盒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自从1971年Engvall等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后,使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量方法,即当今广泛使用的ELISA技术.此项技术因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小测量值可达ng甚至pg水平),又无放射免疫测定的放射性危害和荧光免疫技术需要昂贵设备的不足而且可手工、半自动、自动化进行操作等优点,而在各级医院、血站、疾病控制中心等医学标本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下面就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防止和解决方法加以叙述,供同行借鉴.

    作者:张继领;王文红;汪阳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猝死原因及预防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关于猝死发生于急性症状出现以后的时限,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也有将时限界定为<24h[1,2].1976年WHO规定,自症状发生后6h以内的死亡定义为猝死[3].但多数学者主张为发病后1h内死亡者.1990年1月-2001年1月,我院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猝死16例(指发病后<1h临床死亡),其病死率为0.31%.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金华;何山宏;张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百草枯中毒死亡1例

    1病历报告患者,女,58岁,主因自服百草枯约125ml4h于2004年3月12日入院.主诉全身麻木,烧灼样感,全身乏力;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及意识障碍.查体:T 35℃,P80次/min,R 18次/min,BP 127/97mm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精神萎靡;结膜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8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腹部平软,肝脾不大;四肢肌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作者:周秀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颈椎颈髓损伤并发坠积性肺炎27例

    坠积性肺炎是颈椎颈髓损伤患者三大并发症(即褥疮,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之一.Sterling等[1]报道其病死率高达33%~71%.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颈椎颈髓损伤共296例,其中并发坠积性肺炎27例,均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床旁灌洗治疗.现将治疗体会作一回顾与分析.

    作者:关鹏飞;张立峰;贾庆灵;邓华民;王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血管集中征、点条征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前高分辨率螺旋CT(HRSC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有作者认为血管集中征、点条征是CT征象中的一种表现.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我院对81例早期周围型肺癌和35例其他孤立性结节行团注CT扫描,探讨血管集中征、点条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李福军;陈振波;马继业;卢剑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复方泽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58例

    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科以复方泽泻汤治疗椎-基动脉缺血58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46~62岁,平均54岁,病程7d~5年,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缺血,其中伴高血压病36例,高血脂29例,动脉硬化38例,冠心病11例,2型糖尿病14例.临床表现均有:当头部转动至某一方位时,突然发生阵发性眩晕,伴肢体、面部运动或感觉障碍,同向视野内视力丧失、复视、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恶心、呕吐,但无耳鸣、耳聋,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

    作者:孟强梅;李文华;杨小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股骨脱矿模式分析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的一种全身性疾患.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骨质疏松发病率逐步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两者既可为因果关系,也可受某一共同的因素影响.临床发现,缺血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股骨、胫骨骨密度的降低[2].主动脉钙化和骨质疏松均与增龄有关,在排除了年龄的影响,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的钙化与骨质丢失的程度显著地呈正相关[3].但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钙化之间的关系目前仍不十分清楚.2002年10月我们以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及正常对照组兔的股骨为研究对象,比较这两类骨脱矿过程中骨成分丢失的模式,来考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骨的变化.为骨质疏松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些证据.

    作者:王和平;李素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临沂市丝虫病监测与控制

    目的观察丝虫病在当地的流行趋势,探讨临沂市消灭丝虫病成因.方法对人群进行病原学监测及血清学监测(采用IFAT);设立观测点对传播媒介的构成比、传播强度与作用进行定点监测;调查动物丝虫与人类的关系.对检出的微丝蚴阳性者给予4.2g海群生全程治疗,1年后再给以全程治疗.结果1984-2002年全市共血检人群286 633人,达流行区总人口的5.73%,覆盖了全部流行乡镇的49.22%,微丝蚴总阳性率为0.023%,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出生的人群未发现阳性者;1987年后累计血栓166 503人,占流行区总人口的3 33%,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IFAT检测,丝虫特异抗体IgG4水平,基本消灭丝虫病前、后出生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淡色库蚊为当地优势蚊种(50.75%),是当地人体斑氏丝虫病的唯一传播媒介;淡色库蚊幼丝虫感染率为0.029%,并逐年下降,至1988年已降为零;在捕到的阳性蚊媒中,仅发现1只体内存有Ⅲ期幼虫;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与人蚊接触机会的减少,使得蚊媒传播能力降低,进而切断了传播途径.动物丝虫阳性物种对人类及其传播媒介的作用,不能在人群中形成传播.结论监测结果证实,丝虫病在当地的传播已被阻断,该市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

    作者:平凡;张纪霖;刘庆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62例

    胫腓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治疗方法颇多,但感染、骨畸形、骨不连、骨外露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较多.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复杂骨折6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林顺;徐建高;王振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3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生长在胃粘膜表面的致病菌,它是消化道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致病菌,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且与胃癌的发生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密切关系[1].目前可用于诊断Hp感染的方法很多,我们以内镜下取胃粘膜行组织学检查Hp阳性作为标准,将同时进行的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结果与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结果作比较,以评价13C-UBT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涂海峰;潘倩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一种恶性肿瘤.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可长期无明显症状或以单一症状为表现,骨髓瘤前期可达数年,故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我院1997-2003年初诊时误诊的11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赵秀文;陈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前入路病灶彻底切除并一期植骨融合治疗椎间盘炎13例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系统回顾13例腰椎间盘炎病例的治疗过程,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前路入路病变间隙残余椎间盘切除术并取自体髂骨一期植骨融合治疗椎间盘炎13例,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前路入路病变间隙残余椎间盘切除术并取自体髂骨一期植骨融合是治疗椎间盘炎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绍贤;梁显球;余斌;陈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麻醉下推拿综合疗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80例

    肩周炎治疗方法繁多,但对晚期粘连严重肩周炎在功能恢复上尚不满意,1993-2003年我们试用麻醉后手法松解、局部注药等综合疗法治疗80例93个肩关节,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高兴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是妇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二者在临床症状及超声图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相互误诊时有发生.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68例患者的超声资料,旨在探讨分析二者之间相似和容易混淆及误诊、漏诊的原因,以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于玫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支原体肺炎162例临床分析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16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其感染特点的认识,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渠述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综合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36例

    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它可单独发生,或并发于尺桡骨折.长期以来,由于对这种损伤认识不足,而常被忽视漏诊而延误治疗,日久影响患肢功能.我院1993-2003年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中药内服的方法综合治疗急性下尺桡关节脱位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曹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25碘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2例

    2001年3月-2002年7月,我院对32例良性前列增生症(BPH)经会阴前列腺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随访14个月,患者在临床表现、尿流率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宝明;杜跃然;张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