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泽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58例

孟强梅;李文华;杨小春

关键词:中医方剂, 椎-基底动脉缺血
摘要: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科以复方泽泻汤治疗椎-基动脉缺血58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46~62岁,平均54岁,病程7d~5年,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缺血,其中伴高血压病36例,高血脂29例,动脉硬化38例,冠心病11例,2型糖尿病14例.临床表现均有:当头部转动至某一方位时,突然发生阵发性眩晕,伴肢体、面部运动或感觉障碍,同向视野内视力丧失、复视、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恶心、呕吐,但无耳鸣、耳聋,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分析

    1996年2月-2004年2月我科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根据1997年海口标准[1]对74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手术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毕景云;杨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9例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少见,1996年5月-2002年10月,我科诊治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例,女2例;58岁1例,>60岁8例,平均65.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个月2例,1~3个月4例,>3个月3例;受累部位:三叉神经眼支6例,胸段脊神经3例.

    作者:母春华;李甲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沙尘暴特性及对人体健康影响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近半个世纪以来,强沙尘暴发生强度和次数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1].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次,进入1999年以后又逐年增强,2000年发生扬沙和沙尘暴14次,2001年发生扬沙和沙尘暴15次,2004年发生17次沙尘天气,其中强沙尘暴1次,频率越来越高,并且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和极大的危害.因此,研究沙尘暴的危害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君;范雪云;佟俊旺;蒋守芳;边秀兰;高红霞;白玉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多抗甲素片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反复呼吸道感染(V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 RRI)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与T细胞亚群的改变有关.1993年10月-2003年10月应用成都利尔兹有限公司提供的多抗甲素片治疗RRI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综合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36例

    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它可单独发生,或并发于尺桡骨折.长期以来,由于对这种损伤认识不足,而常被忽视漏诊而延误治疗,日久影响患肢功能.我院1993-2003年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中药内服的方法综合治疗急性下尺桡关节脱位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曹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月经失调关系的探讨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上称念珠菌阴道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之一.部分患者在治愈后短期内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生活.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这类患者多数伴有月经失调.我们将2000年5月-2002年11月因患念珠菌性阴道炎就诊,并在1年内反复发作者78例,与同期发病而无复发者122例进行对照,分析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与月经失调之间的关系.

    作者:高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治疗胸腔积液42例

    临床上治疗胸腔积液(简称胸液),除病因治疗外,胸腔穿刺抽液亦为常规治疗方法之一[1].我院自2002年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治疗胸腔积液42例,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诊治效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敬东;李承华;史红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受麻醉、体位及二氧化碳气腹影响,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及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评价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监测通气的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30例,行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气腹前、气腹后15min及手术结束15min的SpO2、PET CO2、SaO2、PaO2、PaCO2及Paw(气道压)、MAP(平均动脉压)、RH(心率).结果3个时间点MAP、RH、SpO2、SaO2、PaO2无明显变化,气腹后Paw、PaCO2、PETCO2明显升高(P<0.01),PETCO2与PaCO2均呈正相关,r=0.816、0.798、0.806(P<0.01),SpO2与SaO2呈正相关,r=0.952、0.936、0.947(P<0.01).结论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体位、二氧化碳气腹并不显著影响SpO2、PETCO2监测的可靠性.

    作者:于永群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颅内感染后遗症患儿颅底动脉血流速度观察

    1996年7月-2003年11月,我们对25例颅内感染后遗症患儿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其颅底动脉血流速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李学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涂层支架的药物选择及其应用评价

    自1987年美国Sigwart实施第一例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手术以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已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经皮冠脉血运重建术(percutaneouse coronary interangioplasty,PCI)已成为冠脉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但PCI术后因血管弹性回缩、血管重构、新生内膜增生以及血栓形成等因素造成的再狭窄一定程度的限制了PCI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丽君;张广增;刘素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68例

    为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减少不典型AMI的误诊,分析我院1996-2003年住院及急诊科收治的75岁以上的AMI 68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田颖;董蕾;张志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干扰素初治失败慢性乙型肝炎38例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单用α干扰素(IFNα)或拉米夫定仅使一小部分的患者获得持久的抗病毒疗效,同时应用IFNα和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疗效尚待肯定[1].为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抗病毒疗法.2000年2月-2002年2月,我们对单用IFNα初治失败的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与IFNα序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国春;李春雨;白雪帆;王传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麻醉下推拿综合疗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80例

    肩周炎治疗方法繁多,但对晚期粘连严重肩周炎在功能恢复上尚不满意,1993-2003年我们试用麻醉后手法松解、局部注药等综合疗法治疗80例93个肩关节,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高兴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对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肌注,隔日1次,疗程为6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对照组25例采用必可酮局部治疗.结果临床近期疗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1周的显效率为72.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后1周的总有效率为92.0%.随访2个月后再次进行疗效评定:卡介菌多糖核酸组的显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显效率为44.0%,总有效率为76.0%.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二组比较,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也高于后者.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少.

    作者:殷泽登;黎万荣;欧小毅;吴跃军;白国荣;杨利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38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急性血液系统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并发多器官损害,其中以肝损害多见.我院1998年8月-2003年1月收治IM患儿66例,其中并发肝损害3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唱浩;王开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哮喘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研究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e,M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pneumoma,MPP)发病率明显增加,发病年龄提前.MP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1,2],MP既是感染原,又是过敏原[3]已基本得到公认,为此,2000年12月-2003年12月我们检测了哮喘性MPP患儿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complement mediated complex solubling capacity,CMSC),以探讨CMSC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春;杨雪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猝死原因及预防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关于猝死发生于急性症状出现以后的时限,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也有将时限界定为<24h[1,2].1976年WHO规定,自症状发生后6h以内的死亡定义为猝死[3].但多数学者主张为发病后1h内死亡者.1990年1月-2001年1月,我院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猝死16例(指发病后<1h临床死亡),其病死率为0.31%.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金华;何山宏;张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自拟补肾活血系列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56例

    现代临床医学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PCOS患者不孕占35%~94%[1].1998年1月-2003年2月,应用中医中药调周期疗法,根据女性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病理特征,分别给予卵泡汤、排卵汤、黄体汤、调经汤各1、2号系列方,治疗女性PCOS不孕,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娜;薛秀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误诊支气管肺癌17例

    支气管内膜结核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往往被误诊.1996-2004年,我院将1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误诊支气管肺癌,后经纤维支气管检查排除,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王雅岩;安昌善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诊断试剂盒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自从1971年Engvall等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后,使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量方法,即当今广泛使用的ELISA技术.此项技术因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小测量值可达ng甚至pg水平),又无放射免疫测定的放射性危害和荧光免疫技术需要昂贵设备的不足而且可手工、半自动、自动化进行操作等优点,而在各级医院、血站、疾病控制中心等医学标本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下面就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防止和解决方法加以叙述,供同行借鉴.

    作者:张继领;王文红;汪阳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