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鹏飞;张立峰;贾庆灵;邓华民;王宏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对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肌注,隔日1次,疗程为6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对照组25例采用必可酮局部治疗.结果临床近期疗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1周的显效率为72.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后1周的总有效率为92.0%.随访2个月后再次进行疗效评定:卡介菌多糖核酸组的显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显效率为44.0%,总有效率为76.0%.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二组比较,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也高于后者.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少.
作者:殷泽登;黎万荣;欧小毅;吴跃军;白国荣;杨利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技术及其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并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lism,P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3年12月对连续40例临床可疑PE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Light Speed Q 16,美国GE医疗系统生产)做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间接性下肢及腹、盆腔静脉造影(CTV)检查.自肘静脉单次以3~3.5ml/s速度注射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碘含量300mgl/ml),先以1.25~3.75mm,层厚1.375:1的螺距做肺动脉扫描,延迟时间至150~180秒时,以层厚10mm、螺距1.75:1自小腿中部至下腔静脉完成CTV检查.肺动脉扫描延迟时间由预测程序(Smart Prep)确定.随后将10mm图像回顾性重建为1.25mm,在工作站(AW 4.1,GE)上,每个血管分支不仅可以在轴位图像上识别而且可以利用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观察.时检查技术、CT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3例(57.5%)患者存在静脉血栓,其中PE单独存在5例(21.7%),2例单独存在DVT(8.7%),16例(69.7%)两者并存.与终临床确诊结果相比多层螺旋CTPA的灵敏度为100%(95%可信区间:97.6%~100%),特异性为95.0%(95%可信区间:86.2%~99.5%),CTV的敏感性为94.4%(95%可信区间:84.6%~94.8%),特异性为95.5%(95%可信区间:85.3%~99.2%).使76.2%的PE患者找到了栓子的来源.结论多层螺旋CTPA联合CTV为肺动脉栓塞的病因诊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案.
作者:刘海霞;尹光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重型颅脑损伤存在一种严重的应激状态,患者出现蛋白质分解加剧、合成减少,表现为严重负氮平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针对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在ICU特别强调施行全身管理,包括:循环、呼吸、水电解质和营养支持.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加用重组生长激素(rhGH),以达到促进蛋白质合成,纠正负氮平衡的效果,以此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全身情况.
作者:浦践一;李海涛;邱方;付爱军;程爱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肝癌的介入治疗具有可重复性,创伤小,痛苦少,治疗效果肯定等特点,它为不能手术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机会;随着介入治疗趋于规范和完善,术中了解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血液流动情况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近年来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进行间接门脉造影观察到许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对肝癌患者的治疗及愈后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旻;张建伟;李辛;黎海亮;许春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肿瘤的发生不仅与细胞增殖增加有关,且与细胞凋亡减少有关.细胞凋亡受多种基因调控,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诱导化疗前后喉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以及p16、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试对喉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喉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卢满存;曹春婷;宋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前房深度的变化.方法对正常人、屈光不正患者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1040只眼周边前房深度分析,利用角膜厚度作为标准,进行周边前房深度检查.结果①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多发生在50岁以上年龄组;②女性闭角型青光眼明显多于男性;③远视眼中患闭角型青光眼几率增加;④正常人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前房深度比较,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前房深度明显浅.结论正常人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前房深度有明显差别,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前房深度明显浅.浅前房和窄房角是闭角型青光眼重要解剖特点.故周边前房深度检查可作为门诊患者检查,也可为在人群中筛查青光眼提供一种简易方法.
作者:赵玲;黄俊芝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关于猝死发生于急性症状出现以后的时限,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也有将时限界定为<24h[1,2].1976年WHO规定,自症状发生后6h以内的死亡定义为猝死[3].但多数学者主张为发病后1h内死亡者.1990年1月-2001年1月,我院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猝死16例(指发病后<1h临床死亡),其病死率为0.31%.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金华;何山宏;张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16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其感染特点的认识,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渠述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的一种全身性疾患.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骨质疏松发病率逐步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两者既可为因果关系,也可受某一共同的因素影响.临床发现,缺血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股骨、胫骨骨密度的降低[2].主动脉钙化和骨质疏松均与增龄有关,在排除了年龄的影响,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的钙化与骨质丢失的程度显著地呈正相关[3].但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钙化之间的关系目前仍不十分清楚.2002年10月我们以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及正常对照组兔的股骨为研究对象,比较这两类骨脱矿过程中骨成分丢失的模式,来考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骨的变化.为骨质疏松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些证据.
作者:王和平;李素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系统回顾13例腰椎间盘炎病例的治疗过程,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前路入路病变间隙残余椎间盘切除术并取自体髂骨一期植骨融合治疗椎间盘炎13例,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前路入路病变间隙残余椎间盘切除术并取自体髂骨一期植骨融合是治疗椎间盘炎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绍贤;梁显球;余斌;陈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996年7月-2003年11月,我们对25例颅内感染后遗症患儿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其颅底动脉血流速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李学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自1987年美国Sigwart实施第一例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手术以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已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经皮冠脉血运重建术(percutaneouse coronary interangioplasty,PCI)已成为冠脉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但PCI术后因血管弹性回缩、血管重构、新生内膜增生以及血栓形成等因素造成的再狭窄一定程度的限制了PCI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丽君;张广增;刘素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霉酚酸酯(MMF)治疗成人狼疮性肾炎和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已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1],但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未有报道.现将我院6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应用MMF治疗有效的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逢健;史敬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上称念珠菌阴道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之一.部分患者在治愈后短期内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生活.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这类患者多数伴有月经失调.我们将2000年5月-2002年11月因患念珠菌性阴道炎就诊,并在1年内反复发作者78例,与同期发病而无复发者122例进行对照,分析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与月经失调之间的关系.
作者:高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科以复方泽泻汤治疗椎-基动脉缺血58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46~62岁,平均54岁,病程7d~5年,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缺血,其中伴高血压病36例,高血脂29例,动脉硬化38例,冠心病11例,2型糖尿病14例.临床表现均有:当头部转动至某一方位时,突然发生阵发性眩晕,伴肢体、面部运动或感觉障碍,同向视野内视力丧失、复视、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恶心、呕吐,但无耳鸣、耳聋,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
作者:孟强梅;李文华;杨小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回顾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采用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使用糖皮质激素、H2受体阻断剂与生长抑素,针刺足三里、天枢、大肠俞穴,经胃管灌注复方大承气汤、石蜡油或植物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14例全部治愈,无中转手术、无并发症,平均住院14.5d.结论明确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缪传银;江维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PE)70例,其中老年患者22例(31.4%),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秀清;王晓春;孙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风后除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体征外,尚可发生发音、构音障碍,称之为中风失语.临床上非常多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2年2月-2003年5月我们采用针刺金津、玉液、廉泉、聚泉等穴位治疗中风失语,报告如下.
作者:姚会艳;曹沙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是妇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二者在临床症状及超声图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相互误诊时有发生.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68例患者的超声资料,旨在探讨分析二者之间相似和容易混淆及误诊、漏诊的原因,以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于玫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病,为探讨其发病原因,现将我院儿科2001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96例RRI患儿临床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高春燕;庞随军;刘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